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早!学生适才未曾听到首辅到来,失礼处还望首辅海涵!
有劳首辅挂念,蒙首辅大恩,延请刘御医赴家中诊治,家父身子已是好转不少!刘御医留下了诊方,并叮嘱只要按方拿药,再有月余,家父便会恢复如初!
首辅厚恩,学生无以为报!待今日下值后,自当亲自登门拜谢!”
听到温体仁的声音,李焕修急忙放下手中的抹布,带着满脸感激之情躬身到地拱手致谢。
“呵呵,些许小事而已,登门就不必了,有心即可。老夫家的门槛可是高的很,数年来,几无朝官文士跨进过!呵呵呵呵!”
瑟了一早晨,老温的心情相当不错,再加上对李焕修有亲近之意,所以话语间也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首辅对学生之恩情,学生永世难报,首辅但有所遣,学生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听到温体仁如此说道,李焕修也没再刻意坚持,只是再次躬身到地施礼致谢。
这种谢意不仅是对这次家中问诊之事,也是对日常温体仁对他的照拂表示由衷地感谢。
“勤用无须多礼,抛却你我之间同僚之谊不说,身为长者,老夫亦是应当对你辈青年才俊多加照看才对。
更何况,汝日常所为之举动,不管于公于私,都有颇为可取之处,佛家讲因果,所谓因便是个人平时之行举,果是为其最终所得,只望勤用将日间所行一以贯之,那就不负老夫之期许了!”
温体仁边说便来到大案之后坐了下来,端起香茶轻轻啜饮一口,李焕修转身面对温体仁,略微躬身,静待温体仁接下来的教诲。
温体仁早就听说过,已过三旬年纪的李焕修是京城本地人士,祖上也曾出过几位中级官员,家中颇有资财与人脉,但后来家中文风不昌,数十年来并未有人中试,到了李焕修这一代更是沦落到连个举人的功名也混不上的田地。
李焕修在屡试不中后,遂对举业彻底死心,去年花钱托人进了内阁做了一名书办,也是为了说出去好听一些,倒是不在乎些许的俸禄。
而李焕修能让温体仁另眼相看的不仅是平时的勤勉尽职和有眼色,而是他那种务实稳健的工作作风和态度,这一点与自己的次子温侃极其相似,这两人的身上都没有那种文人的酸腐气,这样的特质正是皇帝所喜欢的。
只可惜的是,两人的学历都不高,尤其是李焕修,连个举子都不是,如若不然倒是可以用心栽培一番。
温体仁心里如此想着,话语中就不免流露出来这方面的意思:“勤用可有何志向?我辈即为读圣贤书之人,那当以考取功名、报效君王为己任;现顺天府秋闱在即,老夫怎不见你日常用功读书?你若是有上进之心,老夫可特准你回家用功,待秋闱后再根据实情予以考量。”
温体仁这番话语中,想要提拔李焕修的意味非常明显,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将来打算。
次子温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名字也已被皇帝记下,现在还有自己在朝堂上照看着,几年之内要是再干出点政绩来,那他就能利用职权予以拔擢重用。
但温体仁心里清楚,因为自己在朝中并无盟友的缘故,过几年致仕后,温侃在朝堂中就会显得势单力孤,将来的前途就很难讲了。
可是要他放下首辅的面子和自尊来刻意讨好朝臣,以便为儿子在仕途上留下点人脉,老温又觉得掉不下面子来。
而由于他在士林中名声不佳的缘故,会试中榜之人都不愿和他有过多交集,那些人将来有了前途也不会去帮温侃的忙。自己堂堂大明首辅,说啥也不可能放下身段去巴结这些官场雏儿,更不能到处宣传自己要广招门生,所以这两条如基本都堵死了。
现在他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儿子找几名可靠而得力的助手,能帮着儿子干出一番拿得出手的政绩,这样将来自己致仕前,能把温侃的品级再提上几阶,那也算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了。
不管从人品还是能力上,李焕修倒是个可用之人,要是能在学业上有一番成就,自己就能把他弄进司农寺中担任儿子的手下,能帮着儿子出出主意,跑跑腿干干活,这样儿子既可以少一些奔忙,而功劳却一点也不会少。
“学生多谢首辅点拨之意,只是。。。。”
李焕修苦笑了一下后继续道:“学生苦读十余载,屡试不中之下对举业已是心灰意冷,真真愧对首辅对学生之殷殷期待,仔细想来,学生真是无颜再日日面对首辅!”
李焕修面呈羞赧之色再次躬身施礼回道。
他当然听得出温体仁的话中之意,可是多年的实践证明,自己确实在学业上欠缺了一点天分,再学下去不过是在空耗时间、浪费钱粮罢了。
“唔,既是如此,也就罢了。”
温体仁说罢,暗自叹了一口气,心下不免有些失落之意。
“老夫只觉勤用日常勤勉职差,于阁臣交办之事也是俱无错漏之处,足见还是有些能力。只是现今举官之途虽已宽泛许多,但功名仍是最重要之途径。
老夫倒是有心拔擢与你,只是这生员功名也确实是差了一筹,若是强行拔擢,恐遗幸进之名,老夫也只能徒唤奈何了!”
李焕修能感受到温体仁的失望之意,他心下羞愧之余,鼓起勇气施礼道:“禀首辅,学生实是对经书奥义兴趣缺缺,学生日间所看以杂书为主,于格物致知此等小道上倒是颇为用心,平日于家中也是亲自动手制造些许小玩意以博家中孩童一乐。
既是说到此处,学生倒是有一不情之请,首辅若是有意相帮,学生将不胜感激之至!”
“哦?未曾想到勤用居然有如此嗜好,呵呵!有何请求但讲无妨!”
温体仁一听顿时来了兴致。
他知道朱由检对那些死读经书的官员并不喜欢,平时不管是在朝堂还是私下,都表达出对实用型人才的浓厚兴趣,并且想方设法的以各种或明或暗的方式推动这些人才担当重任。
那个江西宋黑子就是个典型例子。
在朝臣们不知不觉间,皇帝已经把宋应星这个举人提拔到了从四品的高位,温体仁隐隐听说,下一步皇帝准备让宋应星以工部侍郎衔赴任将作监,那可是正三品的高位,是多少进士一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
皇帝的这一举动其实正附和温体仁的心意。自己儿子也是举人出身,有宋应星这个前例在,只要温侃好好努力,将来也不一定到不了这个位子。
“学生久闻司农寺宋少卿与格物一事上颇有造诣,能否烦请阁老给学生引荐一番?学生有些事情向当面请教宋少卿!”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