《心悦君兮》心悦君兮分节阅读27

    李言宜有些吃惊,没有料到白未秋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白未秋见他神色,以为他不喜自己关心这些,唇边便带了冷笑,问道:“我多嘴了,本不该在王爷面前谈及民生,”

    “不不,你误会了!”李言宜拥他入怀:“你本就有登堂拜相之能,却一直被困囿于方寸之间,倒是我鼠目寸光,竟忘了这一层。”他松开怀抱,看着白未秋的眼睛:“你之前说我没见识,那可一点不假。之前左太守也跟我提过此事,但没有理清头绪,也不知该怎么去做,若有你协助,那就太好了!”

    “我也未必能提出什么,也就是建议罢了,那也得是你信得过我。”

    “我当然信得过你!只是我原本以为,你只潜心诗文,并不关心其他。”

    “诗文终是消遣,读书是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并非空话呀。”他思忖片刻:“我需要将这地方的县志都翻看一遍,才能着手。”

    白未秋这类仕子,是真正的读书人,圣人的训诫深入骨髓。李言宜肃然起敬,站起身,深深给白未秋行了个礼:“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受益匪浅。”

    白未秋也站起身,往他肩上锤了一拳:“不要拜我,不要自称学生,不要折我的寿。”

    两人嬉闹一阵,素清来请用膳。

    晚膳摆放在石榴树下,李言宜随手摘过一只石榴,掰开尝了几颗,又酸又涩,难以入口。却不动声色地赞道:“还不错,要不要尝尝?”

    “这棵是花树,结的果子是不能入口的。”白未秋不上他当。

    晚膳撤去,凉风渐起,在山道上漫步,风吹动白未秋的衣袖飘飞,宛如乘风。

    “这里很好。”

    “哪里好呢?”

    “哪里都好。”白未秋顿了顿,“我在这里住到冬天再走吧,好吗?”

    李言宜揽过他:“好,不过……”他低头跟白未秋咬耳朵:“你今晚要跟我一起沐浴。”

    夜色旖旎,像是玥唐最华贵的牡丹,层层叠叠的绽放,盛放在这落叶漫天的秋凉时分。

    立冬时白未秋才回到王府,李言宜没有安排他住在曾经的轩室,而是直接带他住进自己起居的厢房,白未秋也并不反对,两人堂而皇之的住到了一起。

    冬至那天李言宜在知鱼山庄,嫮瑶病了,烧的双颊嫣红,没精打采。白未秋站在阶下,看着漫天白雪自云中而来,纷纷扬扬又转瞬落地消亡,类似芸芸众生。他还不如雪片,因为他不知自己从何而来。李言宜还有亲人,他什么都没有。

    有雪消融在白未秋的指尖,他将手收在袖中,转头去看。李言宜走了出来,神色落寞,走到他身边捏握住他的手,皱眉道:“这么凉?你一直在这里吹风么?为什么不到屋里去?”

    “屋子里闷得慌,我才出来不久,我随你走走吧。”

    李言宜点点头,两人并肩走着。

    “你的女儿怎么样”

    “没什么大碍,素旻平常把她照顾得很好,都是她夜里偷着跑出去看月亮,结果受了凉,小孩子家生了病就来势汹汹,,现下服了药,已经睡了。”李言宜垂着眼睛,突然结巴起来:“未……未秋……我有一个孩子,你会不会……会不会……”

    “会不会什么?”

    “会不会嫌弃我?”他有点语无伦次:“其实我带你来这里,我就是想要跟你坦白,我确实曾经娶过妻子,我总是觉得对不起你。”

    “素清告诉过我。”白未秋一双眼睛黑白分明,注视着李言宜:“你对我如何,我心中有数。”

    雪越下越大,两人重新回到屋内,李言宜为白未秋解下身上斗篷,白未秋道:“你不必管我,去看着孩子吧,一会儿醒了见着爹爹,她也开心。”

    第二日嫮瑶的烧就退了,吃了一碗粥,有了精神,开始在屋子里溜来溜去,白未秋也见着了这孩子。不过嫮瑶与他二人不熟,只顾黏着素旻。

    李言宜与东方蕴密谈至深夜,第二日一早就带白未秋回了王府。

    冬去春来,春又去,秋又来。

    白未秋的才华在哪里都能惊艳四座,在云州也不过一年,熏南先生的诗名已经传开。

    宁行之携了几位得力将领候在府中已久,显是有要事相商。

    那年李言宜与柔然打仗向西凉借兵,条件是给西凉纳上五年的岁贡,西凉王一直想要再加五万两黄金和十万两白银,皇帝不愿给,西凉王数次讨要,终于恼羞成怒,向玥唐发兵,要占领平谷关外数百里地方才罢休。

    李言宜坐在为首的梨花木圈椅上,坐姿随意。

    “那年去西凉借兵,协议是我签下的,却不想哈沙尔这么不守信。”

    “贪得无厌是人之常情。”贺池撇撇嘴:“那会儿咱们跟王爷在西凉的时候,也不是没见识过哈沙尔疯起来是个什么样。”

    贺池当年是王府侍卫,当年随李言宜一同去了西凉八年。

    “西凉王哈沙尔,说起来还是王爷的大舅哥呢。”宁行之打趣。

    “我弄丢了阿尼娅,人家现在未必还认我这个亲戚。”

    “亲不亲戚的倒另说,这仗反正是打起来了,听说西凉王是志在必得,在关外闹得很凶,皇帝陛下派了乐甑将军去镇守平谷关,末将得了消息,就赶紧来告知殿下,也顺便说说这段时日咱们的铺排。”

    李言宜一手支颐,一手举杯饮茶,若有所思。

    “我估摸着得派我去,不过现下这个架势,皇兄未必这么打算。”

    “那也不一定,王爷忘了,太后还在京中呢。”

    李言宜听了这话,紧紧扣住了茶杯,李言宜的茶杯是厚润的白玉,红沁丝丝透入,茶杯微微颤抖了几下,又平复了,他慢条斯理的说:“也是,不管怎样,咱们做好打算,未雨绸缪吧。”

    等众将纷纷离开,李言宜将宁行之留下,笑道:“几个月没见到宁三郎,倒觉得你滋润了些?”

    “末将成日在新安镇守操练,哪来的滋润,王爷可莫拿我取笑。”

    “可我听说你最近老去玉泉山?”

    宁行之面不改色,点点头:“找那个道士。”他忽然想到什么,不耐烦地挥挥手:“那是个活木头,什么都不懂,我找了他那么多次,总还是对我一副死人脸的样子。”

    “是云灵子道长?你……对他……”李言宜大惊。

    “我也不是……”宁行之欲辩解,忽而皱了眉毛,“哎!”他重重叹了一口气:“王爷,以前我看你对白郎君,只是不解,如今我也咂摸出一点什么来了,算了算了,我真的再不想去找他了。”

    他要离开王府,李言宜留他吃饭亦是不肯,出门的时候正好撞见白未秋进来。宁行之向白未秋行了一礼,白未秋亦是还礼,他深深看了白未秋一眼,看见他秾丽的眉眼,心中悲伤起来,只觉得苦,一声不响地离开了王府。等李言宜追过来的时候,他早没了人影。

    “宁将军形色匆匆,是要将往何处?”

    “三郎这次是为情所困了。”李言宜叹道。

    ☆、第 41 章

    果不其然,皇帝下了旨,要李言宜带兵去往边境,将西凉大军逐走。

    云州的梨花已经开了,风吹起粉白的花瓣,纷纷扬扬,掠过白未秋的发丝,李言宜倚着栏杆,低声道:“我一去大概数月,可能也不止。你放心,这里我都交代好了,你想做什么,只管放手去做。”

    白未秋回过头:“都随我?”

    李言宜走到他面前,轻声道:“你要信我,我也信你,等我回来。”他转念一想,复道:“若我派人来接你,得有信物。”他取出怀中一枚玉扣,慢慢旋开“这里面我放了你我的头发,若不见此物,任何人都不要跟他走。”

    “谁要跟你结发?”

    “那是我自作主张。”他试探问道:“你不愿意?”

    “……我也没什么好说的。”白未秋垂下眼睑,睫毛纤长:“其实我想过跟你一起去往边关,男儿在世,谁不想策马扬鞭?塞外风沙,关山明月,想必也是动人的人。可我没读过几本兵书,一介书生,真要跟去,倒是给你添乱罢了。”

    “你要跟去也可以,只是每日跟我一个营帐同进同出,将士们见了我俩如此,必要想念家中妻子,心思就不在打仗上了。”

    白未秋听出他话中的调笑之意,横了他一眼,重新转过身去,看到满天飘飞的梨花。李言宜取下腰间的玉箫,吹了一曲《短别离》。

    “相思终不厌,明月与白云。江南与江北,随我复随君。”

    李言宜带军出了平谷关,遣人去见哈沙尔,说要商议。哈沙尔一听是他来,倒也没有推脱,放了他来西凉的星河城。

    哈沙尔一见他就问他要阿尼娅,李言宜对外只说是王妃难产,与孩子一起殁了。哈沙尔对此说辞不屑一顾,阴阳怪气道:“本来我就不同意,又不是没有别的公主,阿尼娅就是不肯,偏要嫁你。你说嫁你就嫁了,现在怎么连人都没了呢,定是你待她不好。我这妹妹单是容貌就是稀世珍宝,你们那点岁贡来换,都是便宜你们。”

    李言宜哑口无言。

    哈沙尔骂了一通,见他也没辩驳,心中的气也出了。眼珠一转,让侍女过去给他斟酒,口气也缓和了些:“之前怎么回事我也打听了,也不怪你,你在打仗,阿尼娅生孩子的时候你也不在,都是你们的皇帝不是东西。要不这样,我协助你,你去当皇帝,就答应把平谷关外五百里地都给我,岁贡都无所谓。”

    李言宜抬头看他,笑容清浅,语气却坚决:“哈沙尔,其实我做不做皇帝都无所谓的,要做早就做了,也不至于到这来跟你商议。这样,我去通报皇兄,可以再开几个通商的城镇,玥唐和西凉两方互通贸易,你来我往,对两边的百姓都好,税收多了,你也不算亏。但是地是坚决不给的,岁贡你要的太多了,也是不行。”

    “这话你让我妹妹来跟我说,我就答应。”

    谈没谈妥,那就开战。

    西凉的军队比起柔然来算不上凶悍,只是他们擅长偷袭,灵活善变,也是让人头疼。

    好在跟随李言宜多年的几人通晓西凉话,乔装打扮一番,混进军队中,放火烧了几次粮草和营帐,让西凉吃了大亏,战事也就倦怠了下来。僵持了没多长时间,哈沙尔遣人通传要求见李言宜。

    这一次,哈沙尔答应退回,也不要那么多岁贡了,不过通商城镇可以再多开两个。李言宜答应了他,哈沙尔嘟囔着,愤愤不平:“以前打架打不过你,现在打仗还是打不过你。”

    众将在平谷关庆功。

    李言宜喝了酒,开始吟诗: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