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后金覆灭、奴酋授首、辽东光复,老臣仅代表内外廷为圣上贺!为大明贺!共祝我皇明国运绵延万载,黎民安享太平盛世!”
乾清宫主殿中,内阁温体仁、王应熊、张至发三名阁老,陈奇瑜、李邦华、杨嗣昌、侯恂、范景文等五位大学士,以及各部尚书侍郎、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通政使等六部九卿堂官,司礼监掌印王德化为首的大太监们、锦衣卫堂上官等数十人齐聚一堂,向御座上的朱由检躬身施礼,庆贺官军一举消灭为祸大明二十载的后金政权。
殿内群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地喜悦之情,每个人的神情都是轻松无比,看向朱由检的目光也是带着由衷的尊崇之意。
二十年来,压在众人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挪开,并被铁锤砸成了粉末,现在境内流贼已靖,关外割据政权被消除,而天灾在皇帝所制订并行之有效的举措下,对大明的伤害正在一点一点的减少和降低。照此势头发展下去,那种只存在于史册中的盛世似乎已初露端倪,自己很可能会成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一切怎能不让人感到轻松和高兴呢?
“此事实为天下同喜!朕更是要为诸卿贺,为全体官军将士贺!若无诸卿于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前线将士浴血拼杀,哪有今日跳梁倾覆之喜!
自万历四十四年老奴起兵造反至今,历时整整二十载,后金先后侵占我辽东全境,期间更是数度破关入寇我大明境内,抢掠我皇明子民财物,杀伤无故百姓生命,其觊觎我大明大好江山之野心已是众人皆知。
二十年来,为不使我汉人江山为腥膻所占,我大明官军无数大好男儿抛颅撒血,用己之无畏之躯将东虏隔绝与山海之外,使天下苍生免受涂炭之恨,如此方有今日来之不易之全胜!
朕每与闲暇静思之时亦是感慨万千,十余年来,我皇明连番遭遇天灾**,致使有大厦将倾之危。
好在邀天之幸,大明有诸卿,以及天下无数忠勇之士,众志成城,众臂擎天,终使狂澜平复、社稷安平,此乃我华夏之福祉也!
不过,现今虽是最危局已过,但前路并非一番坦途,期间尚有许多艰难困苦,还望诸卿与朕一道,砥砺前行、共赴时艰,让我皇明创造中华未有之盛世,使我辈之名永载于青史之中!朕与诸卿当共勉之!”
追思过往种种,朱由检也是心潮起伏难平。
穿越至今已有四年之久,在自己种种努力与奋斗下,大明这艘即将倾覆的巨船终于扛过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无情打击,从最为艰险的一段航程里挣脱出来,正在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平稳行驶着,目光所及之处,宽阔安稳的大陆已经显出了轮廓,只要沿着既定航线破浪前行,盛世大明已经并非是梦想。
等到关外战事进入扫尾阶段,后续的军略和军队部署调整完毕,孙传庭和卢象升两位重臣回到朝堂,那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就是国内的建设和发展了,新的内阁也会产生并开始治国施政。
在朱由检的设想中,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五年之内,大明境内的粮食生产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只有粮食做到供应充足,在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时,各地官府能及时给百姓提供足够的口粮,那这个社会就乱不起来。
稳定是一切的基础,而农业生产就是稳定的基石,只有基础稳定,才能再去谈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无粮则不稳、无工则不富、无商则不活。
这三件基础大事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一切必须有序而行。
“圣上所言极是!老臣虽年逾花甲,但仍愿效老骥,为我皇明盛世早日达成献出仅余之力!”
首辅温体仁再度躬身行礼,慷慨激昂的奏禀道。
几日前,温体仁把李焕修之事当做闲谈说起后,朱由检果然对此事很感兴趣。
他随即授意温体仁把李焕修引荐给宋应星,而后再根据宋应星给出的评价给与其合适的官职和待遇,温体仁自是欣然领命,并将朱由检的意图转化成了自己对李焕修的知遇之恩,这让后者对他更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
“臣愿附圣上之骥尾,共筑皇明万世之基,开史书未有之盛世!”
“臣当以圣上之意为指引,以此身奉我皇明所用!”
“臣愿为盛世大明效己之全力!”
“圣上但有所遣,臣定不惜此身!”
“今有圣君在位,臣等自会遵从圣上之嘱,尽忠职守,为我皇明中兴献绵薄之力!”
随着朱由检的话音落下,群臣纷纷表态,表示定会全力以赴的辅佐圣君完成心愿,缔造皇帝所言前所未有的的盛世中华。
“好!朕相信诸卿之言皆出自由衷之意!诸卿且谨记今日所说,勿做食言之人,朕将拭目以待!
接下来议一议战后参战官军升赏把擢,以及诸路官军整合驻扎一事,杨卿,你先来讲!”
朱由检止住群臣的表态发言后,把这次会商的第一个主题抛了出来,并且点名杨嗣昌首先发言。
“启奏圣上,有关大战后之升赏,臣以为,当以孙白谷、卢建斗、秦督等三位主帅之议,以及各部军纪官详略奏报为准,然后参照朝廷相关文书予以按功赏擢;在此之前,臣建议兵部武选司大小官吏全员出关,亲至一线了解详情,以免有功将士未能按功行赏!”
杨嗣昌出列施礼后,首先把自己考虑已久的打算讲了出来。
他的这项建议可以说面面俱到,并且极为稳妥,尤其最后建议兵部派员赴关外复核功劳一事,确实为避免立功将士有遗漏的事情发生补上了最后一个漏洞,这样在三方奏报复核之下,可以确保赏功一事上不会引发什么争执和后遗症。
“唔,杨卿不愧为老成谋国之臣,就依卿之奏,会商后兵部即刻派员成行!”
朱由检点头表扬了杨嗣昌之后,随即批准了他的第一项奏报。
“臣谢过圣上之赞,此为臣之本分也。
有关关外兵马驻扎之议,臣觉孙、卢二位之奏请甚为合理。以现下之边情来看,东虏主力虽已灰飞,但逃窜之余部尚有万余之数,鉴于辽东地势平坦开阔之故,故多留骑兵围剿残敌是为最佳。而留驻辽东之军须略作增加,以备不时之需,至于留驻军将名册,当由圣上参阅后钦定为好。”
孙传庭和卢象升请求辽东驻军略微增加的奏报也已送达,朱由检看过之后交给了兵部,由兵部就此事作出判断和修改,所以才有杨嗣昌刚才赞同孙、卢二人奏报的言语。
“唔,兵员增加一事就照卿等所奏为准,至于辽东各部驻军主将人选,朕意由孙卿、卢卿、秦卿、陈卿四位提出人选,之后朕从中择选。朕相信四位爱卿之眼光,所提之人必是忠勇智略兼备之材,此事可由兵部武选司出关后知会前方三位爱卿,陈卿则与近日提交相关名册即可。
辽东驻军之事就如此吧,那相关军伍整合一事杨卿既兵部可有建言?”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