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此来所为何事?莫非有何喜事不成?大伴,给阁老看座!”
朱由检笑眯眯地看着一脸喜气的温体仁出言问道。
最近除了正在进行的关外战事,整个朝堂局势整体还算平稳。虽然各地仍有旱涝灾情的的上奏,但在朝廷及时划拨钱粮以及派出重臣下到受灾地区督导救灾后,这些灾害并没有引发恶劣的后果。
“圣上果然慧眼如炬啊,哈哈!回禀圣上,确实有喜事!去冬今春,司农寺于顺天府大兴县一带择地实施之农田增产之术已见成效,现正值夏收之际,据小儿侃报称,田地里庄稼禾苗粗壮、穗粒饱满,比之相邻田地庄稼长势要好了许多,不出意外的话,此实验之田亩产应高出寻常田地若干!”
温体仁拱手施礼回道,一张满是褶皱的面容上洋溢着发自内心地笑容。
老温一是为了粮食增产感到高兴,二是因为儿子温侃有望从中受益而觉着开心。
身为大明首辅,温体仁当然想着国库和地方仓房中粮食盈满,百姓顿顿都能吃上饱饭,这种思想和是不是贪官清官无关,纯粹是个人修养和立场的问题。
自从确定了要尽快拿出实际成果以慰圣心,同时也能让找茬的小人死心之后,司农寺上下可真是铆足了劲想表现一番。
左右少卿周俊山和宋应星除了忙于职事,平时也是只要有空就往大兴县跑,亲自到田间地头去查看询问新举措实施后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农户的反应再予以改进。
作为司农寺丞的温侃更是亲力亲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增产一事上,有时为了方便相关事务的开展,温侃甚至会在大兴县一住就是十几天,平日间也是带着手下官吏奔忙于各个不同的实验田间,以便获取最直接的各种数据,从中找出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决。
大兴县知县赵云从自然也是明白事理之人,只要温侃在大兴,赵云从但凡有空就会陪着他一起行走奔忙,有这位本地百里侯的帮忙,温侃倒是省却了不少麻烦。闲暇时,二人也是时常聚在一起饮酒赋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迅速升温。
温体仁为了支持温侃的工作,从各个方面都给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不管是打井修渠的费用和人才,还是军器监各种新式农具的调拨等等,温体仁都利用首辅的职权,优先满足司农寺所用。
看到自由娇生惯养的儿子终日奔忙于田间地头,在日晒风吹下也变得黧黑的肤色,温体仁心中感到欣慰不已,家有麟儿,即便是自己致仕,温家也不会迅速没落下去。
“哦?果然是好消息!走走走,阁老陪着朕去见识一番!”
由于一直挂念着关外战事的进展,数月来朱由检对于其他事物并未投注太多的目光,听温体仁一说才猛然想起,夏收已至,时节已经到了芒种,倏忽之间,崇祯十一年已经过半了。
烈日高照暑天长
入眼田畴泛麦香
农户夏收忙日夜
一年辛苦盼归仓
当一身青布直裰、头扎网巾、脚蹬黑色薄底便靴的朱由检负手站在一望无际的农田边上,看着骄阳下田地中正在挥汗如雨忙着收割的农户们时,不禁感慨万千。
一阵阵热浪袭来,金黄色的麦田几乎覆盖了整个原野,几棵苍翠的树木矗立在田间,给颜色略显单一的乡野增添了几分生趣。
眼前这种祥和安定的场面,已经与前世的历史上截然不同,自己的到来终究是让许许多多平民百姓的命运得以彻底改变,他们不会再去忧心战乱和饥荒,不必再去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赤贫生活,在吏治已经得到初步改善的当下,百姓们会很快适应这种踏实感,并且让这种感觉变成习惯。
安居乐业将会是一种常态,富足安康更是在不远地将来就会到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改变的,但这只是刚刚开始,让中华民族在各个方面领先于这个世界,这才是自己穿越而来的使命和担当。
“微臣周俊山、宋应星、温侃参见圣上!”
“微臣大兴县知县赵云从参见圣上!”
在朱由检准备微服出宫前来大兴实地考察时,王承恩已迅速派人知会了相关人等,当护卫皇帝出行的车驾准备停当,朱由检换好便服登上特制的四轮马车时,周俊山等人早就在赶往大兴县的路上了,而从麦子将熟时便一直在大兴的温侃则是等在了田间。
由于此前朱由检已下达过旨意,除了正旦等大朝会时,诸臣工面圣不必行跪礼,所以周俊山等人都是深揖到地,行了揖礼。
“诸卿平身,朕今日听闻阁老言实验田地丰收在望,心喜之下便想亲眼目睹一番,诸卿勤于公务,也是辛苦了!”
一名高大魁梧地大汉将军打着的黄罗伞下,朱由检摆了摆手笑着出言道。
“回禀圣上,职差所在,当不得圣上夸赞!如此烈日之下,圣上不惧酷暑亲至乡间,臣等皆是感佩之至!还请圣上移步棚下暂歇,只待收获完毕亲自眼看便可。由于不知圣上亲至,故臣等未曾布置精细,条件实在简陋,还请圣上勿怪!”
周俊山说罢肃手躬身相请,朱由检含笑点头,一边当先迈步走向田地边一排扎好的草棚,一边开口道:“朕向不喜奢繁,如此乡野情趣才有古人返璞归真之意。周卿,农户开镰已有多久?收割完毕尚需几时?预计亩产能有几多?”
从烈日炎炎、热浪滚滚的田地间来到草棚下,燥热之意顿时去了几分,朱由检走到侍卫摆好的龙椅上坐下后,王承恩端着一个盛着冰镇酸梅汤的玉碗递了过来。
长长的草棚向两端延伸出去足有里许,朱由检等人所处的位置在草棚的正中间,其余两侧都摆放着用来称量的大斗、小斗、斛等称量器具,草棚外有一处宽大平整的地面,边沿摆着一批如木质连枷、石制的、可以在地面滚动的碌等供麦子脱粒用的农具。
而那些司农寺以及大兴县品级低微的官吏们早就被护卫驱赶到了草棚的边上,一个个踮脚伸脖子的向朱由检这边打望着,都在议论猜测着来人是谁。
“回禀圣上,此间相关事务温寺丞最是熟知不过,自去冬至今,温寺丞大半时日往来奔波于大兴京城之间,期间着实辛劳,圣上可否允温寺丞上前回话?”
周俊山连忙躬身施礼回道。
他心里明白的很,一是在试验田之事上,温侃确实付出最多,并且人家当首辅的爹今天跟着来了,这功劳可是无法埋没。
第二,只要今天试验田粮食增收,那作为实际上司农寺一把手的自己,功劳是跑不了了,拔擢升赏时,品级低于他的温侃说啥也不会越级提拔,只要是司农寺正卿的位子腾出来,自己会顺理成章的升任,而少卿的位子则会由温侃接掌。
既然如此,为何不卖首辅一个人情呢?
所以在听到朱由检的问话后,他直接把功劳让给了温侃,把这位首辅公子推了出来。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