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记》种田记分节阅读44

    “过去这个季节每天晚上都要在树下守夜,那时候可真是热闹极了,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饿了就顺手摘几颗龙眼吃,下雨了搭块塑料当帐篷,烧些青草赶蚊子,那些孩子们总爱在树下蹿来蹿去……”张得宝一脸怀念,“现在谁愿意守夜?谁想来摘就来摘,省得费工费时,这龙眼树可不是宝贝喽。”

    “张叔,别说那么多啦,我都要馋死了。”站在树下,一阵阵龙眼香味飘来,方曦馋得直嚷嚷。

    把竹梯架在树上,这龙眼树还挺高,在树下够着的果子不多,张得宝拎着小筐蹭蹭爬上梯子,摘采的速度也是奇怪,一会儿功夫就一筐吊下树来。

    他们几个在树下也不忙着吃,照着张得宝的吩咐摘整枝叶之后装到大竹筐里,顺便把不慎掉下的落果捡拾起来。

    还是方曦最沉不住气,偷偷剥了一个,“哎呀,真甜!就是核大了点。”吐出一个乌溜溜的圆珠核。

    “那是你运气不好,我这个又甜肉又多。”苏缨也剥了一个。

    “你们这些小家伙倒吃了起来,快帮我把这几棵都收了再让你们吃个够。”张得宝站在梯子上笑道。

    收了五六棵树可把几人累坏了,这一颗龙眼树能长好多果子呢,这么多筐的龙眼得分几次才能抬回去。

    “明天我搭庆通的车去趟镇上,把这些龙眼给卖喽,这时候的龙眼刚上市,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回去的路上张得宝乐观地说。

    “这一筐等会儿我抬回去做成桂圆干。”张得宝指着一筐龙眼说,看到他们一脸感兴趣的样子,又接着说了下去。

    “过去我们除了把龙眼卖给果商以外,还自己做桂圆干,把它们一颗颗剪好枝蒂,洗干净,放在大竹箩筐里混沙土摇滚沙磨,倒在事先筑好的大坑竹床铺,坑下要烧干柴火,掌握火候,轮番几次几天,才能把这鲜龙眼做成桂圆干。”

    “这么费工啊?”几人听了连连咋舌。

    “当然啊,也不看这桂圆干比龙眼贵了多少,这桂圆干你们女孩子吃最好了,特别是小苏你以后生完孩子,吃这个桂圆干可真是非常滋补。”

    “张叔,你这筐桂圆干不会就是做给苏缨吃的吧,哈哈哈。”林沁在一旁打趣。

    “可不是,就给她备着呢。”张得宝也笑道。

    “哈哈哈,张叔都这么说了,林达、苏缨,你们还不加把劲儿?”方曦在一边挤眉弄眼,臊的苏缨满脸通红。

    “过去的龙眼可要比现在甜的多,”张得宝也剥了一颗龙眼放进嘴里,“现在也不怎么管它们了,肥太少喽。”

    “我觉得还不错啊,太甜的更容易腻。”几人坐在张得宝家的厅里,闷头吃起了龙眼。

    “张叔,你这龙眼熟得可真快,我记得在家都是八月底九月才开始吃龙眼的。”谢婷疑惑地说。

    “是啊,老人家都说白露的时候一定要吃龙眼。”林达同样有些奇怪。

    “现在品种多喽,这几棵是早熟的品种,不就是为了早点上市,能多卖点钱么,起码得把本赚回来吧。”张得宝无奈地说。

    “这龙眼啊,本来就应该是农历八月熟的,古时候称八月为桂,龙眼又是圆圆的就把它叫桂圆了,咱们这儿还有个传说呢。”张叔一边剥着龙眼,一边娓娓道来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在我们这一带,有条恶龙,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兴风作浪,毁坏庄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计其数。周围的百姓只好逃离家园,在石洞里躲起来。

    有一个武艺高强的少年,名叫桂圆。他看到恶龙兴风作浪,决心为民除害,与恶龙搏斗一番。到了八月,大潮来了,他就准备好酒、猪羊肉,把它们合在一起。恶龙上岸以后,一看到猪羊肉馋得口水直往下淌,几口就把猪羊肉吃光了。因为猪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过的,所以没等恶龙走多远,就躺在地上不动了。这时桂圆举起钢刀,朝龙的左眼刺去,龙眼被刺了出来,恶龙痛得来回翻滚,正要逃跑时,桂圆揪住龙角,骑在龙身上,当恶龙极力想摆脱桂圆时,桂圆用钢刀刺向恶龙的右眼,恶龙的双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经过一阵搏斗,恶龙流血过多死去。桂圆由于在搏斗中负伤过重,也死了。

    于是,在这个地方长出了一种果品,人们称之为“龙眼”,也叫“桂圆”。

    “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传说?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呢。”几人都大感兴趣,这种传说都散落在民间,他们在书本上可是从未读过。

    “我以前总以为是因为封建时代不能说‘龙’,这龙眼又是广西比较多,广西简称桂,所以就叫桂圆的。”

    “这说法太多啦,也分不清孰真孰假,大家听得有趣最重要了。”

    “哎呀,我吃太多了!”方曦一直埋头猛吃,突然停了下来,伸出舌头,“破了!”

    “喝点淡盐水就好了。”张得宝进厨房给他们端了淡盐水出来,还有酱油碟子,“夏天可不敢多吃,这龙眼虽然滋补,可是容易上火。”

    “我也在一直吃啊,一点儿都没事。”林达伸出舌头炫耀地转了两圈。

    “那是你体质好。”苏缨白了他一眼,她过去也是这容易上火的热性体质,但是来了桂园村后好了不少。

    “蘸点酱油吃就没事了。”张得宝招呼道。

    “哈哈哈,我家每年吃龙眼荔枝的时候也是蘸酱油吃的呢。”方曦拍手笑道。

    j省的风俗,吃龙眼荔枝这种容易上火的热性水果,都会蘸点酱油,据说是能去火气,助消化,具体是否有科学依据谁都不知道。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我可没种荔枝,你们爱吃,我今年去种几棵。”宠溺地看着几人,他真心地把他们当做自家的子女。

    第六十一章 出事了

    更新时间2010-6-30 21:18:38字数:2857

    几人吃得相当起劲,看到他们吃得快乐,张得宝也开心得很,往年丰收总是他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厅里吃几颗龙眼,偶尔有人来串门他总是拉着人家不放。

    “我种了好几棵荔枝树呢,到时候丰收了,大家再来吃。”苏缨豪爽地挥挥手。

    “就你那几棵小树苗,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果呢。”苏缨种下的都是果苗,虽然在空间呆了几天,长得比同龄的快、壮,但是结果怕也是没这么快。

    几人的战斗力委实惊人,一大筐的龙眼就这么给消灭了。

    “今晚吃不下晚饭了。”林达舔了舔手指上甜甜的汁液,喝了一口淡盐水。

    这龙眼吃多了还真容易腻,喝了淡盐水好了很多。

    “那我今晚可是省了一顿饭。”看到大家的样子,苏缨知道晚上做些白粥加泡菜吃了最舒服。

    “吃龙眼吃到吐也是一种幸福啊。”

    第二天本来说好要带林沁她们三个到海边转转的,却突然接到一个让苏缨、林达震惊的消息,是黄斌打来的电话,供应给超市的那批无公害蔬菜出了问题。

    一听到这个消息,两人都懵了,自己空间生产的蔬菜倒还好,无论怎么说都不可能有农药和化肥残留,村民的蔬菜就说不定了,之前就检测出混有农药超标的蔬菜了,被梁九鼎那么一训之后以为不会再有人这么做了,就一直没有跟踪检测,谁知这下真出事了。

    具体啥事在电话里也说不清楚,和梁九鼎和张得宝交代了一下,把三女托付给他们,苏缨就搭林达的车匆匆回了城里。

    见到黄斌两人都吓了一大跳,双目赤红,面容憔悴,真是发生大事了!

    黄斌把当天的《j省快报》递给他们,整版用黑体大字赫然写着《无公害蔬菜的背后》,仔细看下去字字句句都直指黄斌他们的超市,省农业厅也曝光了他们未经审批,擅自标注“无公害蔬菜”的问题,

    “很明显是永荣超市搞得鬼。”黄斌气愤地说。

    “天,我不知道‘绿色无公害’蔬菜要经过这么多手续的审批啊,还要专门的基地,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还有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我的天,我们什么都没有,竟然也敢冠上‘绿色无公害’!”苏缨被吓得小脸煞白。

    “斌哥,我们不知道,你们难道你也不知道吗?”林达死死盯着黄斌的双眼。

    黄斌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嗫嚅道,“我,我当时也是心急,如果没有相应措施的话,可能我的职位就不保了,总部那里催得急,唉……现在篓子捅大了,我本来是想过几个月等你们路修好了就给总部打报告,也在桂园村建一个基地的,现在却给这该死的永荣给捅了出来!他们就是眼红我们最近的盈利。”

    “自己做得不对,也没什么好怪别人的。”苏缨木木地说道,脑子里一片空白。

    知道这件事必定会给苏缨的前途造成巨大的影响,林达轻叹了一口气,把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此时他能做的只有支持她。

    苏缨的手机响了,果然是马平打过来的,语气焦急地要她立刻过去。

    想也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林达送她到大院后就回到黄斌那里,报道出来以后,反响自然是巨大的,桂园村的无公害蔬菜已经全部下架了。

    “怎么会捅出这么大的篓子!苏缨,你怎么给大家一个解释?!我们让你去桂园村给了你那么多扶持和帮助,你是怎么做的?你这是给我们部里抹黑!……”

    陈副部长愤怒极了,摔了一份报纸到桌面上,唾沫飞溅,马平一脸苦相坐在一边。

    苏缨到部里工作这么多年,政府部门不比外企,平时就算她在工作有一些小的失误,领导也只是纠正一下就算了,连批评都很少有,更遑论这样的责骂。

    以前也想过,以她的脸皮薄度,被领导这样责骂肯定要当场失声痛哭了,可是这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她却如此平静。

    自作孽,不可活啊。

    待陈副部长发泄过后,喘了一口气问马平,“你说现在该怎么收拾?”

    “这次爆出这条新闻的是省报,我们市的宣传部也拿他们没办法,何况这次的确是超市方面的问题,违规贴上绿色无公害的标志,我也有责任没有了解情况就把党员诚信店授给了他们,在桂园村的绿色蔬菜专柜上也插了一脚。”马平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过省报也算给我们面子了,没把我们的事写进去。”

    “给面子?”陈副部长哼了一声,“牌子在那儿挂着呢,市民不会看啊?真是好心办坏事。”听到马平把责任全揽了下来,他心情也慢慢有些平静了。

    “牌子已经撤掉了,蔬菜也都下架了。”苏缨弱弱地说。

    “快报怎么会突然报这件事,还有这个农业厅怎么像和快报社串通好似的。”马平疑惑地说。

    “据说是永荣那里搞的鬼。”苏缨小声地说。

    “那就难怪了,他们两个超市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无公害蔬菜的利润让永荣眼红了。永荣是省里支持的企业,和省里的单位关系都挺好,这种事情按理也应该是我们市农业局的管辖范围,他们偏偏绕过市里,直接把省厅搬了出来。”马平一脸郁闷。

    “现在说谁搞的鬼有意义吗?的确是你们做错了!还党员诚信店呢,这样欺诈消费者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在老百姓看来我们是不是在支持这种欺诈的行为?!”陈副部长痛心疾首。

    也怪不得他这么气愤,部里近几年树了不少典型,但运气实在不好,基本上树一个就倒一个,刚写出典型材料,过几天就被查出问题,这次想好好在桂园村上做文章,没想到又出了这种事。

    “每一次开会我们都强调要做学习型干部,你们的报告总结上哪次不是说如何如何加强学习,结果呢?我看你们全是在说空话!这么低级的错误都会犯,就是平时没有学习,如果你们对这些有了解,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笑话?!你们让我怎么和部长交代?怎么和市委交代?”

    苏缨和马平更加惶恐了,谁都知道现在的组织部长黄启平也就是市委副书记,再过不久市长便要退休了,到时候市委班子肯定要大调整,黄部长是退还是进,大家都在看着呢。在这样敏感的时刻,出了这样的丑闻,肯定或多或少会给黄部长带来影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黄部长如果往上更进一步,他们自然都可以攀着他老人家的大腿,前途一片光明,他老人家可是相当照顾自己的这班手下的,但如果他止步于此,甚至调到一个闲职虚职的位置上,那他们自然成了没妈的孩子,没啥好果子吃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