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也不说了,这个月更的太少,争取到月底十五至二十更,看看能不能做到。
——
常山郡西,万仞山中,一支万余人的兵马在向东行军。
谷道狭窄,崎岖起伏,行军的队伍迤逦近五十里地。
兵马的前部已经出了丛山,进入了山外的丘陵、平原,后部尚在山中沿着河谷前行,连接前部与后部的中军则正通过一座建在山间的险要关卡。
这座关卡即是鼎鼎大名的井陉关。
陉,意为山脉中断的地方。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连耸,险峻不可攀,从南到北,总共有八处贯穿东西的峡谷,名为“太行八陉”,井陉是第五陉。此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属赵,在那个时候,赵国就在这里筑建了关卡,乃是“天下九塞”之一。
这支从山中出来、通过关卡、正向东进入常山郡平原地带的兵马是褚飞燕的部队。
他刚亲率部众,血战两日,攻下了此关。
此关一下,再往东去便一马平川,再无阻碍了。
井陉关上,在百余精甲执矛的虎贲之士的簇拥下,四五人往东望去。
“苦熬多半年,总算熬到皇甫公离任的时候了!”
说话的是个不到三十岁的健硕男子。
他就是褚飞燕。
褚飞燕年岁不大,但成名很早,他是常山真定人,早在加冠前在家乡就颇以勇名了,后因失手打死了下乡催税的县吏,乃带着一帮唯他马首是瞻的乡野轻侠逃入了山中,落草为寇。
太行山险峻深幽,一直是两种人的奔逃之地。
一种是犯了案的亡命徒,一种是逃避重税的百姓。
褚飞燕入山之前,常山郡境内的太行山谷里就藏逃了不少这两类人。他名声大,勇武剽悍,又有智谋、手腕,入山不久便整合了好几股团伙,不但很快就在山中站住了脚,而且势力越来越大,从百余人到千余人到如今的万余人,常山郡西的山中,他早已是一支独大。
甚至,常山北边中山、南边赵郡山中的寇贼也隐然以他为尊。
势力大了,难免会不安现状。
今年初春,百万黄巾起事,在张角的邀召下,他也揭竿而起、出山攻掠,颇是打下了些常山的城池,只是没有想到,却只半年之间,那么大声势的黄巾起事竟然就被皇甫嵩镇压下去了。
他见机得早,趁皇甫嵩率汉兵主力围攻张角兄弟的时候,当机立断,舍弃了打下的那些城池,带部退回山中,借太行之险,侥幸逃避掉了皇甫嵩的打击,这才没有给张角兄弟陪葬。
饶是如此,这多半年来,他的日子也过得很是艰难。
皇甫嵩在剿灭了张角兄弟的黄巾主力之后,为了免得朝中猜忌,痛快地接受了朝中的诏令,解散、遣还了大部分的部队,帐下只留下了万余步骑,刚够坐镇冀州诸郡,固然是不足以大举入山进剿,可冀州的州治就在常山,与褚飞燕藏身的山中同在一郡,这就好比是卧榻之侧伏了一头猛虎,褚飞燕日夜不安,这多半年来,他一步都不敢出山,幸亏在逃回山中前,他抢掠到了不少的粮谷,这才得以勉强度日,没有活活饿死在山中。
——由此却也可看出他的手段,在这等窘促不利的局面下,他手下的部众居然没有散乱,殊为不易。
换一个心智不坚之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会绝望。要知,连百万黄巾都不敌皇甫嵩的一击,何况区区万余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的人马?可褚飞燕没有。非但没有,而且他还想死中求活。
何为死中求活?
通过黄巾之败亡,褚飞燕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汉家兵将的勇悍,如今朝政虽乱、地方虽乱,可汉家的根基还在,还有皇甫嵩、朱俊、卢植等,尤其是皇甫嵩这样用兵如神的名将在,还有荀贞、孙坚、傅燮等一大批“忠於汉室”的中坚将校在,黄巾尚且不敌,他更不是对手。
而今唯一的活路就是去掉“反贼”的身份,换一个汉家的官身。
怎么换一个“汉家的官身”?
投降肯定是不行的。
张角兄弟都死了,皇甫嵩还鞭他们的尸,还砍掉他们的首级、送到京都呈给皇帝,可见朝中上下对险些倾覆了汉家天下的“黄巾反贼”的深恶痛绝,投降只能是倒持太阿、授人以柄,只能是自寻死路。
那么不投降,又怎么换来“官身”?
褚飞燕考虑了很久,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再造一次反。
黄巾起事虽然失败了,可汉室也是大伤元气。
首先,从经济上来说,皇甫嵩、朱俊等平定黄巾虽然费时不久,只用了半年,可耗费的军资为数巨大,并且这场战乱不是一地一郡的战乱,而是波及到了整个的中原、北地,豫、冀、青、兖等膏腴富庶之地几乎尽数毁於战中。这对汉室是个重大的打击。
其次,从军事上来说,汉兵虽然胜了,可也伤亡甚众,而黄巾道残留的余党、余部却尚有很多,同时诸州各郡不断有盗贼趁机啸聚,汉兵已无力将之一一剿灭,情况严重的地方,甚至郡县官寺已经把乡野之地放弃,唯守城不失而已。
皇甫嵩为什么不挟大胜之威,入山进剿褚飞燕、黄髯、左须、王当等?还不就是因为汉室已然元气大伤,既缺钱粮,又缺足够的兵卒?
在这么个背景下,褚飞燕认为:如果他再造一次反,然后主动请降,十有**是能得到朝廷的赦免以及赐官的。当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的这次“二度造反”必须要声势够大。
声势如果不够大,区区一县、一郡之乱,定然难入“朝廷眼中”,得不到朝廷的重视就没有足够的筹码,没有足够的筹码就万难得到赦免,更莫说赐官了。
所以,从去年下半年起,在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他就不断地与张牛角、王当、於毒等冀州各郡的豪强大侠、盗贼和黄巾余部密切来往,与他们结盟、“共谋大事”。
也是天随人愿,去年底西北又起乱事,北宫伯玉、李文侯造反,今年春又起大疫,流民无数,汉家朝廷为此焦头烂额,再顾不上冀州,乃至调走了皇甫嵩,这是天赐造反的良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褚飞燕这多半年来,用各种不同的说辞,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利益,已经说服了张牛角、王当、於毒等与他联合起事,万事俱备、东风又来,他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在皇甫嵩离任尚不足一月之际毅然决然地举旗再起。
他是常山本地人,久在山中,熟知山道,要说这次举旗再起,本是不需要打下井陉关的。井陉是连通并州与冀州的谷道,他又不是从并州来冀州的,他是从山里出来的,有很多的出山道路供他选择,之所以他要先打下井陉关,就是为了要“造声势”。
井陉在手,东可入冀州,西可入并州,是扼两州之咽喉,踞东西之要津。
打下此地,一可以向汉家朝廷、冀州郡县表示他“其志不小”,引起他们的重视,二也可提高他在“联军”里的名声和地位,“联军”里多是不识字的盗贼和黄巾余部,他们可能不知道井陉的战略地位,但他们知道井陉关上的守卒是皇甫嵩在任冀州牧时亲自调派差遣的。
立在井陉关上,褚飞燕向东遥望山外,向西回顾迤逦山道数十里的步骑兵马,迎山风之凉,瞻午阳之灿,心道:“我眼下兵马少,只万余人,便是井陉在手,也不足以威胁两州之地,但夺占此关,却足够向汉家朝廷、向冀州郡县宣示我的‘雄心壮志’了。”
普通的寇贼只恐会引来朝廷太多的注意,他却唯恐得不到朝廷足够的重视。
“我这次联合诸郡的强豪、群雄,十万兵马一时同起,虽然远不及去年百万黄巾的声势,却也足以震动冀州,只等打下冀州半壁,便可向朝廷请降,得一官身,然后麾拥精兵良将,坐据黑山沿脉,若这天下越来越乱,不失为一地诸侯,如果汉家命不该绝,亦可为一二千石。”
( 三国之最风流 p:///0/622/ )
猜你喜欢
- 风之清扬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邮件反馈
- 风之清扬
-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 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 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 新书启航
- 风流龙哥
- 王子,本是东北一个名不见传的小混混,因缘巧合之下拜在偷偷下界的天蓬元帅门下,成为修真界万年以来最年轻的地仙,一年称霸东北,三年统一中国黑道 被人算计,用十颗核弹送回三国时空,且看一手创立天下会的王子如何称霸三国,收小弟,拉大旗,征服三国一个又一个的绝世美女,貂蝉、甄宓、蔡文姬、孙尚香、大乔、小乔等诸
- 三国晓渊
- “叔,你说我父亲已经在家等着我了“是啊,我的好侄儿,你快上车吧”某中学门口前的这番对话,无异于是一场噩梦的开端。背着沉重书包,稚气未脱,还一脸天真无邪的少年就这么毫无防备,匆匆忙忙的坐进了前面停放着的一辆黑色轿车本站提供三国晓渊的作品《风流少年玩转天下》最新好看的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无广告干扰,并提
- 小李相国
- 我就想写三国的人,单独列开的写,大概就是这么事情,没别的了 分为三篇,曹魏篇,蜀汉篇,东吴篇。
- 无伤
- 穿越三国乱世,身为白马将军的儿子,公孙续是否能眼睁睁看着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就此消失?他能否改写这段历史?开光系统在手,武将,美女统统臣服,枭雄,英雄一一踏平!重写这三国史书!公孙续:我的理想是打到国外去!让他们给我的白马义从养马!
- 卧龙游三国
- 一次实验中,潘龙的DNA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能变大缩小“我能力大无穷“我能一跃千里“那我能一统三国成就千古帝业吗”主角从孤身一人,到拥兵百万,一路收兵收将,终成帝业!书友群qq:426261641—喜欢热血打斗的可以看卧龙的另一本书《三国之单挑猛将,此书已完结,对的,已完结,书中上百场单挑,让你看个
- 持刀斩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