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秋收、秋耕、秋耕的结束,各地官府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赋税入库的忙碌阶段,崇祯十三年全年的整体事物即将到了收尾和盘点的时候。
为了预防因为各种极端天气突然爆发而再度产生大批流民的现象发生,朱由检已经下旨,沿运河两岸每隔两百里修建一座大型仓房储存粮食,每个仓房可存储三十万石粮米。
运河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将仓房建在运河岸边,足可以应对大型自然灾害过后有可能出现的流民大军。
按照运河的总长度三千五百余里来计算,需要修建十七座仓房,存粮五百余万石,建成后可供数百万人食用数月之久。
这一举措是为了预防万一而采取的,有了这些粮仓,才是真正做到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紫禁城里的天子以及朝堂重臣们才会夜夜安枕无忧。
在崇祯九年,陈奇瑜担任漕运总督时,曾经奉旨修建过几处大型仓房,现在这些仓房由户部及所属地官府共同管理,巡河御史以及户部会不定期对原有和新建的仓房进行抽查,以防贪墨事件的发生。
除此之外,各个县衙的官仓也分别在扩建之中,按照属地人口三个月所需口粮进行扩建,争取在不可抗力因素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开仓赈济,稳定民心,然后等待朝廷从外地调拨粮食前来救援。
而府和州都要兴建可存储三十万石的粮仓一座,行省所在地要兴建五十万石的粮仓一座。
等到这些官仓建成后,就算遇到再大的天灾,也可以保证不会出现流民四起这种恶劣局面的发生。
朱由检的这一决策得到了重臣们的一致响应,内阁的行文在被迅速起草后马上送往各个布政使司。
不管是未雨绸缪也好,或者是惊弓之鸟也罢,反正这件利国利民的大政方针已经被彻底贯彻了下去。
上至阁臣,下到知县,所有的执政者们都对数年前遍地流民的景象心有余悸,为了一口吃的,流民们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再说现在朝廷的确是太有钱了。
新政的实施使得太仓库房爆满,原先的十座大型库房不得不采取了合并撤销的举措,这才使得通过漕运送来的粮米钱物有了能容纳的地方。
大明的国库共有十座,并且并不是只属于户部所有。
除了内承运库是宫内专用外,其余的九座各有所用。
广积库,贮硫黄、硝石。(属于工部)
甲字库,贮布匹、颜料。(属于户部)
乙字库,贮胖袄、战鞋、军士裘帽。(属于兵部)
丙字库,贮棉花、丝纩。(属于户部)
丁字库,贮铜铁、兽皮、苏木。(属于户部)
戊字库,贮甲仗。(属于工部)
赃罚库,贮没官物。(属于户部)
广惠库,贮钱钞。(属于户部)
广盈库,贮纻丝、纱罗、绫锦、丝绢。(属于工部)
为了腾出足够的库容,原属工部的戊字库与兵部的乙字库合并,这样就腾出了一座库房。
而丁字库中存储的铜铁已被运到军器监和将作局供其使用,兽皮、苏木存量并不多,索性被四海商行一股脑儿的收去在市场发卖。
储存宝钞的广慧库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早就一文不值的宝钞全被送到了京郊的造纸工坊回收利用。
在经过一番整合之后,腾出的这几座大型库房稍微改造处理后,就可以当做粮仓来使用了。
不这样不行,单单是从二十多个宗藩那里征收来的夏收赋税就有五百八十万石,这已经比每年漕运的总量还要多出一大截的数量了。
运河上的漕船每年都会给京师输送四百万石左右的粮米,以供百万人口的京师所用,有此可见宗藩们是多么的富有。
其实就算是在持续的天灾**的情况下,大明也并不缺粮食。
宗藩以及官绅士绅大户们的家中都有足够多的粮食,但是他们就这样坐看大明崩盘,却没有人拿出一粒米给朝廷赈济饥民。
那些在这场持续十几年的动荡中族灭的大户人家不值得同情和怜悯,南京府和松江府被斩杀的数千口人命也不足惜。
由于大明北地持续数年的大兴水利、开荒拓田,以及见面赋税等配套政策的实施,京畿地区的粮食产量也有了大幅增长,大部分农户家中都存下了足够多的口粮,这就极大的减轻了太仓粮库放赈的压力。
伴随粮食丰收而来的是京师对漕运需求的急剧减少,如果不是朱由检考虑涉及漕运的近百万人的生存问题,那么现在运河上日夜不停的大量漕船将会减少三成还多。
现在京畿地区每年向京师输送的粮食就高达百万石之多,这是大明两百多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盛景。
江南地区以及宗藩们缴纳的赋税,有很大一部分被存留在了当地官仓之中。
因为京师的库房根本无法装得下如此巨量的粮食,这就是为何各地官仓需要扩建的理由。
就拿山东来说吧,青州的衡王府、兖州的鲁王府、济南的德王府,这三个宗藩名下共有田地一百六十万亩,这次夏收共缴纳赋税五十余万石,在加上衍圣公府缴纳的十余万石,山东布政使司凭空就多出了七十万石粮食,而这些粮食被全部留在了山东,大部分被用来支应关外移民路途所用。
而当年受灾最重的河南布政使司更是有福王、周王、汝王、伊王、郑王等数名近枝亲藩,他们名下的田地可是比山东的宗藩还要多出不少,这些宗藩处征收来的赋税也同样被留在了当地官仓。
周王由于投诚最早,所以王府名下的田地被特许享有了三十万亩的免税权,这也让知道消息后患得患失的周王感激不尽,并特意上本谢恩。
除了山东、河南两地以外,山陕两地的宗藩赋税也都被朱由检下旨留存本地,用以确保土地贫瘠地区的百姓口粮,维护当地的稳定局面。
太仓粮库腾出的库容,主要用于储存江南士绅以及南方诸藩缴纳的赋税,其中有很大一批粮食被四海酒坊所消化。
现在国内事物基本布置妥当,也是时候派兵去马尼拉了。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