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和北面安排完毕后,剩余的军医中有一人被派往了正在修建通辽城的平虏将军、通辽总兵马科部。
最后,有四名军医被分派到了征虏将军、沈阳总兵李重进部。
李重进部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会经历不少的战斗。
满清虽然已经灭亡,但其残部却仍有不小的势力,李重进要汇合东北其他各路明军,定期出兵扫荡清军残余人马,以此来限制满清再次发展壮大起来。
按说以明军现有的实力,大可以派遣大军一路向北平推,将清军残余人马彻底剿灭或驱逐,但是在经过充分的思考之后,朱由检暂时放弃了这个战略。
东北黑土地富饶辽阔,这里是朱由检计划中的北方粮仓之一,但要想达成这个宏伟目标,几十年的时间怕是远远不够。
现在关外的人口太少了。
先让多尔衮他们在那帮着开发东北吧。
大明从沈阳往北开发,清军残部由北往南开发,双方虽是相对而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
尤其是清军残部,他们不开发不行,再厉害你也得有粮食吃。
再想如数年前那样从大明抢劫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只能自己种。
大家的心思一样,都是先稳固下来再谋其他。
等到清军们开发了好大一块地盘,那就轮到明军去抢他们了。
在距离沈阳东北方向一千五百里之地,有一座面积不大的小城,规模与样式,甚至城墙的宽窄高低都与赫图阿拉极为相似。
这座小城满语名叫穆丹乌拉,意为弯曲的江,后世则被称为牡丹江。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变革中,由于各个朝代的更替,其称呼也不尽相同。
在夏、商、周时期,被称为肃慎、息慎和稷慎。
到了两汉、三国、魏晋时期,肃慎人改称为“挹娄”。
至南北朝时期,挹娄人又转称勿吉。
隋唐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
靺鞨族当时分为七个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张广才岭东牡丹江和宁安境内,呈宝部居绥芬河流域。
五代时靺鞨族改称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旧日渤海国边民被称为生女真。
皇太极即位后,便将族名定为“满洲”,简称满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称为满族。
这里才是满清真正的发祥地,赫图阿拉不过是永乐年间,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带领族人数次南迁后定下的所谓都城。
在穆丹乌拉以西一百余里之地,还有一处后世鼎鼎大名的边城-------宁古塔。
现在那里是两白旗多尔衮兄弟的地盘。
1608年,也就是万历三十六年,努尔哈赤派兵修建并进驻宁古塔,然后以此为基地征服了兴凯湖、三岔口、乌苏里斯克、穆棱、宁安、密山、珲春等地的女真部落。
崇祯十一年盛京被明军攻灭,皇太极**而死,因为提前安排长子豪格带着两黄旗族丁北迁之故,所以连皇位都没来的及传给他。
豪格与宁完我、范文程以及两黄旗一干年轻贵族,在明军到达并合围盛京前一个月,带着两黄旗两万余男女老少,裹挟着十几万汉人包衣,携带着大量粮草物资北迁至此,并把穆丹乌拉定为了大清新的都城。
穆丹乌拉周边地区土地肥沃,并且因靠近大江的缘故,水利灌溉极其便利,无须深耕细作便能有很好的收成。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在世时,先后将数万虏获的汉人包衣迁至此地开荒拓田,也是打算为后代子孙留下一条后路,没想到今天真的派上了用场。
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大力开发后,穆丹乌拉虽然居住的人口并不多,但几万勤劳的汉人包衣们却开垦出了四十余万亩田地,每年能收获几十万石的粮食。
这些丰收之粮除了一部分被运往盛京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被储存了起来,穆丹乌拉城中十座粮仓里都是堆得满满的麻包,看到这一状况后,宁完我和范文程都是松了一口大气。
他们北迁时虽然也带来不少粮食物资,但两黄旗两万多旗丁,加上皇太极交给豪格的三千护军,还有十几万汉人包衣,加起来近二十万人,人吃马嚼下来,每天消耗的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单凭他们带来的这些粮食可支应不了多久。
在盘点完粮仓储备后,宁完我与范文程两人粗略计算了一下,随即联袂请见豪格,请求他立即下令,从即日起实施军管,穆丹乌拉范围内所有人口每日粮食消耗都要配发,并且八旗与汉人包衣一视同仁。
由于此时盛京陷落、皇太极**的消息还未传过来,一向脾气急躁、头脑简单、举止傲慢的豪格忧心之下也变得沉默稳重起来,对待宁完我和范文程也不像以前那样态度骄横。
“宁先生、范先生,军管本王倒是无甚想法。
现下夏粮已收,这天气也一天天冷起来,到明年再收粮食还有一年,这粮食是得算计着吃。
可这八旗丁口与包衣奴才一样对待,怕是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豪格耐下性子,放低身段,学着父亲皇太极的做派,用从未有过的温和语气对宁、范二人说道。
“太子殿下,往后你这自称要改一下,勿要口称本王,要称孤!
大清还未亡!皇上还在镇守盛京!殿下乃皇长子,皇上的圣旨已将殿下赐为皇太子!
消息未明之时,殿下先自称孤,若真是有不忍言之事生发,殿下当以皇太子身份继承大统,为我大清新皇!”
宁完我并未正面回答豪格的问题,而是非常严肃地纠正了豪格的称谓,范文程也是随声附和,请豪格一定注意这个细节。
受儒家文化多年的熏陶,宁完我和范文程都把大义和名分看的相当重要,他们受皇太极托孤的重任在肩,自是要竭尽全力维护豪格的地位。
两白旗多尔衮兄弟抵达宁古塔的消息已经传来,这两人可是豪格极为强劲的对手。
论身份和能力,多尔衮和多铎都在豪格之上,雄才大略的皇太极都一直不曾压服二人,更别说这个只知道冲锋陷阵的豪格了。
在局势不明之前,多尔衮兄弟俩不会不顾大局引发内讧,可若是后面的消息陆续传来,两白旗很可能会借机发难。
现在豪格手中只有三千皇太极的护军,再就是一直驻守在穆丹乌拉的两千多两红旗和两蓝旗的人马,这只人马最终会在很可能的内讧中倒向谁,现在还是一个未知因素。
必须想办法尽快把这两千多人彻底掌控住才行。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