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n≈;看到有书友说在手机端不能阅读上一节的替换内容,在作品相关里边重将上一节上传了一遍。喜欢小说网就上
——
曹操接过信,便在营外打开阅览。
如果说“趁袁绍与公孙瓒相争之际北入平原”,在这之前还只是一个不算十分成熟的想法,看过了鲍信的此信,曹操下定了决心,心道:“贞之以追鲁国黄巾为名,西入任城,这明显也是想要借本初与公孙伯珪相争的机会‘开疆拓土’。时不我待,我不可再迁延拖宕了。”
曹操和荀贞有交情不假,而且较之鲍信与荀贞的交情,他与荀贞的交情更佳,可交情归交情,与鲍信一样,曹操还有他的政治抱负。
要说交情,曹操和袁绍的交情更好,他俩年少时就相识,讨董起兵以来,曹操依附袁绍,得到了不少帮助,当然,他对袁绍也很有用,袁绍视他为“鹰犬”,可又怎样?当发现袁绍与他的政治理念不合,身为联军盟主,却“因权专利”,恐将会成为又一个董卓后,尽管迫於形势,他不能马上与之决裂,可於暗中,却不也已与鲍信定下了“规大河之南”的自立之策?现如今,且又存了欲趁袁绍、公孙瓒将起州战的机会北上平原、扩展实力之念。
张邈和袁绍的交情也很好,昔在洛阳时,张邈与袁绍乃是“奔走之友”,在救援党人、对抗宦官这方面,他两人志气相投,然在讨董之后,两人亦因政治理念渐不和之故,遂渐行渐远。
一方面,张邈看不惯袁绍成为盟主后的骄矜之态,经常直言相责,一方面,袁绍深忌张邈在联军和兖州士人中的名望,并因韩馥、王匡等之先后投奔张邈而心生恚恨。
张邈是党人中的“八厨”之一,成名很早,少时就以侠闻,振穷救急,援助党人,为此不惜倾家荡产,“士多归之”,他的家乡在东平,乃是兖州土著,故而,他在联军和兖州士人中的声望都很高,所以,“故冀州牧”韩馥在被袁绍逼得没办法之后就改投了张邈,而“故河内太守”王匡,本是一门心思给袁绍卖命的,甚而不惜奉袁绍之令杀掉了与张邈齐名的“八厨”之一、同时也是他妹夫的胡毋班,可在小平津一战,他的部队被董军所败,几全军覆没之后,袁绍却没能给他实质上的帮助,遂在回泰山募兵数千之后,他便去了陈留,欲与张邈合。
甚而不止那些“背离袁绍”的人,便是曹操,讨董起兵之初,他也是在陈留的。
当年讨董的联军共有三个“总部”,一个是袁绍在河内,一个是荀贞、孙坚在颍川,一个便是兖州州郡的那些诸侯们合兵在陈留酸枣。简而言之,可以这么说:在当年讨董联军的内部以及现今兖州士人的眼中,张邈都是袁绍之外的另一个“政治号召”,毕竟,袁绍“因权专利”、或将另成一个董卓,这一点,不止鲍信、曹操,很多人都看出来了。
因此之故,乃至於去年,袁绍叫时在河内的曹操带兵去攻杀张邈,虽为曹操所拒,但张邈和袁绍现下的关系如何由此即可知之了,——在远有董卓、近有公孙瓒的压力下,两人虽尚保留着“盟友”的关系,而事实上的近乎决裂已是尽为明眼人所知了。
当然,说到曹操拒绝攻杀张邈一事,这倒不是说曹操和张邈的关系有多好,他两人其实也早已是因政治理念不同之故而“貌合神离”了,要不然,曹操也不会在於丹阳募兵之后,弃张邈而从袁绍。
总而言之,在政治理念、抱负野心的面前,昔日的交情就算再好,实也是不值一提。
所以,在知道荀贞进兵任城,似有染指兖州之意后,曹操立即就觉得“时不我待”。
他沉吟片刻,吩咐随从的文吏道:“取纸笔来。”
待纸笔奉上,他倚马挥毫,给鲍信回信,写道:“未知刘兖州许君州兵几许?如不足,今东郡稍安,我可借兵与君,与君共芟夷济北黄巾。”
在回信的内容中,他只字不提荀贞入兖之事,也没提进兵平原之谋,而只说了有意和鲍信联兵进击济北黄巾的打算,以鲍信之聪明,料来应可从中领悟他的意图。
回信写就,曹操用印泥封好,递给送鲍信之信来的那个领头的郡吏,令道:“汝等即刻返回郡府,把此信交给鲍君的信使,使之带还。”
那领头的郡吏应诺,接过信,辞别离去,自带余众归郡府。
陈宫问道:“鲍君在信里说了什么?”
“鲁国黄巾为荀侯麾下许显部大败,西奔入兖,许显提兵尾随追击,入了任城。”
陈宫楞了一下,立刻抓住了重点,猜出了荀贞的意图,旋即薄怒,按剑说道:“荀侯方覆陶恭祖,才得占徐,便又欲图吾州了么?”
荀贞知兵善战,起兵来军功显赫,他的突然入兖使曹操深感压力,脸上却不露分毫,他笑道:“是不是欲图吾州,我不知道,但他的兵马入兖,对我与鲍君击济北黄巾却是颇有益处。”
言外之意,当击济北黄巾不利时,可以向荀贞求援。
陈宫皱眉说道:“此事不可。”
曹操故意笑问道:“怎不可?适才卿不是还说,可‘外交徐州’,以‘与刘兖州呼应南北’么?”
“荀侯如未入兖,诚可交之,而今他入兖,必是为谋吾州,逐之尚恐不及,又怎可再与之交?”
曹操笑道:“不至於,不至於!”
陈宫问道:“鲍君信中可提及州府对此的反应了么?”
曹操说道:“略提了两句。”
“怎么说的?”
“州府诸公的意见不相同,刘兖州难下决策。”
陈宫知道刘岱“难下决策”的根本原因不在“州府诸公的意见不相同”,他恨铁不成钢地叹道:“州内诸郡不谐,不能齐心合力,致令黄巾先乱,今又使荀侯趁隙入兖,可恨可恨!”
曹操不提“荀贞入兖”,顺着陈宫的话,只说“黄巾先乱”,说道:“袁氏望高、公孙兵强,刘兖州与他两人都结有婚姻,身处其中,抉择两难。外事未定,自是难以全力平定州内黄巾。”
陈宫说道:“公孙伯珪虽兵强而名薄,又岂能与袁氏数世布恩,门生故吏遍及冀、兖相比?再则,袁本初近、公孙伯珪远,弃近而结远,智者所不取。我真不知刘兖州有何为难的!”
刘岱到底是兖州的刺史,曹操不愿私下评价他,换了个话题,说道:“掐算时日,仲德应是已至州府,也不知他说服刘兖州了没有?”
仲德,即程立,也就是程昱。
刘岱在刚出任兖州刺史时就辟过程立,但被程立所拒,近期以来,究竟是该和袁绍结盟,还是应与公孙瓒结盟,刘岱一直难以抉择,前些时,他的别驾从事王彧建议他不如把程立请到州府,问一问程立的意见,於是,刘岱就在日前遣吏去程立的家乡东阿,召程立到州府来见。
曹操、陈宫与程立来往甚密,对此事两人皆知。
曹操、陈宫、程立三人在刘岱该与谁结盟这件事上的观点一致,然因曹操和袁绍的关系太近之故,他不好一再劝说刘岱,因在知道刘岱召见程立后,便把希望寄托在了程立的身上。
中平元年,黄巾起事,东阿的县丞王度响应黄巾,县令翻墙逃走,吏民多逃到了城东的山上,程立说动县里的大户,下山进攻,将东阿收复,然后又进退了王度的反攻,大败之,从而使得东阿得以保全,程立也因之名声大振。中平元年时,程立就四十多岁了,今年已逾五十,名望既高,年齿又长,更主要的是他看出了刘岱不能成事,所以当刘岱辟用他时,他辞不应,不过辞不应是一回事儿,在有关兖州前途命运的大事上,他还是要对刘岱进言的。
曹操想到他时,他已到了州府。
( 三国之最风流 p:///0/622/ )
猜你喜欢
- 风之清扬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邮件反馈
- 风之清扬
- 曹亮穿了,成为了曹魏宗室的“曹三代 相比于纵横捭阖的曹一代、守成有余的曹二代,曹三代实在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士家坐大,司马专权,曹魏的天下已是危如累卵存亡绝续 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曹亮不甘随波逐流,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且看我如何步步为营,斗司马,兴曹魏,灭蜀破吴,执耳天下 新书启航
- 风流龙哥
- 王子,本是东北一个名不见传的小混混,因缘巧合之下拜在偷偷下界的天蓬元帅门下,成为修真界万年以来最年轻的地仙,一年称霸东北,三年统一中国黑道 被人算计,用十颗核弹送回三国时空,且看一手创立天下会的王子如何称霸三国,收小弟,拉大旗,征服三国一个又一个的绝世美女,貂蝉、甄宓、蔡文姬、孙尚香、大乔、小乔等诸
- 三国晓渊
- “叔,你说我父亲已经在家等着我了“是啊,我的好侄儿,你快上车吧”某中学门口前的这番对话,无异于是一场噩梦的开端。背着沉重书包,稚气未脱,还一脸天真无邪的少年就这么毫无防备,匆匆忙忙的坐进了前面停放着的一辆黑色轿车本站提供三国晓渊的作品《风流少年玩转天下》最新好看的章节,免费在线阅读,无广告干扰,并提
- 小李相国
- 我就想写三国的人,单独列开的写,大概就是这么事情,没别的了 分为三篇,曹魏篇,蜀汉篇,东吴篇。
- 无伤
- 穿越三国乱世,身为白马将军的儿子,公孙续是否能眼睁睁看着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就此消失?他能否改写这段历史?开光系统在手,武将,美女统统臣服,枭雄,英雄一一踏平!重写这三国史书!公孙续:我的理想是打到国外去!让他们给我的白马义从养马!
- 卧龙游三国
- 一次实验中,潘龙的DNA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能变大缩小“我能力大无穷“我能一跃千里“那我能一统三国成就千古帝业吗”主角从孤身一人,到拥兵百万,一路收兵收将,终成帝业!书友群qq:426261641—喜欢热血打斗的可以看卧龙的另一本书《三国之单挑猛将,此书已完结,对的,已完结,书中上百场单挑,让你看个
- 持刀斩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小北最光阴
- 这是三国的山寨,也是山寨的三国!这是一个山寨之主走向江山之主的故事,也是一个绿林盟主走向帝王至尊的传奇!看现代大学生如何经营黄巾山寨横扫三国群雄…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做一个三国绿林扛把子试试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汉末之横扫三国》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汉末之横扫三国最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