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将来出访使团返航时可能带回来的众多人才,国子监正在进行大改造,园区内的北面部分,一座座新建筑正在拔地而起,一切都在按照工部营缮司给出的图纸有条不紊的建设中。
负责这次营造任务的是周奎、田弘遇、袁也让、张国纪等四位国戚组建的施工队。
这只施工队组建已有三年时间,规模已经从最初的两百余人,增加到了现在的八百余人,施工队几乎网罗了京畿一带修房建屋的所有能工巧匠,而且这只施工队也成为了大明第一支专业施工队伍。
为了打出名堂,田弘遇等人还给自家的施工队起了个响亮的名号:锦坤建筑队,取的是锦绣乾坤之意,也有暗自向皇帝献媚的意思。
此前大明的营造事物,比如紫禁城内的各个宫殿的建设等等,都是以工部专业人士勘察地形地貌后出具施工图纸,然后由有司征召工匠和青壮劳力开始施工,等到工程结束后,参与施工者再回返原籍。
不管是从待遇还是专业性、施工进度上,还是在施工中的默契程度上,这种临时凑起来的施工队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各种建筑材料浪费极多、工程进展无序、官吏贪污等等诸多问题。
而国戚们组建这支施工队之初,朱由检就曾经专门向几人大体介绍过,成立专业施工队的各种优势,并且以皇庄打井队为范例,指出专业施工队的出现将会成为趋势,并要求他们在妥善解决招募工匠和青壮劳力后顾之忧的前提下,把这只施工队给建立和发展下去。
虽说这只施工队由四人共同出资组建,但实际上周奎和张国纪只是拿出银钱入股,对于施工队成立后的所有事情都是极少过问,日常管理以田弘遇和袁也让为主的。
这两位对朱由检的话当然是奉行不悖。
在招募工匠和青壮劳力时,也是以京师本地人为主,招募之人没有一名是农户,这样就最大程度避免了因施工而耽误农活的问题。
在花费了一年多时间营造了一批宅邸,以供应南京北迁官员入住后,田弘遇和袁也让找到了周奎和张国纪,把账目交给二人验看的同时,也把想扩大施工队规模的想法告知了二人。
因为他们两人发现,营造这玩意是个很赚钱的行当,按照皇帝所说的这种专业施工模式来看,各种成本降低不少不说,施工效率也是得以大大提高。
以他们一年多来的观察来看,以前那种施工组队方式建造一座宅院,最少也要花费五个月的时间,而他们只需花费两个多月就能建起一座同等规模的宅子,施工速度相比整整快了一倍。
随着工匠和青壮劳力之间的默契程度不断提升,田、袁二人相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施工速度还有提升空间。
周奎和张国纪产看过账目明细后,知道从事营造居然如此赚钱,当即同意,暂不分红,把此次的利润全部投入扩大规模中去,购买大量施工器械,雇请更多工匠,打造更为专业的施工队,获取更多的利润。
周奎和张国纪不傻。
他们也知道,自从皇帝大幅度提高官吏和军器监、将作局工匠的薪资后,这批突然间生活宽裕无比的人群,很多人不约而同选择了修建新房或是翻盖旧宅。
这是国人多想养成的习惯,有金子要贴在脸上。
其实按照千百年来的传统,平民百姓家修房盖屋时,都是主人家出面邀请左邻右舍前来帮手,只要主家负责管饭就成。
但是这些富裕起来的工匠们,哪里肯停下每天按计件拿钱的工作,并且左邻右舍也都是同行,也都等着整修自家宅院,谁还有闲工夫前来帮手搞这个啊?
于是乎,营造将人短缺便成为了几年来京师建筑市场的新常态。
田弘遇和袁也让看准机会后,把施工队伍分成若干小队,几名工匠带着十几名青壮劳力各自前去揽活开干。
由于这种建筑市场猛然出现的爆发性增长,整个京师的营造工匠明显不够用了,很多想着翻盖修建家宅的人家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等,等着看到邻居家的房子接近完工了好去预订。
一些有一定权利的官吏更是直接亮明身份,强行下令让施工队完工后即刻进驻自家宅子开始施工。
别小看这一家几十两几百两的小工程,累积起来可就是个大数目。
从崇祯十年下半年起,到崇祯十一年同月份止,一年下来盘账的时候,周奎等人都被盈利数额给吓了一跳:刨除工匠工资、购买各种器械、建材等乱七八糟的费用,锦坤建筑队一年的净利润达到了十五万两之多,他们每家能分到近四万两银子。
这笔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已经超过了他们四家各种商铺等产业的总和了,而且预约排队等着施工队入驻的人家现在暂时无法计数,还有大笔的银钱等着他们去赚呢。
四人凑到一起简单商议过后,很快便达成了一致:利润再次暂不分红,把这十五万两银子全部投入进去,进一步扩大施工队规模,多招募人手,剩余的银钱用于采购各种材料上,以保证流动资金的充裕性。
就在锦坤建筑队生意好的一塌糊涂后,几支相似的建筑队也先后组建起来,并迅速投入到了京师修房盖屋的热潮当中。
不管这几支新的施工队背后有没有什么背景和靠山,得知消息的朱由检立刻吩咐人警告田弘遇他们,要凭借施工质量和速度与他们进行良性竞争,不得借着宫里的名头打压别人。
建筑市场的钱是挣不完的。
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来揽下更多工程才能获取更大的利润,有竞争对手才会让企业更有进取心,也能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和优惠。
不过,再怎么说,这几位可都是自己的老丈人,胳膊肘总不能朝外拐。
在警告了诸人之后,过了一段时间,朱由检还是把一个大单子交给了锦坤建筑队:国子监扩建和新建项目。
这是一项预算高达一百二十万两银子的大项目。
主体是几处实验用的馆所和场地,再就是十几座教室和办公场所,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另外就是一些附加设施,比如食堂、灶间、浴室、公厕等公用设施,还有就是附带修建了一些园林式的小型住宅,供被方以智他们带回来的欧洲人才使用。
国子监新建园区的模式,是朱由检参照后世自己毕业大学校园提出的意见,经过工部营缮司绘制成图,然后朱由检再三修改才定下的。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