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骨鲠忠臣杨国忠》044章 五百顷土地

    “一百零三户!?”
    听到这里,杜甫已经讲不出任何话来。
    玉溪园名下,别说一百零三户了,便是一千三百户人都不止!
    方才他还能感慨几句民生疾苦,而现在,他只能震惊于事实远比他想象得更残酷。
    杨钊把这幅残酷的画面描绘了出来,让他看见,所谓的“民生疾苦”绝不仅仅是一句感慨那样轻松,而是一道道让人窒息得无法呼吸的封印。更让他明白,他日日纵情其间、并为之诗赋的玉溪园正是这诸多封印中的一道……
    可杨钊并没有就此打住,他继续说道:
    “杜兄方才说到玉溪园从未拖欠县里赋税,想必现在明白了吧,就他们缴的这点钱,随手就可以从兜里掏出来,当然没必要拖欠。
    “杜兄方才还说玉溪园里的奴仆和佃户们生活悠然,其实还远不止此,据我所知,不知道有多少寻常百姓想逃离户籍,改投在玉溪园下做私贱人,只是苦于没有门路,被房主管和玉溪园里的人瞧不起……”
    “杨兄,别说了!”
    杜甫已经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深吸一口气后,他猛地又睁开了双眼,“杨兄直说吧,需要我杜甫如何做,才能减轻扶风百姓身上的痛苦?”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杨钊也没必要再闪躲,直接吐出四个字来:“我要土地。”
    “要多少地?”
    杜甫已经下定了决心,因而问得十分干脆。
    “县里去年的赋税缺口约四千贯石匹端,而县里每户百姓每年合计约上税十贯石匹端。这样算下来,至少需要再添置四百课户。再按每户占地五十亩来计算,至少需要良田两百顷。
    “也就是说,再给县里两百顷土地,便可以勉力维持县里的财政收支平衡,也可以使百姓身上的负担不再加重。
    “可杜兄也知道,朝廷规定租庸调税之初,给每户课农划分的土地是一百亩,而到了如今,每户实际只有四十亩甚至更少的土地,但他们需上缴的赋税非但没有随之减少,反倒增长了近三倍……所以,他们如今的生活有多凄苦便不难知晓了。
    “因而,我们不能只是维持现状,而是要让他们身上的负担尽量减少,才有可能让他们脱离苦海,保证他们最基本的衣食条件。
    “不瞒杜兄,我打算在今年的秋后上税结束后,若一切顺利,便减免掉他们身上的部分杂税。可要想做到这一步,单单两百顷土地又远远不够了。”
    “得有杨兄,真是扶风百姓之福,我代扶风百姓谢过杨兄。”杜甫看来是个性情人,听得杨钊有这番计划后,情之所至,向着杨钊恭恭敬敬行了个礼,随后再问,“到底需要玉溪园拿出多少土地来?杨兄只管开口。”
    杨钊还了礼,道:“至少五百顷。”
    “好!”
    杜甫答应得十分干脆,“给我十天时间,五百顷土地,保证一分不少地送到杨兄手里来。”
    杨钊却没有杜甫这样乐观。
    在这个时代,土地便是财富,是权势……想要从人手里夺过土地来,谈何容易?
    再考虑到杜甫心思单纯,杨钊不得不提醒他:“杜兄若想拿到这五百顷土地,朝房主管开口的时候,至少得要一千顷。”
    “这是为何?……”
    杜甫短暂地疑惑后,随即明白了过来:“杨兄提醒得是。这便跟去集市上买东西是一个道理,要价得高,随后才有还价的余地。”
    “正是这个道理。杜兄性情秉直,不喜欢藏污纳私;可并非人人也都是这么爽快,杜兄要跟他们打交道,免不了得用点小心思。”
    “承蒙杨兄抬爱。”杜甫点头应道。
    随后见杨钊虽面带微笑,实则面色凝重,杜甫保证道:“杨兄放心,这是关系到扶风县万千老百姓生计的大事,纵使杜某粉身碎骨,也定会把这五百顷土地拿到手。”
    文人就是喜欢夸张。
    杨钊笑了笑:“杜兄言重了。目前崔庄主尚在京师,玉溪园内本就该由杜兄做主。即便想要征得崔庄主同意,扶风离京师也不远,不过一封书信的事。只是这山庄内奴仆众多,他们可不晓得什么家国大义,还要烦劳杜兄多费些唇舌。”
    可实际情况也没有杨钊说得这样轻松。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玉溪园内自崔顶、房主管以下,他们借着玉溪园敛聚了无数的财富,又怎肯轻易将土地让出来?
    便是最底层的那些佃户们,他们只需向玉溪园孝敬钱财,比身为朝廷课农时缴得少多了,也不愿意失去土地,再次沦为县里的籍民。
    杜甫又是一介文士,不晓得底下人的手段,论心计和那些龌龊伎俩,他远远不是房主管等人的对手……
    可杨钊也只能说到这个地步了,剩下来玉溪园里的事,只能交由杜甫去努力争取。
    当然他没将所有希望都放在杜甫身上。
    他教杜甫要高价要地,方能坐地还价,想得到五百顷便要开口一千顷。
    其实同样的套路他也用在了杜甫身上。对于玉溪园,他的心里底线是两百顷,却跟杜甫要了五百顷,便也是留了个“还价”的空间。
    毕竟县里又不止玉溪园一家豪绅在兼并土地,不过玉溪园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只要在玉溪园这里撕开了口子,整盘棋就活了,其他家也必须得吐一些土地出来……
    还有法门寺那里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这样一通交流下来,天早黑了。
    杜甫定要强留杨钊在山庄内过夜,晚上还要秉烛夜谈,杨钊也就顺势留下了来。
    因为他知道,若干年后,他身前这名苦酸长相的文人将会以“诗圣”之名留芳千古,能和诗圣秉烛夜谈,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若诗圣再起了兴致,写一首《题夏日遇杨三》之类的诗篇,那他也可以跟着一块名留千古了。
    可今日杜甫却没有写诗的雅兴。
    反倒给杨钊讲了一件逸事。
    原来,杜甫正准备动身去齐鲁,原因是自从在长安与李白得见后,他甚是倾慕。后来李白离开了长安,两人便无缘再见。近来他又从旁人那里得知李白在齐鲁一带飘游,他正好近来无事,所以便打算也去齐鲁寻谪仙人痛快畅饮一番。
    但现在杜甫又走不成了,因为他答应了杨钊,要从玉溪园里拿出五百顷土地来。
    听到这个消息时,杨钊心里暗自忏悔了一下,若是因为他而误了诗仙和诗圣的聚会,这个罪名也太大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