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座学宫,尤其是一座想要超越稷下学宫,把百家争鸣推向更高峰的学宫,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大。
赵括记得一句名言叫做“每逢大事需静气”。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越是碰到重要的事情就越要冷静下来,仔细的把事情梳理清楚,从容布置最后再开始行动,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有备无患。
首先要确定的,当然是最至关重要的人选未来的学宫大祭酒。
祭祀在这个时代是非常神圣的事情,所以大祭酒就是无可争议的领袖,也是事实上的学宫校长。
赵括含笑看向荀况,道“荀大夫,本侯已经向太后举荐并且得到同意,你就是第一任大赵学宫的大祭酒”
荀况对此自然也是早有准备,正色道“老夫多谢君候美言。”
赵括喝了一口酸梅汤,不紧不慢的说道“除此之外,学宫既然是要容纳天下诸多贤才,那么成立之后肯定是要好好的招揽一些诸子百家的大能人物。
不过也不能什么奇奇怪怪的人都招进来,以本侯来看,这招揽也要有个标准。”
荀况想了想,道“其实老夫在稷下学宫之中也认识不少其他家的学者大能不知道君候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
赵括微微一笑,十分淡定的说道“就两个标准。
第一,与我为敌的不能进入学宫;第二,与荀大夫为敌的也不能进入学宫。”
之前也说过,赵括提议建立学宫就是为了两个目标,第一个延续百家争鸣,第二个培植自己在思想界和舆论界的势力,而这两个目标是并不冲突的。
和后世不同,现在的战国思想界情况是儒家远远没有到一统天下的地步,相反像秦国、赵国这种当世一流强国走的都是法家路线,其他很多的诸子百家也同样都有着自己的生存土壤。
所以诸子百家的人其实不少,相反还很多。
既然人很多,那么选择的余地就很大了。
所以赵括完全不可能让任何反对自己的人进入赵国学宫之中,反正我有的是人挑一旁的李斯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插了一句话“君候,若是这样的话,会不会引起士林的反感”
赵括和荀况闻言对视一眼,同时大笑出声。
荀况摇头道“痴儿这个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锦上添花之人,你以为当年齐国稷下学宫为何如此兴盛
还不是因为那时候的齐国在齐威王、齐宣王的治下乃是当世第一强国如今齐国衰落,你再看看现在的稷下学宫又如何
若不是秦王一心沉迷法家的话,稷下学宫之中的诸子百家们早就去咸阳讨新的生路了。”
面对荀况的话,赵括也是微笑点头。
诚然,诸子百家的大能们确实是华夏文化之中辉煌灿烂的一笔,但首先他们也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欲,也是希望能够过上好日子,也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条件来做研究的。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后世很多科学家抛弃国籍跑去发达国家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发达国家的技术更高超,仪器更先进,给出来的生活条件也更加的优厚和舒适。
作为如今天下第一强国的赵国,其实就和后世那些发达国家一样一样的。
当然肯定也有那种很爱国的,不为发达国家待遇所动的,但不得不说那种人其实是少数,而且那种人就算来了赵国也很难被赵括掌控。
所以,赵括只需要锦上添花的那一批就够了。
而且这年头的士人本来就有一种风气,那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像秦国的相邦商鞅就是魏国人,现在的相邦范睢也是魏国人,大将蒙骜是齐国人。
赵国的话韩徐为是韩国人,燕国曾经的大将乐毅是赵国人,等等等等类似的例子很多。
这个时代整个士人阶层对自己出身祖国的认同其实没有那么强烈,他们更渴望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简单的说,在这个时代风气的感召下,更多人会愿意选择锦上添花因此赵括一点都不担心锦上添花的这批人之中会缺少才能,更何况人品这东西真的和才能从来都不能画上等号。
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赵国的学宫之中必须全部都是赵括的“自己人”对此,荀况当然是毫无意见要知道荀况当年在齐国稷下学宫也是大祭酒,但最终被儒家一群人给排挤得灰溜溜的辞职离开齐国,如今荀况于赵国之中东山再起,当然不希望那些家伙又跑来赵国,万一再被排挤走一次那荀况就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赵括顿了一下,又道“然后呢,我再提一个意见。
既然我们是要兴盛百家争鸣这个局面,那么就不应该像稷下学宫那样由儒家一家独大。
我的建议是今后我们的学宫之中每一家都派出一个代表来担任祭酒,所有祭酒组成一个祭酒团,凡事涉及到学宫大事都必须由祭酒团通过,不知荀大夫觉得如何”
这第二条限制的也同样是儒家,由于儒家接连出了孔夫子和孟子两个华夏五千年难遇的人物,因此别看各大强国都用的是法家思想,但儒家在文学界和思想界是不弱的,稷下学宫中的百家争鸣一直以来都是儒家占据主导,其他诸子百家充当陪衬。
深知后世儒家是什么德行的赵括当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
各个流派一人一票,这样的话儒家在祭酒团之中就只有一票,人数再多其实也很难影响到学宫的整体决定。
而赵括作为筹建学宫的负责人,其他家的祭酒们必然都是赵括的自己人,掌控学宫就变得非常容易。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百家可以争鸣,学宫可以兴盛,但都必须要听我赵括的赵括本以为荀况作为儒家的学者会有些犹豫和迟疑,但没想到荀况居然很快就点头答应了下来“请君候放心,这个绝对没问题”
听到这句话,赵括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有了这些措施之后,赵括掌控未来舆论界的计划基本上就已经是十拿九稳了
猜你喜欢
- 陈一鸣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诸葛婉君
- 一门三圣,君子六艺传天下 鬼谷无双,唯有胜者留其名 非攻墨门,机关术至尊飞升 逍遥道家,陆地神仙冯虚御风 林洛穿越成为赵国一末流衰微剑派的大弟子 眼下师傅暴毙身亡,门派仅剩他和师姐两人 外有强敌窥伺,内有未婚妻师姐对掌门之位虎视眈眈 好在有穿越者专属金手指,这下舒服了【这是婉君2013年时候写的老书
- 贰蛋
-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才是男人该有的生活!赵洞庭穿越成皇,为这个小目标不断奋斗。
- 莫语
- 睡梦中苏玄正统御三军,王霸之气,威震八方,可却被人打醒了.
- 羿萱
- 东周后期,诸侯群雄纷争,各国混战不休。逐渐形成“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期间更是流传出一本名曰《战国策》的千古奇书,据传得此书者得天下。一时风云乍起,各路人马夺之 她本是个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一名战地记者,奈何世事无常,命运颠覆,是前世还是今生,卷入了这场纷争,身负国恨家仇,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一点点成长
- 景君大帝
- 焦尾琴鸣
- 精通多国外语的海归翻译官顾书尧因为车祸,穿越到了民国时期,成了乡绅小姐顾舒窈。顾舒窈家世好,皮相佳,还有一个仪表堂堂、年轻有为的少帅未婚夫。乍一看,可真是人生赢家!只是顾舒窈生在没落的旧式家庭,保守愚昧也就罢了,还差点被裹了小脚,跟洋场名媛完全沾不上边。未婚夫打心底里瞧不起她,在外莺莺燕燕,对她冷嘲
- 熙檬父
- 穿越到战国时代,成为公元前295年,16岁的赵国惠文王赵何 什么,沙丘宫变即将发生,我爹武灵王赵雍马上要被活活饿死 什么,我赵何死了爹之后还要被权臣架空十年 什么,好不容易赶走权臣夺回权力,还要被秦昭襄王嬴稷压制几十年,到死不能带赵国翻身 赵何怒了 怼他 寡人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男人,谁敢挡路,全部怼
- 不到黄河不死心
- 惊天伟业从小兵干起 现代特种兵穿越到了明末成了一个小边兵,没有任何外挂,有的只有特种兵的体质和一腔兵者热血,时值朝廷腐败,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千疮百孔,大明朝已如风口之灯 管他呢,上天既然让老子来到这个乱世,身为兵者就要执干戈以卫桑梓 看我凭一双铁拳,内惩国贼,外驱鞑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