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监管力度实在是太差了,归根究底的原因还是因为官员选拔的速度,没有更得上扩张的速度,其实可以说丁原其实也是不得不停下来扩张了,毕竟现在的地盘,已经是到了必须要三国武将们辅助掌控了,其实就是已经到了政权制度极限的地步,若是没有充足的官员,可以说情况实在是太危险了!
到了现在,开始的那些车龙国的人,其实早就都一个个的成为了官员,毕竟现在的车龙国单单是中枢大臣就要超过十万,地方上的官员加起来,早就超过了百亿大关了,但是这依旧是太少了,远远不足以打造出一个高效率的国家出来,官员占据的比例只有万分之一,这甚至是还包括了乡镇官员,这就可以想见这个效率之地了。因为如此,不得不让的许多的半吊子,去充当做村官助手,其实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衡,若是丁原不停止下来脚步,强行扩张的话,那么估计才是真的可能危险呢,毕竟军队即便是再是战无不胜,若是没有稳固的根基,也就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更何况的是,在这五个郡的区域之中,丁原的国家,还不算是太过强大,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天灵帝国才是这方面的霸主,整体军队,就有百万亿,超过车龙国的人口,主力的斗帝级以上大军,也是有着三十万亿以上,而车龙国只有两千亿的样子,上百倍的差距,而在主力之上,天灵帝国还有更加强大的大军,这些加起来,更是规模不小,可以说人家天灵帝国若不是被其他两大帝国牵制,龙国又是拥有着天关之险要,可以说实力差距太大之下,三国武将也回天无力了。
若是不夯实根基。就匆忙攻城略地,那么只会是拖垮了龙国而已,这或许也是丁原坚持至少三年稳固的原因!
虽然他不一定可以看得到这一点,但是多年君王的生涯,让得他潜意识之中,已经是有些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因此丁原才是会不顾自己心中的执着,寻找那个可以解除他诅咒女子柳绮梦的执着。压制下自己心中对于子嗣的强烈渴望,从而选择了。慢慢的发展龙国,夯实了根基,才是在做进一步的选择。
而这个时候的丁原,也是接到了情报,将一切的前因后果都是了若指掌了,这个时候的丁原,毫无疑问是极为的兴奋的,因为现在的他,终于是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局面。荀彧真的是要以铁血手腕对付那些商人联盟了,这是他一直以来期待无比的。
“荀彧终于是可以下得了狠心了,这些商人若是不控制的好了,那么就是吃人的魔鬼,不下狠心是不行的!”
丁原心中冷笑的,这些商人他早就清楚了是什么货色,自然知道根本就不应该是想着和这些违法的商人和平!
“如果有10%的利润。商人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商人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商人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商人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商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10%的利润。商人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商人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商人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商人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商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就是丁原的想法,当然是替换了前世某些名人的话。将那些资本家,运用在这些商人身上,其实是极为合适的,他们都是一样的本质!
而丁原自然是对于这些人需要监察起来的,无法控制的资本,就是一种罪恶,同样无法控制的商人,就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不过现在的重点却是,想要监管他们,还是极为的不容易啊,官员还是太缺乏了,这就让得这些人有了违法的土壤,因此现在看来,最重要的还是选择一种选拔官员的办法吧!”
丁原心中想到,之前他的选择办法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类似于是古代的差距孝廉,乃是以举荐制度为根基存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车龙国当时发展需求,但是对于现在来说,却是有些太过落后了。
“不如就实行科举吧,或许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突然丁原又是想到了在隋朝只是出现的科举制度,顿时心中有了想法,也是回想起了科举这个制度的好处。
科举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以考试产生的“士大夫”阶层。邻近中国的亚洲国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鲜也曾引入了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被废除;在越南更迟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废除,持续了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务员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文,后于20世纪初废除。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起自于隋朝,科举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为隋朝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两晋时,朝廷已对所举孝廉、秀才采取考试录用的方法。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时期由世家大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唐太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凡能通过殿试的,最起码也能捞个进士。如果哪位有幸考中了第一名状元,不仅能得到高官厚禄,还可以名扬天下。不过,他们的名利地位都是从八股文里抠出来的,至于有没有真才实学,可就不一定了。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想到科举的发展,丁原又是心中有些担心起来,毕竟科举是一项先进的选拔制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是选择不好科举的内容,那么就很可能演变成为八股文形式,为了考试而考试,这就是一个弊端。
因此一时之间,他并没有直接确认下来,是否用科举选拔官员!
“还有什么好的办法么?”
丁原心中想到,官员的选拔,现在看来实在是越来越重要了起来了,丝毫都不敢马虎啊!--b:ana|2136291540353191539|848--&;
( 异界三国君主 p:///2/2462/ )
猜你喜欢
- 加凡
- 2015-10-10 00:35 上传晋江2015-10-09完结文案 杨伟“集齐七个各怀异能的同伴,就能打开新世界大门!主公,加油啊 刘备 赵云“隔壁超市杀虫剂半价了 刘备“还愣什么快走 杨伟 异能+冒险+轻松+反穿,脑洞不算大,不是正史向,也没什么文采,各种三国游戏打多了突发奇想,所以只是想写而
- 诛仙剑主
- 【2019历史网文之王大赏】参赛作品
- 三心二缺
- 简介:虚拟现实游戏《世界之战》席卷全球,它以各国经典历史、经典传说为背景,脑电波接入,100%仿真体感,号称人类第二世界!不过《世界之战》最大的噱头还是达到一定条件可以兑现游戏人物到现实中!设想现实中有机会跟赵云、关羽一起打打架是多么豪气干云,带着貂蝉、阿市逛逛街岂不羡煞一地眼球?当然,随着游戏的深
- 君鬼姬苏mays
- 第72章:无法兑现的许诺 天命之人将出,当有天命宝塔相伴。无视器灵满脸的震惊,君即离轻飘飘的丢出了惊天秘闻。凤璃长老说,当日灭门之祸是仙人下界,打斗间曾有这么只言片语,对方似乎意识到说漏了嘴,闭口不言了。不过,逍遥宫里所有塔类法宝都被毁了 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器灵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那时候我还没有被
- 君子白
- 微米刻度
- 激萌的萝莉,热血的少年,为打破次元壁一往无前!
- 卧龙游三国
- 一次实验中,潘龙的DNA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能变大缩小“我能力大无穷“我能一跃千里“那我能一统三国成就千古帝业吗”主角从孤身一人,到拥兵百万,一路收兵收将,终成帝业!书友群qq:426261641—喜欢热血打斗的可以看卧龙的另一本书《三国之单挑猛将,此书已完结,对的,已完结,书中上百场单挑,让你看个
- yana洛川
- 2018-9-8 19:11 上传晋江金牌推荐高积分VIP2018-8-2完结总书评数:4102 文案“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一朝成为曹操谋主荀文若,荀玉心中波澜不兴,即便不在大唐,他也依然能尽己所能匡扶盛世。历史上的荀彧
- 东车君
- 公元2174年,国家安全局特勤M5精英小组的组长陈龙,一直负责新晋精英级组员的培训,为各级特工组织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特级精英组员,在反恐斗争以及与米国和罗斯国的竞争中屡立奇功。然而,在最新一批的特工选拔中,从近卫军团、警察部队、武警部队选拔出的130名种子选手,竟然全部在总部复试中被淘汰,国安局面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