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卿,有关大明海外子民为红夷屠杀一事现已是尘埃落定。西班牙驻吕宋岛之势力,自总督以下已被尽数诛除或成擒,不日此事将会传遍天下。
朕之所以遣发大兵远涉重洋行此攻掠之事,其目的便是为警示天下各国:犯我皇明者,虽远必诛!
此一条当作为国之基石,后人须当谨记!
盖我皇明者,承继千百年之华夏正统,以诸多璀璨之文明遥领当今之世,凡我华夏子民者,皆有凛然之尊严,任何外力皆不可将其侮加之与我,此方为我华夏傲气之所在!
亦是我华夏历经诸多朝代更迭,但依然傲立于世界之根本!”
昭仁殿中,朱由检目光炯炯地扫视着殿下内阁诸臣,以坚定的语气向群臣传达着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是在为新出台的身份证章程背书。
以温体仁为首的重臣们一个个神色端肃、凝神静听皇帝的大论。
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对他们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从史书中见惯了朝代更替,所以他们普遍养成了土地还是那块土地,王朝的更迭只不过是换了一家做主人而已,不论是谁做了皇帝,都要用他们这个群体去约束底层的草民,所以当朱由检提出国家这个理念后,很多人心中并不以为然。
“一个国家若想有凝聚力,若想使天下黎庶人人拥戴,那便要有使生民安居乐业之责任及义务,此便为设立朝廷之初衷。
盖因朝廷身具举国之力量,其职权之庞大,非个体所能相抗也。
而维护朝廷之正常运行,则需天下人聚力相奉,此便是税赋之聚合。
而天下人以其劳力奉养朝廷,那朝廷自当有为天下人解危助困之义务!
朝廷只有多行凝心聚德之举,方能使天下归心,以便在国朝遭逢巨变时,不致陷入人人皆欲将其推翻之境地。
此番朕决意发兵攻击吕宋,其目的便是如此。
不论在诸卿眼中,前番遇害之万千人等是否为大明之子民,但朕以为,其人识汉字、读汉书、着汉服、未曾披发左衽,那此番人等便为我华夏同根同源之群体。
其为谋财也罢,为生活所迫被迫背井离乡也罢,聚众而下南洋,但其祖辈世居华夏之土,亦曾为皇明缴纳租赋,是故理当以华夏子民视之。”
朱由检知道,要想让天下人产生对大明的强烈认同感,还需要长时间的宣传和洗脑,仅凭自己简单几句话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之喜欢做实事、不愿讲空话的他来讲,只有尽量想办法让大多数人获得实惠,潜移默化之下,天下人自然会对大明政权产生归属感。
“现下马尼拉既已平定,数万大明移民大仇得报,那接下来如何处置吕宋岛相关事宜,便已成迫在眉睫之事,诸卿对此议一议吧,内阁要于三日内拿出相关条陈上禀,待朕阅示过后立即付诸实施,相关人等切勿迁延误事!”
越来越不喜长篇大论的朱由检并未展开详细阐述国家的概念,只是简单一提之后,随即话锋一转,把今日召集群臣来的目的讲了出来。
“启奏圣上,老臣以为,圣上当给出圣意,之后臣等自会围绕圣意建言献策,直至制订相关条陈,不然的话,臣恐阁臣之间会因意见相左而争执不休,致使贻误圣上之大计!”
朱由检话音一落,首辅温体仁立刻起身拱手奏道。
当初在派遣大军攻伐马尼拉的时候,内阁里就没有统一起意见来。
李邦华、侯恂、范景文等人便对此事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兴师动众之下,耗费巨量国帑去为那些已不是大明子民的人报仇,实是有些荒谬不堪的举动。
国虽大,好战必亡。
现在国内的局势虽已大好,但今后的长时间内还是应该与民生息为主,不应该再大兴刀兵。这样的征战太过频繁的话,会很快耗尽国力,如果为了支撑这些无意义的战事,皇帝再强行加征赋税,若再遇上大型的天灾,势必会导致局势迅速恶化。
不过由于辅臣排在前几位的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所以李邦华等人的反对声音被强行压制,而作为首辅的温体仁自然是一切以朱由检的意见为准,因此朱由检的旨意很快便在内阁中得以通过。
现在马尼拉已经被攻下,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的话,应该是大军经过短暂修整之后即刻回返就可以了,为了让幸存的大明移民有自保能力,大军撤退时可以给他们留下相应的武备嘛。
没有西班牙正规军的压制,当地那些茹毛饮血的野人能成的了什么气候。
尽管不承认那些流落海外的人还是大明子民,但李邦华等人都认为,以这些“弃民”的头脑和智慧,收拾一群猴子还不跟玩儿似的。
如果连那些猴子都压制不住,那活该他们被人家屠戮。
我皇明威压天下,出去的虽然是边角废料,那也应该在当地称王,要不然就不配识得汉字。
温体仁听到朱由检关于吕宋岛后续事宜的处置后,立刻意识到这次出兵不仅仅是为了报仇这么简单,皇帝肯定还有其他打算。
尽管此前朱由检提到过吕宋岛上的物产如何如何丰富,但重臣们根本没往心里去。
物产再丰富能抵得上大明丰富?土地再肥沃能赶得上湖广和江南?
关外的土地已经被验证过了,地力比湖广还要肥沃,如此近的距离都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开发,一个遥远的海外之地,肥沃不肥沃,与大明有什么关系?
两千多年的农耕社会观念已是根深蒂固,几乎所有人听到物产丰富的概念后,想当然地便以为是能出产更多的粮食,根本不会往矿产和其他资源上去联想。
他们当然不知道丰富的资源在后世意味着什么。
派兵报仇只是朱由检目的之一,另一个目的当然就是为了吕宋岛上的各种资源了。
大明地大物博是不假,但很多矿产资源的品质却是不足以承担起大明高速发展的基本所需。
猜你喜欢
- 两更八小时
- —我为了当皇帝,各种培植党羽,发展势力,连建奴都灭了,结果快要登基的时候,你告诉我,崇祯就是我自己?正经简介—大明缺官不补致使权力出现真空,权力真空致使土豪乡绅做大,土豪乡绅做大又致使他们在朝堂上有层出不穷的代理人—朝廷收不上税,民间百姓无立锥之地,小冰河期又让饥荒、起义不断。帝皇威势不再,官员以受
- 田盛公
- 【第一组签约作品】完本保证,大家放心收藏,推荐1644是中国最苦难的一年,北京,城头变幻大王旗,崇祯、李自成最终都是失败者,最终却被通古斯蛮人窃取了皇帝宝座,自此中国走入了落后的深渊。野蛮的屠戮,文字狱等等残酷的手段让大汉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后来与洋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让华夏背负了太多
- 响木
- 看政坛老干部与商界女精英携手共闯乱世.
- 话凄凉
- 甲申国变,天子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此天下板荡,胡虏欲图神器之际,华夏大地岂无忠臣?青州城下虏兵围城,和托劝降曰“王士衡,降了吧!战到此时,汝以尽力”扬州孤城,多铎射劝降信于城中曰“将军若降,可拜公侯也”南京城内,钱谦益言“今大势已去,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士衡当知兴废,为自身计,不如早降,如此大官
- 韭菜东南生
-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
- 叫天
- 崇祯皇帝身处深宫,被人忽悠而吊死煤山。可如果他有窃听系统在手,能听到别人背后的议论,那还能亡国灭种么?好吧,崇祯皇帝还是穿越的,虽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末,可结果必定会改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我崇祯活这一世,大明必定中兴!PS1:这是有系统加持的正经穿越历史文!PS2:觉得苗幼可以先看我另外一本精
- 轩樟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流淌过许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之时,都是这段历史中最最震撼的时刻 朕的前方,是一个强悍至极,随时可以吞噬大明的游牧民族!朕的身后,布满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原反民!朕的手中,却只有早已败坏腐朽的朝纲 amp/pamp;gt;
- 仗剑至天涯
- 穿越成崇祯皇帝,己巳之变,撕破大明最后的骄傲,丧钟似乎已然敲响。一寸山河一寸血,被建虏蹂躏的山河,深深刺痛了大明。似乎盛世强国,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痴梦。大厦将倾,社稷将破,那就由朕来力挽狂澜吧…书友群:938.887.683
- 饱吹饿唱
- 崇祯:重征天下是饱吹饿唱写的历史传奇类小说.一个屌丝青年穿越到了明末,不幸成为了尚未登基的亡国之君-崇祯。在那个波云诡谲、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如何挑战宿命,完成自我的救赎?手无缚鸡之力、没有逆天科技,他又如何转动历史的车轮,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且看《崇祯:重征天下后续章节预告:劫狱大戏精彩上演中!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