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今生不行善》第四百四十五章 敞开心扉

    魏宝令的罪,罪不在眼下,也不在将来,是在过去。
    她有过那样的企图,本就是罪无可赦。
    晋和帝赐了鸩酒。
    至于魏氏族中,他说以后再发落。
    他毕竟不是那种暴君。
    魏宝令人都要死了,也没必要把她从前经历过的那些遭遇闹得天下皆知,叫世人于她身后评说。
    所以魏晏明为了她而草管人命的罪状,也暂且押下,以后慢慢发落处置,秋后算账就是。
    最要紧是裴高阳不愿意让裴清沅坠崖的真相和那些阴谋牵扯到一起去。
    他更情愿世人口中他女儿不过是一场意外,可怜无辜。
    阴谋摆在那儿,似乎人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他管不了别人的嘴,索性不给他们议论的机会。
    何况这里面还有赵然的事儿。
    儿女情长,两情相悦,本是一段佳话。
    但说不好,外头传成私相授受都有可能。
    当日韩家执意退婚,现在魏宝令为了要挤掉元娘的位置而下此毒手,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说不得当初是韩沛昭发现了元娘和赵然有私情,才非要退婚。
    这才在福宁殿求了情。
    晋和帝准了他,便只赐鸩酒,让赵行把东西送到顾家。
    又让他代为安抚。
    魏夫人毕竟出身会稽魏氏,只是今后无论魏家如何,不会牵连到她,更不可能牵连顾家。
    顾怀章在旁边听着,又谢过恩,才跟着裴高阳一起退出了大殿。
    他们走了,赵行却没走。
    晋和帝要拿奏本的手一顿,眯着眼看他:“你还有事?”
    “您叫李内官把鸩酒送出去,交给赵然,让他去传旨吧?”
    晋和帝索性把奏本放了回去:“他有心结?”
    赵行摇头:“不是心结,是儿臣能明白他的心。他本来想一起进宫的,被皇叔拦下了。
    其实自从裴大娘子出事,他一颗心都放在裴大娘子的病情上,等到人醒过来,精神又不好,他每天陪着,除此之外,什么也不顾。
    魏宝令的事情是姜三郎一手调查的,他也没出什么力气。
    说起来,为心上人所做的,竟只有这些。
    不是说赵然能力不足,是因裴大娘子命悬一线,他顾不上别的了。
    把人救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您知道他,是个痴情的人。
    他现在没有心结,以后可说不准。
    赐鸩酒嘛,谁去传旨都一样,就叫他去吧。
    魏宝令是真的想谋害裴大娘子一条性命的,手刃仇人,也免他今后心中憋闷。”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晋和帝就说了声好,沉声叫李福。
    李福会意,领了吩咐办差去了。
    赵行正要告退,晋和帝又叫住他:“这一年多,你确实长大了不少。”
    他微怔,忽而笑了:“儿臣以为,从无荒唐不懂事的时候。”
    “你从前心里是没有别人的。”
    晋和帝揉着眉心,缓缓站起身。
    他背着手,踱步往西次间去。
    这是要谈心。
    赵行想了想,跟了上去。
    晋和帝在罗汉床上坐下,歪靠在软枕上。
    赵行却只是坐在一旁官帽椅上面。
    晋和帝几不可见摇了摇头:“二郎,你母后的死,你心里怪朕。”
    他语气平缓,并不是在问赵行。
    太冷静了,平静地在陈述着一个事实。
    赵行抬头看过去:“您怎么会这么想?”
    “你是朕亲生的骨肉,朕难道不知道你心里想什么?”
    晋和帝哼了声:“自从你母后走后,你很少进宫,朝政上的许多事,也只去肃王府跟你王兄说,真有非要到御前回禀的,能让他代你回禀就让他替了,实在不能的,迫不得已,才会到福宁殿来说。
    公事公办,说完就走。
    你的态度摆在那儿,还需要朕说什么?”
    赵行就不吭声了。
    晋和帝眯了眼,袖口下的那只手收紧了些:“你觉得当年是朕先做错……”
    “不是。”
    赵行斩钉截铁否定了:“我从没有那样想过。”
    他咬了咬后槽牙:“当日知道事情真相后,阿兄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也是一样。
    您是王,是未来的天子,母后嫁给您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她以后会面对的是什么。
    在王府的时候,您力排众议,不纳侧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有母后一个人。
    贵妃与和嫔,都是皇祖母拨到你身边去的,您不能不纳。
    我一直都觉得,您从没答应过母后此生无异生子,那就不算辜负,更谈不上背叛。
    事实是,这些年,您为母后做了太多。
    无论是在王府的专房之宠,还是御极后对郑氏一族的推恩与庇护。
    您从来没有亏欠母后任何,更没对不起她。
    我不是不明事理,不会因为母后的事情怪您。
    母后去了,或许是命吧。
    也是她自己选的路。
    她自己做错了事,本该自己担着。
    错的从不是您。”
    他明事理,只是皇后不在了,孩子也不想再说是谁的错。
    不过话里话外,晋和帝也不是听不出来。
    二郎心里觉得整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是皇后错了。
    还有孙氏肚子里那个没能出生的孩子。
    二郎同父异母的亲阿弟。
    可既然是如此——
    晋和帝眉头紧锁,眼底闪过困顿:“所以原因呢?你不用跟我说什么王妃有孕你顾不上,也懒得进宫这样的话,咱们父子两个坐下来说话,我问了,你就直说,不然还要让我把你阿兄叫进宫,坐下来,与你好好谈吗?”
    他改了口,你啊我啊的,反而像极了普通人家的寻常父子。
    他是真的弄不懂孩子心里想什么,困惑不已。
    赵行抿紧了唇角:“是因为大兄。”
    “你什么意思?”
    赵行眸色坚定,童色黑沉:“父皇心里不是已经明白了吗?”
    他反问一句,把晋和帝噎的不轻。
    晋和帝长叹一声:“可这件事不是早就说开了……”
    “那是之前。”
    赵行的态度没有丝毫和软:“我那时候只是以为母后拎不清,偏心赵奕,忽略了大兄,您爱重母后,事事以她为先,就算心疼大兄,但却从来不多。
    我跟您说过这事,您后来态度有所缓和。
    然后我想,大兄毕竟是嫡长,您也不会真的不看重他。
    他受了委屈,也许您是真的不知道。
    我不该怪您。
    事情过去了十几年,也没有必要了。
    反正我现在长大了,能护着阿兄,偏向着阿兄,谁都别想再给他委屈受。
    可是父皇,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事情还不是如此。”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喉咙已经略略发紧:“您和母后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很不该牵扯到我们做孩子的。是,从头到尾都是母后的错,是她不惜福,我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说了也就说了。
    当年贵妃有孕,她气不过,才生出后来的许多事。
    我知道不是您的错,从道理上来说,您有什么错?您本可以三宫六院,可到现在宫里也就这么点儿人。
    是母后对不起您,对不起大兄。
    可是父皇,从感情上来说,我大概需要时间缓和吧。”
    晋和帝呼吸一滞:“口是心非,你心里还不是在怪朕。
    你认为朕既心爱皇后,当年很该坚持,不要纳贵妃她们进王府,或是纳了,也要扛得住太后的施压,不动她们,不叫她们有孩子,皇后也不会做出那种丑事。
    如此,郑家也就无法要挟她十几年。
    没有了依仗,郑家不敢胡作非为,大郎不会出事,后来你们受的很多委屈,本来是都可以不用受的。”
    “您可以这么理解,但我不怪您啊。”
    对于这样的说法,赵行自己其实都是矛盾的。
    他怪不得父皇头上去的。
    只是心里老有个疙瘩,一直没办法解开。
    是非对错纵使一目了然,父皇也很可怜,被心爱之人欺骗十几年。
    但最无辜,最可怜的,本来就是大兄。
    赵行显然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父皇,珠珠有孕已经五个多月,再有三个多月孩子都要出生了,大兄的婚事,您还不打算提上章程吗?”
    他打岔,晋和帝垂眸。
    “你大兄自己有什么想法没?”
    赵行说没有:“就是当初裴大娘子刚来不久,母后动过心思,儿臣也试探着问过大兄,他觉得汝南陈氏的女郎不错。
    您知道大兄,没有儿女情长的想法,不似儿臣这般没出息。”
    其实真要说,这也怪父皇。
    大兄明确说过,见多了父皇对母后无底线的纵容,对郑家的万般庇护,他实在觉得男女情爱之事,没什么意思。
    于帝王而言,本就不该有情。
    人都是偏心的。
    他没遇上那样的女郎,但见了父皇,见了他,甚至后来见姜元瞻和赵然那德行,他想他多少能够理解。
    那个人站在那里,什么也不用说,什么都不必做,他掏心掏肺的,上赶着要把世间最美好的双手送上,还生怕她不高兴,不愿意要。
    他不想要那样的感情。
    所以这些年遇见的小娘子,总是刻意保持距离,疏远着,澹漠着,连看都不肯多看一眼。
    要说真没遇见过能让他心动的女郎吗?
    未必没有。
    可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忍住了,也就过去了。
    赵行当时听他这么说,心疼的不得了。
    “您希望大兄做明君圣主,他也一直那样要求自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心思,儿臣跟他谈过这事,所以才更心疼大兄。”
    具体谈了什么,晋和帝不想问了。
    他要连这个都猜不出,这把龙椅也白坐了。
    “这件事情,朕会跟贵妃商议,也会过问你大兄自己的意思,他年纪大了,肃王府没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是不成样子,你不用说,朕心里也是有数的。”
    赵行说好。
    晋和帝也没再说什么。
    父子二人相顾无言。
    良久赵行缓缓起身,告了礼,要退出去。
    晋和帝突然试探着又叫他:“赵然和裴清沅,朕……给他们赐个婚?”
    赵行意外回头:“父皇,儿臣说了没有怪您,只是需要时间把心里的疙瘩给消磨,您不必如此。
    儿臣会进宫请安的。
    您这些日子身体总是不太好,好好养着,慢慢调理。”
    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晋和帝自己也从没想过,到了如今的年纪,还要想法子哄着儿子,缓和父子关系。
    他摆了摆手,说了声知道了:“那你去吧。”
    送走了赵行之后,晋和帝叫人去传了贵妃往福宁殿来。
    贞贵妃其实有日子没好好见过晋和帝。
    御医给晋和帝调理身子,贞贵妃也很精心的照顾,但是除此之外,她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明明过去半年时间一切都好起来,但就是从皇后去了之后,一下子会回到了过去的模样。
    晋和帝心里隐隐有一种猜测,但顾不上她,也没跟她挑明。
    贞贵妃来时,晋和帝还坐在西次间。
    她请了安,还没问话,晋和帝招手叫她坐:“这些日子,你们都尽可能的避着朕,躲着朕。”
    贞贵妃人都还没坐下去,一听这话,哪里还敢坐啊。
    她掖着手,赶紧站起了身来,作势就要跪的。
    晋和帝递出去一只手拦了她:“干什么?怎么就吓坏你了?何必呢?
    你是怕皇后去后,朝臣会上书请立新后,朕到了如今这个年纪,是肯定不可能再选个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儿来做朕的继后了,这一两年抬举着你,你却不敢担当中宫位置,所以故意躲着朕,是吧?”
    “您圣明,原本也是妾不配。”
    贞贵妃坐也不是,不坐吧晋和帝又非让她坐。
    她犹犹豫豫,还是一面回话,一面坐到了罗汉床上去:“妾自己是万死也不敢动这样心思的,可就怕您为了堵住文武百官的嘴,非要抬举妾,妾……妾实在有些怕。”
    “你不用怕。”
    晋和帝深吸了口气:“朕没有想过册立继后。宫里的事情你打理得很好,有你也够了,犯不上再弄个人进来,弄得一团糟,朕也心烦。
    今天跟你交了底,能不躲着朕了?”
    贞贵妃嘴角动了动,到底浅笑了下,其他的话没再说,顺着晋和帝的话说了一声是:“妾记下了,也不敢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