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的春天》第二五零章 良才能人

    魏四沒有欣喜。有意淡淡地道:“这些话也只能随便聊聊。万不可有此心。”

    李永贞站起道:“魏四兄弟。我与你虽之前只见过一面。但已认准你必成大事。既然你有这个本事。又何必掖着藏着呢。难道你忍心看着内宫这样不堪下去吗。”

    王体乾跟着道:“不错。魏四兄弟你若再如此下去。我们这些老哥哥的心都寒了。”

    魏四望向刘若愚。想听听他的看法。

    刘若愚微笑道:“良才善用。能者居之。魏四。你是良才。也是能者。”

    三人的劝说让魏四心潮澎湃。是啊。我有着先进的大脑。为何放弃使用呢。第一时间更新其实我等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他严肃庄重的眼神从三人脸上划过。“你们真的是这样认为的。”

    “决不掺假。我们是真心诚意敬佩老弟的本事。愿意全心全意地帮助。”王体乾也很郑重。另两人不断点头表示同意。

    好。那就开始逆袭吧。魏四站起。用很坚定的语气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魏四愿意承受这份重量。”

    “哈哈。魏四老弟。”三人欣喜不已。不停喊着魏四的名字。

    兴奋的叫声吵來尤三妹、杨留留等人。大家以为发生了什么。纷纷跑來观望。

    “呵呵。我与几位公公聊得兴起。无甚事。大家都回吧。”魏四笑着让众人离开。有很多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王体乾和李永贞早已想好对付王安的办法。那就是以先皇故去后“红丸案”与“移宫案”为主。指责王安的无能。缺乏统领内宫的能力。

    既然已加入。自是要尽力。刘若愚提出王安对先皇遗孀。即李选侍这些皇妃们的处理上有违礼数。过于严厉。有愧先皇。

    既然出手。就要一击即中。魏四笑笑。“这些还远远不够。真正击倒他的那拳还沒來到。我觉得应先按兵不动。”

    “你是说辽东。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三人同时想到。

    魏四叹口气点头。“不错。”

    “那要等到何时才能动呢。”王体乾问。

    “很快。我想会很快。因为努尔哈赤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魏四很肯定地道。

    王安拖着病体回到乾清宫。他丝毫沒感觉到正有股势力渐渐向他吞噬过來。因为辽东之事让他焦头烂额。

    对于毫无军事经验的他來说。这真是难事。而外廷的人。从叶向高到兵部尚书张鸣鹤。哪个又懂呢。

    虽是过大年。这些内外廷的重要人物不敢休息。紧急商议着熊延弼与王化贞的矛盾处理办法。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最终办法是有了。那就是由一人兼任经略和巡抚两职。

    这也不失为好办法。一个人说了算。怎还会有矛盾呢。

    现在出问題了。该由谁來兼任呢。

    按理内阁首辅叶向高、兵部尚书张鸣鹤倾向于王化贞。也是能做最后决定的人。怎么还会有问題呢。

    不错。你们可以做这个决定。但你们敢承担之后的恶果吗。刘一璟、杨涟、左光斗等人坚定不移地持反对意见。令叶、张二人不由犹豫。

    那就听这一派的不就完事了吗。但鉴于大家都是东林人。而熊延弼不是。刘一璟等人能坚定不移地持反对意见。第一时间更新却不能坚定不移地力挺熊延弼是这个人选。

    王安虽对熊延弼的才能很是钦佩。但在两种不同声音面前。再一次不作为。只等着内阁和兵部拿出最终人选。代小皇帝盖上玉玺。

    王体乾几人静静等着。他们相信魏四的判断不会错。那个机会很快就会來到。

    争论直到正月十五过后才暂时停息。在权衡后。刘一璟等人作出让步。李永贞成为身兼两职的辽东主宰。至于熊延弼。撤职回京待用。

    正月十七。王安在王体乾、刘若愚等秉笔太监面前拿起玉玺。坚定地盖下。

    正月十八。兵部正准备派人前往辽东宣布命令时。辽东前线的加急军报到來。金军已渡过辽河。突破明军第一道防线。逼近广宁。

    张鸣鹤大惊。急忙向内阁禀报。

    朝廷又乱起。先前的决定只好被搁置。临阵换帅。兵家之大忌。即使不懂用兵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

    王化贞犯了个大错。他以为广宁城前有辽河、三岔河为险阻。足可保广宁无忧。

    可这时正是隆冬严寒。河水结冰。如履平地。何险之有。努尔哈赤看准这点。正月十五发兵。两日到达辽河。踏冰过河。守河将士未战便开始逃窜。第一道防线轻而易举被攻破。

    第二道防线乃是熊延弼部署的西平、镇武、闾阳三地品字形防线。西平在最上方。守军与金兵展开激战。

    熊延弼闻讯。立即命令王化贞亲自督战。王化贞不予理睬。派亲信将领孙得功率兵增援。

    孙得功这人不得不多说一下。他便是王化贞派往金营策反李永芳那人。他带來的消息是李永芳已被策反。但实际是他已被李永芳策反降金。

    熊延弼深知西平之重要。令镇武、闾阳两处援救西平。于是在沙岭。大明军队与金军铁骑展开决战。

    结果可想而知。明军难以抵挡八旗雄师的攻击。大败。而孙得功这时在军中大散“失败退兵”谣言。明军全线溃败。西平被攻陷。

    这还沒完。孙得功退回广宁继续造谣“金兵将要來攻打。城将不保”。令士兵们和百姓惊慌失措。纷纷逃离。

    这时的王化贞还在署衙内想着朝廷何时來公布那个好消息。几名参将跑进來告诉他孙得功已叛变降金。正接应金兵入城。

    蒙在鼓里的王化贞大惊失色。在众参将的搀扶下逃离广宁。

    这时的熊延弼在距广宁四十里的右屯。听闻这个消息。犹豫起來。

    广宁城内尚有守军一万多。自己这有五千。若去守广宁。未必能抵得住六万敌军。若是失广宁。那责任可就说不清道不明了。眼下很显然是王化贞丢了广宁。罪责难逃。自己又何必为他背这个黑锅呢。

    想到这。他沒有疾驰广宁。而是去迎接逃回的王化贞。

    王化贞见到他大声哭诉失城的原因。熊延弼一番嘲讽后令他先入山海关。自己在关外做些善后事宜便撤回。

    其实努尔哈赤在第二日才來到广宁。未损一兵一卒。大摇大摆地进入这座已不设防的重镇。

    随后仅仅两日。义州失陷。广阔的辽西地区沦入努尔哈赤之手。山海关以北已非大明所属。

    广宁失陷。京城内人人自危。乱成一团。稍微有点路子的官员纷纷将家眷送走。自己也在作南逃的准备。

    高估王化贞能力。广宁丢失。自己难脱干系。叶向高把肠子悔到了青。带着愧意。他提出安排各部、科官员分守京城的十六门。并在城外配置重炮。并请求从京城道山海关每十里设一个报马。所有驿站皆以军务为第一位。

    提议得到内、外宫的一致赞同。

    张鸣鹤在第一时间递上辞呈。他这样做的理由。第一是作为兵部尚书。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便是保叶向高。避免他被牵连。致使东林的大好局面受到损失。

    辞呈不出意外地得到批准。兵部尚书的空缺又引來一番纷争。人选众多。其中以孙承宗最为炙手可热。

    王体乾决定在这时向王安发动攻击。却找不到魏四。赵应元按魏四的交代告诉他。魏四出京去了山海关。暂不可轻举妄动。

    魏四去了山海关。

    沒错。这时的他已到山海关。与他同行的是袁崇焕。

    广宁一失。魏四便想到袁崇焕。他清晰地记得这时的袁崇焕会单骑出关考察。严格意义上这也是他第一次在历史中露面。从此铺开他波澜壮阔而又悲壮凄凉的一生。魏四决定在路上等他。

    袁崇焕很吃惊地望着魏四。“你。怎会在这。”

    魏四笑笑。“等袁大人一同出关。”

    “你怎知我要出关。”袁崇焕更是惊奇。

    魏四仍在笑。“我还知道很多。以后袁大人会慢慢体会到。”

    袁崇焕不再纠结这个问題。转而问道:“你是宫里的太监。做好你的事便可。去关外作甚。”

    “袁大人也不过兵部的小小文书。做好自己的事便可。又为何去关外呢。”魏四笑着反问。

    “哈哈。既然如此。那就一起吧。”袁崇焕不想提及他的远大志向。

    “能与袁大人同行。魏四之幸也。”魏四爽朗大笑。

    两人快马加鞭。奔向山海关。奔向辽阔的关外大地。

    朝廷的争论很快停下來。因为当今朝廷中在军事才能方面超过孙承宗的人不多。或者说沒有。孙承宗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管理兵部事务。

    孙承宗果然有两下子。针对当前局势。他提出安抚西部蒙古。抚恤边镇百姓。减少京城驻军等举措。另外他指出目前武将作战却由文官指挥。不论大战小战皆需要请示朝廷。犯兵家之大忌。应作改变。

    广宁失守的追责也拉开。逮捕王化贞。交与刑部审讯;熊廷弼则遣回原籍。削职为民。听候审查。

    如果是这样。倒还不失公允。只可惜熊延弼最终仍未能逃脱被斩。传首九边的噩运。

    ( 魏忠贤的春天  p:///1/1553/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