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不应该在城中。”
这是赵括在考察路上对荀况说的话。
在赵括看来,学宫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
第一个当然就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归根结底是要干嘛
就是让华夏的文化变得更加灿烂。
文化单单要灿烂还不行,作为一个穿越者的赵括十分清楚的知道传承的重要性,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华夏是唯一一个完整传承下来的文明,更别提还有什么玛雅、印加等等同样历史悠久但却已经失传的文明。
传承的最佳方式就是授徒,师徒相承,才能够把学问一代代的做下去。
“做学问的地方,当然要远离市井喧嚣。”
对此,荀况也是深以为然。
赵括顿了一下,道“对了,之前还忘了一件事情,这一次必须补上。
任何一个入住诸子百家的学派学者,只要是领我们大赵俸禄和爵位的,都必须要收正式门徒十人以上”
这个条件看上去似乎不难,然而却让荀况的脸色露出难色“武信君,此事恐怕有些不好办啊。”
赵括摇了摇头,十分坚定的说道“大祭酒,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办的”
刚刚也说了,学问最重要的就是传承,但华夏这么多年来依旧有很多古籍随着时间失去了传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些古代学者们的收徒制度。
在后世人们最常知道的是孔夫子,孔夫子一生有学生三千多人,其中正式弟子七十二人,这会让人们潜意识的以为古代的诸子百家都和孔夫子一样,其实不然。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孔夫子这样广泛收徒的大学者反而是异类中的异类。
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是人才。
人才的定义是什么
有知识的人。
所以,知识就是最重要的。
诸子百家的大能们非常清楚自身拥有知识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这些知识就相当于是自家门派的武功秘籍,那怎么能随便传给别人呢
肯定要传给入室弟子,甚至传给唯一的继承人才行。
这样其实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知识每一代都只传给那么两三个甚至一个人,在漫长的年月之中遭遇战乱或者生老病死等等原因,这些知识的传承就会随之断绝。
华夏历史上大部分珍贵古籍的流失都是因此,就是因为这些古籍的撰写者和拥有者们把古籍看得太重,珍而重之不肯对外传授不肯示人,导致古籍往往都是孤本,一旦没了那就彻底没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那就是赵括提出的办法多收学生就好像儒家,孔夫子有七十二个入室弟子和三千门徒,这个数量是什么概念
巅峰时期的稷下学宫之中,除掉儒家之外的所有其他诸子百家的人数加起来,也就勉强和孔夫子的这些门徒差不多。
由于孔夫子的主张是“有教无类”,所以他的弟子和门徒也是广收弟子,儒家的第三代弟子就超过了万人,第四代更是突破十万人,远远的将其他所有诸子百家抛在身后。
这样一代代的膨胀下去结果就是明明如今儒家思想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采用,但整个天下到处都是儒家弟子,到处都是诵读孔子语录的读书人。
也正是因为儒家的这种教育模式,所以儒家有西河学派、有鲁儒、有公羊派、有谷梁派等等等等许多学派,各种各样不同主张的弟子在不停的探究着儒家思想,让儒家的发展远远超过其他门派,在孔子之后又接连出了孟子和荀子这两位力压当代的超级大能。
就连有“集春秋战国百家之长”称号的百家争鸣时代最后一位大能韩非虽然是法家中人,可同样也是儒家大能荀子教育出来的弟子。
这就是教育方式给儒家带来的优越性,孔子这种广收门徒有教无类的教育方式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无比超前,而且无比可贵的。
诚然在后世儒家有很多争议,但赵括觉得有一句话是很有道理的,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好的东西,不管是儒家法家还是墨家,咱们统统都拿过来用就对了。
差的东西,同样也不管是儒家法家还是墨家,统统都给他剔除掉。
这才是最实用、也是对这个时代和整个华夏最有用的做法。
在听完赵括的感想之后,荀况忍不住击节赞叹“想不到武信君对夫子教育思想竟然如此赞同,实在是太难得了。”
一旁跟着的李斯和韩非同样也是心潮澎湃。
当臣子,那也要看跟什么样的主君。
自家这位主君虽然年纪轻轻但却心怀天下,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想的不仅仅是霸权和征服这种东西,而是文化和传承这一类往往会被只注重利益的战国时代统治者们完全抛在一边的东西,这才是真正让人敬佩的。
李斯轻声道“韩非啊,看到了吧
我早说了,我们没有跟错人。”
韩非深吸一口气,用力点头。
这一刻,在这两位年轻的俊杰心中,对主君赵括的评价无限拔高赵括并没有听到身后李斯和韩非的悄悄话,而是在满面笑容的和荀况说话“大祭酒谬赞了。
其实今天除了为学宫选址之外,还有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想要和大祭酒商议一下。”
荀况心情很好,当即笑道“请君候尽管道来,荀况敢不从命。”
赵括清了清嗓子,道“是这样的,最近有一支诸子百家从秦国而来投奔我大赵,正好是拜在了本侯门下。
他们也是希望进入将来的新学宫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所以本侯想要和大祭酒商量商量。”
荀况笑道“原来是秦国法家,请君候放心,法家虽然和我儒家有一些争执,但法家也是当世大家,我儒家还不至于排除异己到这个程度。”
赵括摇了摇头,正色道“不是法家,是秦国墨家的一个分支。”
是的,之前赵括让毛遂跟随吕不韦回到秦国并暗中主导联络的墨家一事已经有了回应,根据最新传来的情报,秦国一百多名墨者已经渡过黄河进入赵国河东郡境内,正日夜兼程的朝着邯郸而来。
墨家对于赵括来说同样也是一枚十分重要的棋子,墨家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是赵括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适合帮助自己提升华夏科技水平的学派,因此赵括当然是想要墨家也进入到学宫之中的。
“墨家”
荀况楞了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在诸子百家之中如果要盘点出一对最大的仇敌,那“儒家vs墨家”绝对是高居榜首,不做第二之想
猜你喜欢
- 陈一鸣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诸葛婉君
- 一门三圣,君子六艺传天下 鬼谷无双,唯有胜者留其名 非攻墨门,机关术至尊飞升 逍遥道家,陆地神仙冯虚御风 林洛穿越成为赵国一末流衰微剑派的大弟子 眼下师傅暴毙身亡,门派仅剩他和师姐两人 外有强敌窥伺,内有未婚妻师姐对掌门之位虎视眈眈 好在有穿越者专属金手指,这下舒服了【这是婉君2013年时候写的老书
- 贰蛋
-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才是男人该有的生活!赵洞庭穿越成皇,为这个小目标不断奋斗。
- 莫语
- 睡梦中苏玄正统御三军,王霸之气,威震八方,可却被人打醒了.
- 羿萱
- 东周后期,诸侯群雄纷争,各国混战不休。逐渐形成“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期间更是流传出一本名曰《战国策》的千古奇书,据传得此书者得天下。一时风云乍起,各路人马夺之 她本是个穿梭在枪林弹雨中的一名战地记者,奈何世事无常,命运颠覆,是前世还是今生,卷入了这场纷争,身负国恨家仇,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一点点成长
- 景君大帝
- 焦尾琴鸣
- 精通多国外语的海归翻译官顾书尧因为车祸,穿越到了民国时期,成了乡绅小姐顾舒窈。顾舒窈家世好,皮相佳,还有一个仪表堂堂、年轻有为的少帅未婚夫。乍一看,可真是人生赢家!只是顾舒窈生在没落的旧式家庭,保守愚昧也就罢了,还差点被裹了小脚,跟洋场名媛完全沾不上边。未婚夫打心底里瞧不起她,在外莺莺燕燕,对她冷嘲
- 熙檬父
- 穿越到战国时代,成为公元前295年,16岁的赵国惠文王赵何 什么,沙丘宫变即将发生,我爹武灵王赵雍马上要被活活饿死 什么,我赵何死了爹之后还要被权臣架空十年 什么,好不容易赶走权臣夺回权力,还要被秦昭襄王嬴稷压制几十年,到死不能带赵国翻身 赵何怒了 怼他 寡人是要成为千古一帝的男人,谁敢挡路,全部怼
- 不到黄河不死心
- 惊天伟业从小兵干起 现代特种兵穿越到了明末成了一个小边兵,没有任何外挂,有的只有特种兵的体质和一腔兵者热血,时值朝廷腐败,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千疮百孔,大明朝已如风口之灯 管他呢,上天既然让老子来到这个乱世,身为兵者就要执干戈以卫桑梓 看我凭一双铁拳,内惩国贼,外驱鞑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