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阶层》第四十四章 老家

    老家新房迎猪年
    往事历历存心间
    守望相助一家人
    从来不分你我他
    旧居新颜胜从前
    丫丫学语今成年
    春去冬来回首间
    尝遍酸甜苦辣咸
    从来都是心连心
    谁敢乱说讨人嫌
    雕梁画栋我所欲
    儿孙满堂更何求
    鸡鸣狗吠猪嗷嗷
    乡间情调少不了
    日出日落小池塘
    几亩薄田耕作忙
    乡音未改离家远
    夜夜梦回近家园
    开怀大笑建新屋
    侃侃而谈今胜昔
    福祚绵长代代兴
    忠厚传家人人旺
    妻言之越来越发
    我言之人情通达
    喜迁新居
    2019年韩森老家盖了新屋,住了几十年的土屋正式告别了历史舞台。韩森心情特别激动,终于住上了钢筋水泥大洋房,一扫几十年的憋屈。
    这间土屋从韩坤结婚那会就一直在那,以前这间祖屋挤满了人,韩森的爸爸,叔父,姑姑,姑伯,姨妈都是从这间土屋走出来的。
    后来各自成家后都在城里定居了,土屋就只剩下韩森的奶奶陈芝一个人住了。
    陈芝去世后韩森的叔父韩茂建议在老房子宅基地上新建新房。卢雨并不想在老家建房,因为现在家人都已经在宜昌定居,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趟老家。
    在老家有新房也没人住,意义不大。韩虎和韩叶子也觉得没多大必要建新屋,只有韩森坚定的赞成建新屋。
    如今新屋已经建成,全家都喜气洋洋,这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在老家的房子其实是韩森一家的根,在宜昌买的房子只能算住处而已,感情意义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韩森当时有句话让卢雨下定了决心,我们现在确实没有多少钱,不过拿着这10几万也花不了多久。我们每年吃喝开销就5万多,这点钱也用不了几年,与其把不多的钱捏着还不如在老家置办宅子。我们不仅要建,而且必须建。听说国家政策已经变了,如果我们现在不建,荒废的宅基地两年后国家是会收回的。
    原来预算16万的房子最终花费了20万,超出了一点预算。不过房子建好后没人再去计较这些细账了。
    韩森还记得小时候家里连厕所都没有,无论寒暑,每到深夜想上厕所都要出门去外面的临时茅厕解手,不仅要面对阴森的夜晚,还要忍受臭气熏天的茅厕。
    这在农村不算什么稀奇事,只有新建的水泥房人家才会特意做个厕所。老旧的土屋是不会特意做个厕所的,一晃就是30年,上厕所带来的残酷记忆终于可以抹去了。
    韩森觉得当初父亲韩坤留守农村发展可能也将是件不错的选择。2003年韩森得叔父花3万盖了三层小楼,现在他们却花了20万。
    当时房子还不值钱,成本也不高,如果大胆的在老家建处大宅子将会是笔极其成功的投资。可惜人没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韩坤的人脉关系全在武汉蔡甸,所以在宜昌他并不能很好的施展。2008年后房地产迅猛发展,装修行业也越来越吃香。
    如果人脉广,社交能力出众,懂装修行业的韩坤能够一直扎根武汉相信也会有不错的发展。
    不过这个世界没有如果,不可能十几年等一个机会的出现。现实没有给人犹豫不决的时间,一穷二白的家庭只能先考虑怎么活下来这一个问题。
    1999年韩森的爷爷韩君去世的时候,韩坤三兄弟围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分担老爷子留下来的几千块钱的外债。
    每个人都愁眉苦脸的,韩坤作为长子分担了相对较多的一部分债务。
    20年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的是分钱的事。陈芝给子女留下了2万多钱,都是平时韩坤和兄弟姊妹孝敬陈芝的,她舍不得用,除了买药,其他的都存下来了。
    还有一部分田钱,自己的农田租给其他人耕种每年都会收到一些钱。
    卢雨提起这些钱感慨万分,真的是只有一起努力还钱才有今天的开开心心的分钱啊。
    一家人一条心才能过上好日子,韩森也附和道。
    每次回到老家韩森都会心跳加快,自己长大了,村子也变小了,小时候要走10分钟的路现在5分钟就能走到了。
    小时候一个个高大的背影现在都显得矮小了,小时候的大池塘变成了小池塘,小时候巍峨雄壮的大山变成了一个小土包,小时候绕着整个村子要走半小时,现在开着小车10分钟就能围着整个村子溜达上好几圈。
    每当夜深无人的时候,故乡就会出现在韩森的心里,它熟悉而又陌生,生动而又无趣,高大而又微小,亲切而又生疏。
    小时候韩森想去大城市,一心想着逃离这个小村子,长大后,韩森才明白,天下即使无容身之处,老家还有一间小屋随时等着自己回来。
    那是一种平静的守望,是一种岁月静好的等待,不曾离开的美好。
    韩家村,一个远离大都市的角落,韩森的家在那里,他的心也不曾远离过。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