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追寻者》更早就在做的人

    将药物和食物结合起来,并不是温特的首创,温特只是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刚好可以做这样的事情,改变食物基因,嫁接基因这些都已经有人做了,温特并没有做什么这种改变食物基因的事情,只是增加食物里面药物成份的含量,这些药物都经过临床实验过的,不需要温特再多做试验。

    要想知晓改变过基因的食物是否含有其他什么多余成份,将这食物煮熟,然后分析成份,或者生的时候捣烂分析成份,或者加入其他什么材料合成分析成份,这样做实验就清楚了,在那边空口叙述,是没有什么用的,只是好多人都不怎么信任什么检测机构,实际上不相信,那还能相信什么,那还能怎么办,如果真的怀疑,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检测,用实验数据来说话,而且这最可信。

    温特知晓自己肯定会面临这些局面的,那就要有一整套培训方式,教那些怀疑的人,组织那些人过来参观自己的生产基地,亲自动手检测那些成份,温特只提供一些实验器材,他们可以学习着去检测那些成份。

    可是,即使这样,别人还不相信,怎么办,因为毕竟是自己提供这些设备,在这些设备上做手脚,也是会怀疑的人怀疑的对象,会怀疑的人可是连自己都不会相信的存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相信,还怀疑这世界是不存在的,自己也不存在的。

    总结是根据观看现象得出结论,预言是根据得出来的规律来推演没有出现的现象,或者没有被发现的现象,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可是也是有联系的,没有总结出规律,也就无法预言。

    温特能够预见未来,猜测未来,他看到这些现象在别人身上发生了,在他认知里面,也许未来也会在他身上发生,当然只是猜测,温特明白也许不会发生在他身上,这都有很大可能性的。

    蒲志仁一心扑在实验里面,在温特这里,他可以进行很多实验,而且是合法的,温特他们会打理所有的一切,对于蒲志仁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且在生活方面,温特他们同样会照顾好蒲志仁。

    阙阔写小说的时间被现实很多事情挤压了,阙阔却感觉到现在的充实,偶尔也写点,温特认为应该是现在有很多构想需要阙阔去做,阙阔才觉的有意思,等所有的事情都确定了,阙阔会觉的事情又变的无聊了,到时他自然会回归到他的小说中,毕竟小说可以放开了构建,完全没有现实无法实现之阻碍,就像如果阙阔在现实中想要构建另外一些部门,肯定没有人会同意,即使温特也会阻止,不能这样天马行空般地去做,因为这是现实,会有很多困难,有些事情无法跨越,有些事情不能再来一次。

    关于建设,温特有时候不得不卖给镇长一个面子,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认识了这些人,质量上还是有保障的,只是别人多了一个赚钱的机会,而且是比较大的机会,这种机会是谁都想要的,有头脑做生意的人只抓这样的机会,不会通过降低质量来毁掉将来的客户。

    对于温特来说,如果他将这个建设承包给别人,价格一样,或者相差不多,温特会怎么选择多少会综合考虑下,价格,质量,信誉等等,也不会出现特别坑人的事情,只要温特会比较,如果镇长在坑温特,温特肯定拒绝,考虑很多因素,最终温特还是选择了镇长推荐的那些人,温特需要他们保证质量,在一系列合同要求签订,验收规则制定后,温特就放心地将建设的事情承包给镇长推荐的人,一切对于温特来说是没有什么损失的,而且还有可能赚了。

    赚钱的机会被人拿走一个是少一个的,特别是一些大的项目,大的客户,这是残酷的市场竞争,确实在价格上是市场行为,只是在行动上,不会是市场行为,也许也是市场行为,这种市场行为往往是超越法律的,往往是带有黑暗性质的,往往是无形暴力独占的。

    就像上次温特和阙阔讨论自己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小说家的原因,在于温特很清楚自己的思想模式,看到事物不分析一番,不想清楚是无法进行下面的工作的,因此如果温特写小说,就会变的很奇怪,介入太多自己的分析思考。

    对于温特说的情况,阙阔觉的自己没有这事情,他就很认真地在写小说,构思小说情节,安排人物出场,虚构人物个性,整个框架要写成什么样基本上都清楚了,写的时候细节的改变,或者框架的变形扩展并不影响最后的结果,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框架里面的。

    写的时候整本小说的基调就定好了,是正义,还是邪恶,在阙阔看来,这只是一个写的基调而已,被现实中一些人分析了,变成了一种阴谋,这就变的相当奇怪了,阙阔根据现实现象描述的情景,原本就已经存在现实中,被叙述出来而已,为什么会变成作者的一种阴谋,这就很难明了的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