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自去岁以来便沉疴复发,估摸着已是时日无多了。
这一年多来诸位贤弟或是亲至府上,或是遣了自家子侄携带礼品前来探望,徐某在此要当面向诸位贤弟致以谢意。
待老朽故去之后,还望诸位贤弟能看在祖辈以及老朽之情面上,能善待我魏国公府,于诸般事物上能多多帮衬一把。
此时此刻,老夫只望我等祖宗之间结下之深情厚谊能够代代承继下去,以确保我等子孙后代能福寿延绵,永享太平。
为此,我等当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以远见卓识为子孙谋福祉,不致因大事骤临而方寸尽失,此亦为老夫邀集诸位前来之目的也!”
待众人进来后相互见礼之后,一身宽大道袍下已是形容枯槁的徐弘基首先开言,阐明了此次会商的主题,魏国公世子徐长春侍立在了他的身后。
徐弘基讲完这番话之后,艰难地站起身来,冲着下手两排座椅上的朱国弼等人微微拱手,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和嘱托。
“老哥哥何须如此?以小弟看来,老哥哥再活个二十载毫无问题,老哥哥快且坐下!
我等勋贵之间向来同气连枝,实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关联,老哥哥切勿多思多虑!
长春也是难得之英才,魏国公府只会越来越好,今后依旧是我南京勋贵中执牛耳者”
在座众人连忙起身拱手回礼,除了徐弘基外年纪最长的朱国弼慨然拱手回道。
“呵呵,那老朽就借朱老弟之吉言了。诸位且坐且坐,咱们慢慢叙谈!”
年过四旬的徐长春代父再次回礼表示谢意,徐弘基微笑着点头示意后缓缓坐下,众人也再次纷纷落座。
魏国公府的大管事徐五在外面巡视一圈后也来到了堂中,端起坐在银炭火炉上的茶壶给众人续上了茶水,然后悄悄退出里间,随手把侧门轻轻掩住。
“二叔,上回小侄派人送来的那棵辽东百年野山参可是用完了?要是不够您就吱一声,小侄府库中还有,明儿小侄便遣人送过来!”
定国公徐文爵面带关切地冲着徐弘基开口道。
魏国公和定国公都是徐达的后代,因为徐家在太祖太宗两代都立下大功,所以才有了一门两公这种罕有的尊荣,正因如此,才有了魏国公府在勋贵中的崇高地位。
两府传到现在,论起辈分,徐弘基与徐文爵是叔侄的关系。
“长治有心了,上回之物还有大半未用,先不忙送来,咱们接下来先谈正事要紧。
朱老弟对此有何见解?”
徐弘基喊着徐文爵的表字夸赞一句后,顺势把话题拉向了正轨。
“既是老哥哥亲自点将,那朱某便抛砖引玉,把我的一点浅见简略解说一番,以供大家品鉴!”
徐弘基点名朱国弼发言,也是根据南京勋贵们约定俗成的排位决定的,保国公府是排在南京勋贵第二位的,定国公府则是排在了第三位。
“首先,我以为,有关士绅一体纳粮之策为今上所定,此一点已是确凿无疑。
以今上近几年行事风格来看,于国朝大事上,已是愈来愈乾纲独断,且屡屡出新,其种种策略绝非阁臣及他人所能想到的,此番亦是如此!
此事传出之前,今上先是以天家及宗藩率先垂范为由,强令诸藩名下田地及商行缴纳赋税,此等开先河之举当是欲让他人无从借口。
国朝为朱明天下,既是朱明自家人都要缴纳赋税,天下还有何人不应纳之?
其次,此令行之不久,便有曲阜衍圣公府,冒天下之大不韪上表提议并支持此策,随后圣旨明发天下,一是孔兴燮袭封虚悬已久之衍圣公爵位,二是解圣人之后不得出仕为官之禁令,有此可以看出,此事应是蓄谋已久之计。
据前几日京师送达之急报来看,今上意欲他图所获来对于此策中受损之众加以补偿,但经计算之后可以得知,此般贴补相对于各人之损而言聊胜于无。
说到此处,朱某不得不佩服今上之手段。
短短数年间,先后剿贼平虏,使千疮百孔之大明北境重现生机,并与期间将诸多手握重兵之方面大将全部约束至京师,以新编之数路新军取而代之,再以厚饷发至军卒手中,断绝此前兵为将有之弊端,从此使大明官军只知皇帝,而不知上官,军权从此无忧也!”
朱国弼长篇大论演说一番,最后特意将最为紧要之处点明,以此作为了结束之语,在座众人听罢之后,都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朱国弼在南京勋贵中,一向以多智且眼光敏锐而著称,在与勋贵们利益相关的事情上总是能够拿出最佳的方略和办法,然后再辅以其他手段,让事情最终都有了比较完美的结局。
可是这次朱国弼只是阐述了皇帝和朝廷想达到的目的,并且动用了何种手段,意表明推行此策的决心和意志,但他并没有在结尾中提到应该如何应对此事。
也就是说,在这件利益攸关的大事上,多谋善断的保国公也没招了。
“保国公适才一番分析确是鞭辟入里,由此种种情势可见,今上此次是铁了心,甘冒天下动荡之凶险来推行士绅一体纳粮之策。
可是,小弟至今想不明白的是,今上到底有何企图呢?
现今內帑每岁所获之丰,乃天下人皆知之事,前番又强推开海征税,使太仓之窘境也因此骤然间得以改善。
在此般内外尽皆无忧之况下,今上为何突行此策呢?”
徐文爵的话语打破了室内的沉寂,他抛出的疑问也让众人更加疑惑不已。
按照常理来讲,现在内忧外患都已经消除,剩下的也属于疥癣之疾。等到过几年移民开荒之策取得显著成效后,大明又会顺着正常的轨迹平稳运行下去,江南的士绅勋贵、豪门大户继续享受太平盛世下的荣华富贵,这是多好的事啊。
可这时候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出,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