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种出好姻缘》种田种出好姻缘分节阅读46

    “让姑母破费了。”茵茵明白,她那姑母,没有孩子,把苏君青视为己出,甚至做事,都以苏君青的好恶为标准。她离开马车,姑母肯定假惺惺装作忘了问的样子,不想苏君青说出地址,姑母就明白这个侄女在继子心里地位不低,她赶紧送来礼物表达心意,要在苏君青面前树立一副非常仁慈的母亲形象。

    张焦氏听二儿子跑回来说,一个骑着马的公子,到她家门口了,她心里疑惑,不知道是谁,正准备起身相迎,儿子又说:“我嫂子走在前面。”她脸马上就沉下来,昨天冒名接了一车礼物,她也怕人家来索要。

    出门看到茵茵,张焦氏黑着脸,先发制人地道:“你来做什么?”

    “当然是取回我姑母给我的礼物了,谢谢母亲帮我收起来。”茵茵不想让表哥知道她和张焦氏已经闹得不可开交。

    张焦氏不想承认。

    “这是我表哥,姑母不放心,让表哥过来瞧瞧。”茵茵暗示她最好识趣,不要再丢人了。

    张焦氏脸色变了变,转身往回走,苏君青把马栓在门口的石狮子上,迈步先行,茵茵紧随其后。

    张焦氏很丢人地指挥儿子,取下炕头箱子上摞着的两只小箱子,放到了地上。茵茵打开,看着苏君青:“表哥,你看是这些吗?”

    苏君青脸色阴沉地望着张焦氏,他的眼光,似乎都能把人冻死,茵茵没想到总是温暖、阳光的表哥,竟然还会这么冷。

    张焦氏手足无措的嚅嚅了几下,转身爬上炕,从炕头箱里,取出一个包袱。她打开,里面是几匹绸缎,那颜色刚好适合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穿着。茵茵忽然明白,这姑母怎能料到茵茵和婆婆关系已经水火不容?送东西时,还为她考虑了,她收下箱子,可以把这些布料送给婆婆的,她没和姑母打过交道,看来她是个思虑周全的人。

    苏君青亲自把那些绸缎一个一个摆好在箱子里,箱子刚好满当当的,他这才露出笑容:“我母亲送人东西,怎可能不把箱子放满?她是那么大气爽朗的一个人。”他合上箱子,鸭蛋和鲁妈赶紧抬了出去,长庚和长贵已经等在外面,他俩接过箱子,放到外面的牛车上,拉走了。

    茵茵步行,苏君青干脆也不骑马了,他牵着马,走在茵茵身侧,茵茵看到桂枝和鲁妈满脸通红,猜想她俩肯定跑着去叫陈氏兄弟了。

    到了荒宅门口,苏君青向茵茵抱拳:“茵表妹你回去吧,我就不进去了,父亲说,今天吃过午饭,我们就动身了,晚上在渡口歇一晚,明天凌晨过河。天气过几天热了,河一开,就得乘船,那很麻烦的。”

    “天气已经比寒冬暖和了,走冰面很危险的。”茵茵不仅担心起来。

    “这两天冷一些,昨天派人去查看了,今早报说没问题。”苏君青见茵茵一脸担心,就微笑了一下,安慰她道:“我会小心的,你放心吧。”

    他转身欲走,茵茵着急地说:“表哥,你等等!”她扭头,对身后人说:“把那罐蜂蜜取来,还有杏脯、蜜枣、罐头,都拿过来,取点麻绳、一对竹篓子。”鲁妈、桂枝、鸭蛋转身急急去了。去年收入不错,茵茵为过年留了好些吃食,现在家里还有些,她想送给苏君青,她想让他知道,自己的确过得不错。

    家里剩下的罐头、蜜饯等,装满了两竹篓,陈长庚用麻绳把两个竹篓捆绑好,搭在马背上。茵茵不好意思地给苏君青说:“都是家里自制的,表哥不要嫌简陋。”

    苏君青做了个鬼脸:“有东西收,我很高兴,就是一会儿骑马不舒服。”他见茵茵灿烂地一笑,尽管只看见眼睛,那里透出的欣喜还是让他心里很舒服。

    翻身上马,苏君青回头看了一眼茵茵,眼神复杂,茵茵分明觉到里面有浓浓的怜惜。他摆摆手,然后决绝地扭头,双腿一动,骏马迈开大步,很快就出了村,茵茵听得马蹄声渐渐远去,他的背影很快出了视线。心里略有点怅然地返身回去。

    正文 第三十八章 购买陈家大宅(1)

    过了十五,农村人的年就过完了,天气即将转暖,路上已经有三三两两荷锄的农人去地里忙乎。陈长庚又开始准备栽树,海叔和长命也套着牛车跟着去地里。

    去年试着移栽了几棵野桃树,这一年长得更好,口感味道也没有变化。茵茵决定把那山沟里的都移出来,她还要用剪下的枝条进行扦插育苗,争取能做出更多的罐头。

    陈长庚从村里找来几个男的,帮忙挖树坑,鲁妈和鸭蛋在厨房做饭,桂枝也跑前跑后地帮忙,茵茵也想插手,三个女人死活不让。

    “小姐,你看书,看看还有什么挣钱的法子,那比蒸馍做菜要紧多了。”鸭蛋吃力地使劲揉着面,鬓角都有汗水渗出,鲁妈一边把揉好的放进面盆里,一边对茵茵说话。她是唯一不识字的,对茵茵的崇拜,是那种最原始最彻底的。

    “就是,小姐。我们能忙得过来。再说,厨房那么小,她俩在里面,都已经转不过来了。”桂枝快言快语地说,她把菜板放在外面的小饭桌上,正切着咸菜。

    “小黑,回来!”小黑闻到厨房的饭味儿,颠颠地往过跑,听茵茵喝止,它身子一顿,摇着尾巴回到茵茵脚下。这狗极灵性,非常好驯,就是嘴巴刁地很,闻不到荤腥味儿的东西,它根本就不吃。茵茵让陈长庚找了好些骨头,在碾子上碾碎,掺了些面粉,揉成小粒,蒸熟晒干,作为狗粮。

    茵茵回到住室,她要做个近期的规划,把能创收的项目全列出来,看看一年的时间里,什么时候忙,什么时候闲一些。再说,现在收入高了,往那个方向投资也重要,她不能当个只知道以数钱为乐的土财主,茵茵想了半天,还是觉得,应该在镇上开个铺子。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多,都由王成辉销售不好,对他倚靠太重,他说不定什么时候不高兴,卡住脖子,茵茵就会很难受的。王成辉不知足,茵茵把罐头的价格调高了一百文,他后来见茵茵时,脸儿就变成皮笑肉不笑的了,茵茵心里很不舒服。一年下来,他光从茵茵这里最少也能赚两百两银子。镇上和他一样的门面,一年有三五十两银子的进项,掌柜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吃过饭,茵茵让桂枝把长富叫进来。陈长富和鸭蛋正值新婚,两人好得蜜里调油,年前王成辉店里太忙,他婚后第三天就去镇上,过了十五那边闲了,长富这才请了几天假,住在了南落,早上,他跟着哥哥去地里栽树了。

    “长富,你到镇上也一年了,有什么想法没有?”

    “咳咳,东家你想知道哪方面的?”长富清了一下嗓子,他见茵茵的时候少,还是有点紧张,茵茵让他坐下说话,他也只坐了个椅子边。

    “生意方面的。”

    “东家我说什么话不妥当,你要么骂我,要么不理会,千万别生气,好吗?”陈长富先为自己铺后路。

    “说吧。”茵茵觉得,他没有一年前朴实了。

    “我觉得,东家应该在镇上有个铺子。”长富看了茵茵一眼,茵茵遮着面纱,他那样,也就是个习惯吧,“镇上,经常有西省的商人过来,咱们家的东西摆那儿,说不定就有人要货,我们不用操很多心,价格也好谈。”长富想让茵茵知道王成辉给的价格偏低,但他不敢直接说,茵茵见他的心还是向着这边,嘴角就微微翘了一下。咱家,不错,他使用这个词,看来这个人还是可靠的。

    “那,你看,咱们是在镇上租一个门面呢,还是买一个?”

    “看东家的意思了。如果你想尽快开起来,就先租。不容易买到的。如果东家嫌租别人的麻烦,那就得等。”

    “嗯,那你给留意着,或租或买都行。先租,有合适的,就买下来。”茵茵想尽快着手此事,一年让王成辉赚去的银子都可以买个铺子了。

    “东家,镇外一家宅子要卖呢,房子是很有点年头,但很大,要价五百两银子,镇上买得起的嫌不好,几个想要的买不起,你看看,你要不?”

    “怎么回事,你说说。”

    “镇子以前叫陈塘镇的,河水改道,才叫了渡口镇。陈家后来人丁不旺,最后就只有一个小姐,嫁给了外县的一个秀才,那秀才考中当了官儿,搬家到京城了,现在陈小姐也有六十多岁,回不来了,子孙也没人愿意回这乡下。据说陈小姐三十多还没儿子,是祖坟不利于子孙繁茂,当时就都迁走了。这宅子一直由个老仆守着,几年前就要卖掉的,镇上人都知道。”长富一边思索,一边把他知道的,尽量详细地给茵茵说。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