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报长安有信来的这人形色仓皇,面带哀戚。
荀贞心中一跳,问道:“何人来信?信中何事?”
“司空公薨了!”
“……,何时之事?”
“便是数日前的事,司空因病而薨,薨后,长安加紧快信,刚刚送到。”
本是约定要操演实战,忽闻得荀爽过世了,这操演肯定是不能去了,荀贞即唤来戏志才、许仲,命由他两人全权指挥,又召来荀成、荀彧、荀攸等一干军中的荀氏子弟,把荀爽病故长安的消息告与他们知晓。一时间,骤闻此噩耗,荀成、荀彧、荀攸等人无不哀伤落泪。
诸人虽皆荀氏子弟,可并非都是出自一脉,如论亲疏血脉之远近,荀彧和荀爽的关系最近,荀爽是荀彧的从父,荀攸与荀爽的血缘关系稍远,荀成、荀贞又更远之。
亲疏虽有别,远近虽不同,可诸人对荀爽大多是有真挚感情的,不管怎么说,继荀绲过世之后,荀爽已是颍阴荀氏的领头人物,博学儒雅,对待族中子弟一向关爱照顾,而今他值此风雨飘摇之日、四海雷动之时,忽然病逝,在长安撒手仙游,对荀氏整个家族来说显然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对荀贞等受过他关爱照顾的族中子弟来说,则更是对此多了一份悲恸。
荀贞对此,事实上是有心理准备的。
因为他有前世的记忆,他隐约记得荀爽好像就是在讨董期间病故的。
所以,荀贞虽也哀恸,但不像荀攸、荀彧、荀成他们那样因为“措手不及”而一时之间只有悲恸充塞胸腹,别的都想不到、也顾不上,相比之下,他在言行态度上要镇定许多。
等荀彧等人痛哭了一阵,荀贞擦去眼泪,说道:“文若、公达、仲仁,事已至此,司空已逝,徒然伤悲亦无用也,当今之时,以我看来,应是立刻通知族中举丧,并议该如何迎司空灵柩归乡,……这两件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啊。”
荀彧抹去泪水,哽咽说道:“阿兄所言甚是。我这就立刻回乡中族里报丧。”
荀攸抽泣着说道:“长安道远,中有董卓相隔,举丧易也,迎司空灵柩归乡恐是不易。”
荀贞说道:“今我等与董卓所争者,国事也;司空病故,迎柩还乡,此家事也。我当书信一封,遣人送给董卓,请他把司空的灵柩送来颍川郡界。”
“只怕他不应。”
“岂有三公病逝,而灵柩不得还乡之理?我会在信中告诉他:如不应之,必失天下之望。”
“如他仍不应?”
“贾诩,凉州智士,即便董卓不肯应,他也定能看出其中利害,为我劝说。”
“如董卓仍还不应?”
“那就只有最后一途:徐荣与我交善,我可请徐荣帮忙,为我转圜。”
因为荀贞的“离间之计”,徐荣已吃了苦头,虽不致因此而怨恨荀贞,可荀贞再找徐荣帮忙,估计十有八/九徐荣是不会帮的。因而,荀贞说这是“最后一途”,没有办法的办法。
“现在也只能做这些了。”
见议定了如何应荀爽灵柩归乡之事,荀彧即辞行归乡,往族中前去报丧。
荀爽名满天下,他这一病故,不能只通知族人,太远的也就算了,可颍川郡和汝南、南阳等这些邻近的郡,却还是需要遣人分别前去通报的。陈寔病故的时候,天下来吊丧的达三万余人,车数千乘,如荀爽、韩融这样披麻戴孝、执子孙礼的数以千计,荀爽的名望虽因年龄的关系,可能稍不及陈寔,没有陈寔那样的“年高德劭”,——陈寔病故时年已有八十四岁,荀爽今年才刚六十三岁,虽然如此,可如是太平之时,以荀爽之名望,来吊丧的想来至少也会在万数以上,至不济也得有几千人,可现下战乱之时,一来如司隶、冀州、荆州等这些地方可能通知不到,二来,便是通知到了,可能因为战乱阻隔之故,大部分的人也来不了。
故此,对荀氏族中来说,这回给荀爽举丧,却是不必太过大动声势。
送走了荀彧,荀贞即刻亲笔给董卓写了封信,写成,命人立即快马送走。
……
两日后,洛阳营中,董卓收到了荀贞的信,展开观之。
看罢,董卓把信提起,掂着一角,在手里抖动,顾对左右说道:“二袁不敢战,酸枣兵散,唯荀、孙小戆,与我作对。今荀爽故去,荀贞小儿却竟还敢对我指手画脚,叫我送灵柩给他!”
座中李儒问道:“相国是不肯给他了?”
“除非他低头认输,否则只是妄想。”
贾诩拈须不语。
董卓看到了贾诩的举止,问道:“文和,怎么?莫非你有异见?”
“荀侯的书信,在下可否一观?”
“有何不可!”
董卓示意左右甲士,把荀贞的信拿给贾诩。
贾诩一目十行,很快看完,对董卓说道:“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话就说!”
“在下窃以为,荀侯信中有一言颇是。”
“噢?哪一言‘颇是’?”
“荀侯说:岂有三公病逝,而灵柩不得还乡之理?公如阻之,必失天下之望。”
董卓轻蔑地一笑:“我在这天下,还有‘望’可言么?”
贾诩默然不语。
被说起这个话头,董卓气愤难平,他按着桌子,由左右甲士扶起,踱步到案前地上,扶肚愤然而道:“周毖、伍琼、何顒诸辈,称我当广征天下豪杰,举辟海内英士,以佐汉室,为天下望,我按他们说的办了,结果如何?此诸辈鼠子皆暗通袁绍!中平以来,先是黄巾反逆,继而州郡纷乱,盗贼蜂起,四海不安,能安天下谁也?是那些用钱买来的三公,还是如袁绍这般无用的公族子弟?所能安天下者,舍我其谁?却一个个地反我!如他们真是忠贞,倒也罢了,韩馥亦名士也,刘表亦名士也,此皆所谓之‘清流洁士’,为冀州、为荆州,却为何竟与二袁相争?又那酸枣诸辈,各顾私利,实话说吧,我都替他们丢人!……何谓名士、英雄?也就是曹操、鲍信、孙坚、荀贞数子,虽其小戆,而亦正因其小戆,才稍值得我之敬佩。”
贾诩说道:“周毖诸辈,固无德也,公既重荀侯,以其可为敌手,今何不稍让之?虽两军对垒,归司空灵柩与之,来日相传,亦可谓青史一段佳话。”
董卓嘿然,说道:“念及周毖、伍琼诸辈之相背,反正天下‘名士’都在骂我,今我早不求佳话云云了,我现只图快活意气,荀贞小儿越是求我,我越不理!”
董卓的心态,贾诩很能理解,本是“我本将心对明月”,隐忍个人的**,拉拢、抬举、重要士人,却接二连三地被士人唾弃、背叛,得到的结果只是一个“奈何明月照沟渠”,既然如此,反正是再付出也没用,已然是骂名满天下了,眼看着山东州郡起兵,料来也不可能将他们全部平定了,那么干脆就不再隐忍本性,不但不再隐忍本性,甚至更变本加厉,即使人说其“倒行逆施”,也无所谓了,所以明知送还荀爽的灵柩只是举手之劳,董卓却就是不肯。
贾诩不再劝说,心中想道:“今山东皆叛,虽二袁不战、酸枣兵散,可有了这个‘叛’的底子在,相国以关内之地,与海内为敌,又任性自弃,虽有胜算,恐亦不多也。”
( 三国之最风流 p:///0/622/ )
猜你喜欢
- 风之清扬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邮件反馈
- 风之清扬
-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 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 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 新书启航
- 风流龙哥
- 王子,本是东北一个名不见传的小混混,因缘巧合之下拜在偷偷下界的天蓬元帅门下,成为修真界万年以来最年轻的地仙,一年称霸东北,三年统一中国黑道 被人算计,用十颗核弹送回三国时空,且看一手创立天下会的王子如何称霸三国,收小弟,拉大旗,征服三国一个又一个的绝世美女,貂蝉、甄宓、蔡文姬、孙尚香、大乔、小乔等诸
- 三国晓渊
- “叔,你说我父亲已经在家等着我了“是啊,我的好侄儿,你快上车吧”某中学门口前的这番对话,无异于是一场噩梦的开端。背着沉重书包,稚气未脱,还一脸天真无邪的少年就这么毫无防备,匆匆忙忙的坐进了前面停放着的一辆黑色轿车本站提供三国晓渊的作品《风流少年玩转天下》最新好看的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无广告干扰,并提
- 小李相国
- 我就想写三国的人,单独列开的写,大概就是这么事情,没别的了 分为三篇,曹魏篇,蜀汉篇,东吴篇。
- 无伤
- 穿越三国乱世,身为白马将军的儿子,公孙续是否能眼睁睁看着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就此消失?他能否改写这段历史?开光系统在手,武将,美女统统臣服,枭雄,英雄一一踏平!重写这三国史书!公孙续:我的理想是打到国外去!让他们给我的白马义从养马!
- 卧龙游三国
- 一次实验中,潘龙的DNA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能变大缩小“我能力大无穷“我能一跃千里“那我能一统三国成就千古帝业吗”主角从孤身一人,到拥兵百万,一路收兵收将,终成帝业!书友群qq:426261641—喜欢热血打斗的可以看卧龙的另一本书《三国之单挑猛将,此书已完结,对的,已完结,书中上百场单挑,让你看个
- 持刀斩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