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过侯恂之后的几天里,锦衣卫从南京查没的金银财宝陆续送达了京师。
朱由检现在对这些东西兴趣不大,金银再多,对他而言也不过是一些数字而已。
财大气粗的他对财富已经感到麻木。
现不是初到大明时,那种穷到贴身里衣都要打补丁的时候了。
毫不夸张的说,他的个人财富比周边那些小国家加起来还要多。
以前是嫌银子少,做什么事都要算计着花,现在却是愁的怎么把钱花出去才行。
花钱也是一门学问。
虽然他的金融知识非常匮乏,但前世也曾经听说过,短时间内大量财富流入到市场上,很可能造成通货膨胀,会让普通百姓手里仅有的那点财产大幅度缩水,让穷人更加贫困。
不过,闲来无事细细想过一番之后,朱由检有些怀疑,这种理论在当下的大明是不是行得通。
在贫困人口占据八成以上的大明,哪怕是你给每家每户发一百两银子,这些穷怕了的人们,也绝不会因为突然暴富后大肆挥霍。
除了会拿出相应的银子来改善一下居住条件,然后购买一些正常的生活物资外,百姓们百分百会把剩余的银子藏到老鼠都找不到的地方去,而不是用来疯狂购物。
在这个物质极度缺乏的时代,占总人口九成的农户们,平时根本没有地方去挣钱,他们一年所求不过是个温饱而已。
可是,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难吃上几顿饱饭,很多地方的百姓在数九寒天也没有棉衣傍身,脚上也是只有一双草鞋可供穿着。
由于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持续收入,就算有了大把的银子,可谁敢胡乱花钱?
花点一分银子就意味着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想刺激手工业的大力发展,就必须有大量的消费群体才行,而只有有了稳定持续的收入,农户们才会舍得花钱消费。
如何让农民增收的确是个难题。
粮食增产成为了目前为止朱由检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
单靠发钱的方式治标不治本,必须要有长期规划,让更多农户在温饱问题解决后能够慢慢富裕起来。
在化肥没有问世前,粮食产量不可能有大幅度提高的可能。
按照目前大明各地的粮食产量来看,江南还是要占据更大的份额。
山陕两省以及河南、山东部分受灾比较轻的府县,在水利设施日渐完备的情况下,平均亩产在一石左右,在大范围实施深耕细作等一系列举措后,这个数据会达到一石半,部分良田会达到两石左右,这个亩产量会长久的保持下去,不会再有明显的提升。
除了荆襄地区和关外的移民安置还在继续进行外,已经基本完成移民安置工作的各地官府上报的数据上显示,经过几年来各方的不懈努力,这些地区的粮食产量正在稳步增长中。
绝大部分移民安置点的粮食已经做到了能够自足,不论是官府还是农户家中都有相当数量的粮食储备,并且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不用再看天吃饭。
等到过几年荆襄地区移民安置工作全面完成,其他地区的开荒田地数目继续增长,那么以现有的人口计算,大明将不会再有缺粮之忧,全面解决大明人口温饱的目标就会达成了。
南京大清洗的成果还是十分喜人的。
这次严打不仅是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的一个顽疾,让一向享受优待的士绅阶层开始缴纳赋税,而且清洗运动的直接成果也是极为丰厚。
锦衣卫此次共抄获金银九百余万两,田地七百余万亩,工坊三十余座,商行店铺有三百余间,其余的古玩字画暂时无法计数,需等到变现后才会知道价值。
除了这些资产以外,这些官绅大户、士绅豪门被抄家灭族后,遗留下来的各种豪宅山居也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
除却田地之外,其他的财产已经全部交由四海商行进行清资盘点,然后再予以消化吸收,变现的资产也将会送到京师来。
这七百余万亩田地七成种植桑棉,其余种植稻米。
主持此事的卢象升除了拿出部分田地分派给众多私农外,剩余田地将会划归所属地方官府作为公田对外佃租。
这部分公田除了须缴纳三成赋税外,佃租者还需向当地官府另外缴纳两成赋税,以充实官府粮仓,防备饥年之用。
在寸土寸金的江南,哪怕是这种五五分账的高佃租也不用担心租不出去。
当地的大户不缺粮食,他们缺的是种植桑棉后加工成商品谋取更大利润的田地,对他们来说,自己雇人种植只是给出一些粮食,而这些田地最后产生的价值,却是那些粮食的十倍甚至数十倍,这种好事何乐而不为?
此次江南大户人家中总共释放出了十二万有余的私农,卢象升按照成丁每口十亩,未成丁每口五亩的数量把田地分派下去。
这些私农会都是失地农户或者破产平民,在分到田地的同时,他们的各种资料都会被官府重新登记造册并取得户籍,他们所分到的田地也被严令禁止专卖,违者将会被没收田地不说,全家还会被发往关外服劳役五年。
这条规定杜绝了某些大户想从这些新佃户手中花费高价购买良田的行为,也是抑制土地兼并的有效手段。
对于江南广植桑棉的传统做法,朱由检并不排斥和反对。
江南是大明手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它的繁盛正是建立在遍地工坊的基础之上。
在本地遍植桑棉,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使得这些经济作物经过短途运输后,很快就能转化成全世界都缺少的商品。
这种现象形成已有百余年,江南人所需的粮米从自给自足,逐步发展到了从湖广买米家用,原先大量种植水稻的良田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在温饱问题全面解决后,轮耕轮种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玉米、蜀黍、大豆、油菜、花生、芝麻,以及不占地的红薯等经济作物将会被全面推广开来,在丰富大众的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让农户们得到额外的受益。
玉米早在万历年间便已传播到了大明,但近十余年持续的天灾**下,全大明玉米的种植面积并不大,仅仅在两广地区、陕西、山东等地有一定的种植,至于红薯,也就是在朱由检的重视下,这两年经过大量的育苗改良,才开始在京畿一带小范围种植,而在最早引进的江南地区则是被弃若敝履。
玉米和红薯都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它们既可以作为主粮,同时也是喂养畜禽的最佳饲料。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