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三年,九月初的一个中午。
繁阳亭外来了一个骑马的青年,年约二十,穿着袴、褶,头上没有带冠,只裹了帻巾,腰间悬挂了一柄环首刀。“袴褶”是外来货,来自游牧民族,形似后世的上衣和裤子。
他名叫荀贞,是新任的繁阳亭长。
虽已入秋季,但所谓“秋老虎”,天气还是很热,荀贞又在日头下赶了小半天的路,额头、脸上都是汗涔涔的。在亭舍前,他勒住了坐骑,拽着袖子擦拭了下汗水,转目四顾。
和帝国境内绝大多数的亭舍一样,繁阳亭也是地处要道。
在亭舍楼前,是一条笔直宽阔的官道,也正是他来时走的路。
官道两侧则是大片的麦田。
今年的年景不错,入秋之后,雨水较足,地里的冬小麦郁郁葱葱,风一吹,青色的麦苗起伏不定,一股清香混着热气扑鼻袭来。远远地可以看到有三三两两的田奴、徒附穿着犊鼻裤,光着膀子在其间劳作。
才过日中不久,路上车马来往、行人颇多。
有单衣布履的儒生,有衣服文采的商人,也有穿着黑衣或白衣的黔首。因为世道不宁、道路不靖,行人多随身佩戴短刀、长剑。
荀贞偏转马头,给一辆对面行来的牛车让开道路。
车内坐着一位高冠博带的老年儒生,衣袍整齐,文静安详地坐着,旁边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两边交错时,小孩子好奇地看了看荀贞。
小孩儿肤色洁润,如粉雕玉琢,小大人似的挺着腰杆,跪坐车篷下,甚是可爱。
荀贞友善地还他了一个笑脸。拉车的牛身上以及车轮、车身上都满是尘土,风尘仆仆的样子,看来走的路不近,这老者大约是从外地来,带着孙儿往城中访友去的。
顺着官道直走,数十里外就是颍阴县城了。
颍阴(今许昌)地处腹地,隶属颍川郡,人文荟萃,城中最著名的有两大姓,一个刘氏,一个荀氏。刘氏乃前汉“济北贞王”之后,荀氏则是战国时儒学大师荀况的后裔。
荀贞即出身荀氏。
在多年前的一场大疫中,他的父母相继亡故,只剩下了他一人,承祖上余荫,家中有宅院一区,良田数百亩,与族人相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是中人之家。
……
牛车“吱呀吱呀”地远去,荀贞的心神很快转到了眼下。
他从马上跳下来,整顿了下装束,来到亭舍前。
“亭者,停也”。
地方上的“亭”,不但是最基层的治安单位,并且有接待过往官吏、给远行百姓提供住宿的责任,所以“亭舍”颇大。
颍阴是大县,繁阳亭又是县中数一数二的大亭,亭舍的门面很气派。
隔着大老远就能看到在亭舍内有一根丈余长的柱子高高耸起,柱子的上端有两个大木板,交叉横贯。此物名叫华表,又叫桓表,是上古遗制,用来给行人指示道路方向,做路标用的,也是亭的标识。
此时到得近前,看得更加清楚,只见亭舍占地颇广,地基高过地面,有石板阶梯与官道相连。
站在蓝天白云之下,立在麦田官道之间,他在门外看了会儿,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在过去出游的路上,见过不少类似的亭舍;陌生的是即将成为眼前这个亭舍的主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滋味。
“这便是我以后长住的地方了,来到这个时代已有十年,费劲千辛万苦,终能执掌一亭,虽所辖之地只有十里,但也算可以开始着手‘大计’了。”
调侃了自己几句后,他牵着马拾级而上,当先是一座大门。
……
门边的塾中坐了一个老卒,见他上来,从屋中走出,和善地问道:“投宿?还是有事?”
“在下荀贞。”
老卒站直了身子,问道:“可是新任的亭长?”
“正是。”
“唉呀,请恕小人眼拙。”老卒诚惶诚恐,撩起衣袍,就要行跪拜之礼。
荀贞拦住了他,笑道:“不必如此!”再又打量他几眼,见他又瘦又小,脸上净是皱纹,山川沟壑也似,试探性地问道,“我前日造访郑君,听他提及,说本亭亭父名叫黄忠。可是你么?”
“正是小人。”
“郑君”,名叫郑铎,是上任亭长,因在去年的大疫中救民得力,考绩优异,被提拔去了县里。
“亭父”,是亭长的副手之一。
“亭”,虽是最基层的单位,毕竟掌管方圆十里之地,所以在亭长之下又有属员,左右手分别叫做:求盗、亭父。求盗,“掌捉捕盗贼”;亭父,“掌开闭扫除”。如果辖区内民户多,又会根据情况的不同,或多或少有几个亭卒。
荀贞嘴角露出一抹笑,心道:“黄忠、黄忠,初闻听这个名字时,还让我愣了一愣。如今看来,这名字起得倒是很对,甚合面相,果然是个‘老黄忠’。”
黄忠恭敬拘谨地说道:“昨天才接到县里的通知,没想到荀君今天就来了,所以没有能至亭界迎接,尚请恕罪。……,别的人还在舍内,荀君,请你稍等片刻,俺去叫他们出来。”
“不用。我进去就是。”
登上台阶,荀贞朝门边侧塾中瞟了一眼,屋内陈设简单,一榻一几而已。
塾中的墙上贴了小二十份的画像,因离得远,看不清楚,大致看到画中人有年老的、有年轻的。每一份画像的左侧皆写有数行文字,右侧是鲜红的印章。
“这些都是朝廷的通缉要犯么?”
“对,有咱们郡的,也有别的郡的。”
在亭舍中张贴通缉犯的画像是一个承袭前秦的惯例。一来方便过往的民众揭发,二来亭吏也可依据画像检查行人。新莽末年,光武皇帝的哥哥刘伯升就因为聚众起事而享受过这等待遇。
荀贞点了点头,没有过去细看,走入院中。
……
进了院内才发现,亭舍有前后两进。
前边这个院落较小,中间是片空地,当初他在远处看到的桓表就竖立此处。
右边三间屋舍,一间堂屋,两间卧室,标准的“一宇二内”样式。旁边有间小房,是厨房。
左边搭了个马厩,能容两三匹马的大小,不过现在里边空荡荡的,一匹马也没有。
马厩边儿上是个鸡埘,正有四五只鸡栖在埘前的木架上,见有人进来,“咯咯咯”地叫了起来。鸡埘边儿是茅厕。
黄忠将马牵入厩中,又“嘘嘘”地把鸡赶入埘内,走回荀贞身边,殷勤介绍道:“这个前院是俺们住的,荀君的住处在后院。”
“后院?”
“对。后院大而清净,先郑君在时,便是在后院居住。”
荀贞往前走了几步,后院的门虚掩着,透过缝隙可以隐约看到其内屋舍飞檐,院中有一棵大榆树,刚到落叶的时节,虽地上已有落叶,但枝叶尚还繁茂,给“亭院”中增添了一些荫意。
黄忠接着介绍说道:“若有官吏、百姓投宿,也都住在后院。”
说到这里,他想起了什么,顿了顿,又说道:“六月时,朝廷下诏求贤,汝南有位姓袁的先生得了推荐,奉诏进京,因为天晚夜禁,投宿本亭,住了一夜后,非常满意,留了幅字在墙上,荀君要不要去看看?”
荀贞笑了笑,说道:“不急。字在墙上,又跑不了,什么时候看都可以。”往后院看了看,又往右边的屋舍看了看,问道,“亭中的其它人都在哪里?”
新官上任,来了半晌,除了在门口值班的黄忠外,居然没有一人出迎。虽然他们可能不知道荀贞今日到来,但适才牵马入院、鸡鸣大作,动静不小,难道都没听见?
“都在后院。”
荀贞微微诧异,想道:“不在前院当值,跑去后院作甚?”虽然诧异,但他没有发问,而是和气地说道,“既如此,劳烦你前头带路,领我去见见亭中诸君。”
黄忠应了声是,弓着腰,侧身引路,带着荀贞往后院行去。
( 三国之最风流 p:///0/622/ )
猜你喜欢
- 风之清扬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邮件反馈
- 风之清扬
-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 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 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 新书启航
- 风流龙哥
- 王子,本是东北一个名不见传的小混混,因缘巧合之下拜在偷偷下界的天蓬元帅门下,成为修真界万年以来最年轻的地仙,一年称霸东北,三年统一中国黑道 被人算计,用十颗核弹送回三国时空,且看一手创立天下会的王子如何称霸三国,收小弟,拉大旗,征服三国一个又一个的绝世美女,貂蝉、甄宓、蔡文姬、孙尚香、大乔、小乔等诸
- 三国晓渊
- “叔,你说我父亲已经在家等着我了“是啊,我的好侄儿,你快上车吧”某中学门口前的这番对话,无异于是一场噩梦的开端。背着沉重书包,稚气未脱,还一脸天真无邪的少年就这么毫无防备,匆匆忙忙的坐进了前面停放着的一辆黑色轿车本站提供三国晓渊的作品《风流少年玩转天下》最新好看的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无广告干扰,并提
- 小李相国
- 我就想写三国的人,单独列开的写,大概就是这么事情,没别的了 分为三篇,曹魏篇,蜀汉篇,东吴篇。
- 无伤
- 穿越三国乱世,身为白马将军的儿子,公孙续是否能眼睁睁看着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就此消失?他能否改写这段历史?开光系统在手,武将,美女统统臣服,枭雄,英雄一一踏平!重写这三国史书!公孙续:我的理想是打到国外去!让他们给我的白马义从养马!
- 卧龙游三国
- 一次实验中,潘龙的DNA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能变大缩小“我能力大无穷“我能一跃千里“那我能一统三国成就千古帝业吗”主角从孤身一人,到拥兵百万,一路收兵收将,终成帝业!书友群qq:426261641—喜欢热血打斗的可以看卧龙的另一本书《三国之单挑猛将,此书已完结,对的,已完结,书中上百场单挑,让你看个
- 持刀斩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