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席间向子阳之弟公孙恢打听过,前汉哀帝时,公孙述荫其父河南都尉之职成为郎官,后来补为清水县长。”
“清水县位于陇右,华戎混杂,当地六郡良家子弟武德充沛,素来难以规制。但公孙述年纪虽少,却能将县中戎族与良家子管得服服帖帖,甚至不需要其父派去的门下掾协助。”
“后来天水太守因其能力了得,更令他兼摄五县,不出一年,便做得有声有色,五个剧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人都难以置信,只道公孙子阳有鬼神相助。”
这便是第五伦打听来的公孙述履历,官二代、治县能手,便是他的身上的标签。而到了王莽朝,公孙述以资历政绩成为导江卒正,复有高能之名。
“今日来到蜀地,方知这名声不虚。”
第五伦对桓谭说起他一路上的观察:“三征句町,蛮夷尽叛,征战徭役祸乱益州。吾等前几日路过就都郡(广汉)时,但见凋敝之景。里闾十室五空,固然也有訾税征徭的缘故,但亦有主政者懈怠无能的责任。”
“而问及就都郡人逃荒的去处,才知是跑到了西边的导江郡,都说来投公孙卒正才有活路。”
尽管导江郡有都江堰之利,但除了成都周边一小片外,这个郡大多数地区尽是江峡与山川,富庶程度与就都差不多,为何会成为流民投身的去处呢?
第五伦也有此疑惑,现在却是明白了:“此来郫县,发现乡里田野并未荒芜,百姓仍在官吏催促下垦荒种豆,一些地方甚至种了宿麦,此物在南方很少见,若非官府提倡,绝不可能推广。”
导江郡在承受繁重徭役訾税的前提下,公孙述能带着百姓增产扩耕,这儿本就是一岁两熟,再加上宿麦就是三熟,保住了衣食底线。甚至还能接纳一些邻郡流民,社会秩序井然不乱,周边蛮夷也没有起兵,说明这位公孙卒正内外之政都做得不错。
第五伦道:“信诚笃行,廉平公?理下务上者,州郡之士也?这可是君山大夫自己的品评。岂能只看公孙述喜欢排场?纠结于细末?觉得他虚伪?就忽略了其能力与才干呢?”
桓谭笑道:“看来伯鱼做郎官时?决狱学得不好啊。春秋之道,原心定罪?你却偏偏与之相反啊。”
第五伦反驳:“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论其轻,道理是这样……但若有一人名曰张三?他心怀尧舜,口称仲尼,但因能力有限?手段拙劣,做事堪比厉、幽之政,结果导致治下大乱。”
“而另一人名曰李四?满心谋求私利,虚伪卑鄙,但偏偏是这样一人,却让地方享受太平,晏然于乱世。”
“敢问年大夫?张三和李四?谁有罪?”
桓谭想了想道:“前者有罪,后者有功。”
第五伦拊掌道:“然也,管仲、陈平人品不高,却能成为一代贤相,论迹不论心,此之谓也。”
在新朝这道德沦丧,国将不国的季世,计较一个人虚伪不虚伪毫无意义。或者说,个人道德优劣根本不重要。所以桓谭对公孙述评价不高,第五伦却认为他所作所为值得赞赏,换个位置,桓氏肯定做得不如公孙。
但欣赏归欣赏,第五伦却对公孙述有些忌惮。虽然二人目前地位有如天壤之别,可他隐隐有种预感:这位能力卓绝的公孙卒正,日后可能不会是自己的朋友!
桓谭似是被第五伦说服了,不再硬杠,却又笑道:“心怀尧舜,口称仲尼,却行厉幽之政,这说的是张三、还是王三?”
“孺子,你的想法,很危险啊!”
……
第五伦不吝于对公孙述的赞赏,公孙述却也在惋惜第五伦的离去。
扬雄归葬故乡,公孙述听闻后,当机立断,一天之内就从治所赶了过来。
“吾入蜀数载,数次征辟贤能来充当郡府曹掾,但不少人心怀前汉,嫌恶新室,面对辟除屡屡拒绝,犹如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不能得。”
“杨雄则如死马之骨,吾买其首五百金,是为了做个样子给蜀地人看。”
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而扬雄的三个弟子也不错,侯芭质朴,王隆文采,第五伦则更是年纪轻轻名动六尉。在公孙述眼中,乃是辟除作为手下的上上之选。
“可惜啊,好好一位少年高才名士,还与我同为六尉人士,本可入我榖一展才干,怎就偏要投军赴难去呢?”
公孙述摇摇头,让弟弟公孙恢去筹划,将自己重贤的事迹宣扬出去。
他身为外地来的卒正,立身于蜀中,在拉拢本地豪强之余,也试着不断延揽各地名士来投奔,好增强自己的名望——想在这季世中,在蜀地保境安民,就必须主动出击,否则只能坐以待毙。
公孙述很期待,来年会有蜀中名士高才之辈听说这件事后,改变对他的态度,欣然来投。
“下雪了。”
正思索时,走出屋舍的公孙恢却喊了起来,公孙述也到院中一看,果见雪花纷纷扬扬自头顶落下,因是蜀地,并非北方下雪时的干冷,而是冻彻骨髓的湿冷,让人不由打了几个哆嗦。
“蜀地炎热,要下雪也不会这般早,气候反常啊,民生恐怕要更艰难了。”
公孙述不寒而栗,然后又想起,再过几天,就要按照朝廷早就颁布的三万六年岁之历,改元“地皇”了。
皇帝王莽的本意是想让天下人放心,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世道,恐怕只会越来越乱。
公孙述治郡深有体会,南方集巂郡(越巂郡)夷人杀官造反,东面就都郡流民逃荒,西、北两方因气候而迁徙的氐羌也蠢蠢欲动,试图进入温润的平原。
导江犹如惊涛骇浪里的一艘小船,即便公孙述驾船技艺高明,可想要保持平稳亦不是容易的事。
“我导江郡苟全太平于益州的情形,还能维持几年?”
公孙述的心情,真是又忧,又喜。
……
每场旅程都有尽头,这一路同甘共苦的四人,终究还是分道扬镳了。
作为大师兄,侯芭决定留在扬雄墓守丧三年,潜心学问。
王隆则与桓谭约好了游览成都,以及扬雄在蜀中走过的山山水水。
第五伦则必须在一月前返回常安,与几人告辞匆匆北上,只叮嘱侯芭:“夫子丧期过后,还望师兄能来列尉郡找我,勿要久滞于蜀中啊!”
侯芭满口答应,但实际上,他对公孙述开出的征辟条件,还是有些心动的,对蜀地这舒服的气候也十分满意,等三年过了再说,不是还早么。
天凤六年的尾声时,第五伦已经回到了新成郡(汉中郡)首府南郑。
时间还充裕,第五伦琢磨着,来的时候,为了确保扬雄棺椁周全,一行人走了最为成熟易行的褒斜道,但翻越秦岭,从汉中通往关中的道路不止于此。来都来了,也不必走重复的路,不妨多试一条。
比如韩信“明伐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道。
可当他在南郑寻找向导时,却遭到了无情的嘲笑。
“陈仓故道?”
“客是在戏言吧?汉时有一场大地震,已经堵塞多年,早就废弃了!”
第五伦都听愣了,仔细一打听,才知道那场地震大概发生在汉初吕后时,直接改变了山川地形,将河水一分为二,好好一条故道也废了大半。沿途堵的堵塌的塌,以古代这生产力,几乎无法清理修复,陈仓道遂废置。
那怎么办?第五伦心一横,索性绕了远路,去走“栈道”,也就是从汉中东部直通常安南方的子午谷。
说起来,这子午道自从被刘邦一把火烧了后,直到王莽当政后才出动民力恢复如初。
第五伦在路上听到两种说法,一是说,重修子午道,是为了庆祝王莽的女儿嫁为汉平帝皇后,寓意有子孙之瑞也。
但好像不太说得通,第五伦更相信第二种: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当,故谓之子午耳。
他不由暗道:“先凑齐东南西北四海郡,然后又通子午贯穿南北,加上各地疯狂改名,怎么感觉在以天下为图纸,勾画某种国土炼成大阵啊。”
待到进入子午道后,第五伦才发现,这路虽被新朝修缮过,但依然极其难行。
景致显然被一分为二,南段乱石穿空,绮丽峻美,喀斯特地貌的小山到处都是,植被也一派南国风情,冬天里松柏依旧郁郁葱葱。而到了北段,则变成了崇山峻岭,跌宕雄浑,树木多是枯槁的落叶林,满目俱是萧瑟。
秃岭小道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要转无数个弯弯,有时候绕了两天才发现,不过是从山脚到了山坡。
最难走的还是栈道凌空之处,抬头能见六龙回日之高标,伏首则望冲波逆折之回川,百丈高处,人马却得踩着木制栈道前行,重量压在上面吱吱呀呀,一阵风吹来甚至有些摇晃,甚至有前行的骡马在破损处失足跌了下去,只剩下一阵惊呼,和重物坠地的笨重声响。
第五伦好几次得贴着石壁走,用手抚胸惊恐不已。
加上天又下起了雪,使得栈道更加艰难,他甚至有些后悔自己何苦来子午道寻烦恼。
他旋即又颇有感触:“这子午道,就像我未来要走的路啊。”
以扬雄之死为分界线,第五伦踏出了决定人生的一步,便难以回头了,这次蜀中之行,或许是他最后的松懈闲暇,在此之后,便如行于天梯窄道之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回头是死路一条,只有咬紧牙关,走下去!如此想着,第五伦坚定了步伐,一点点挪移,离开了这险要的栈道,在踏上坚实土地的那一刻,回首望去,漫山雪花飞舞,才知风光确在险峰!
而抵达下一个亭舍时,却见亭长和亭父都在挂桃符,一问才知道,他在山沟里绕圈这几天,时间又翻了一页。
新年到了!
“真快啊。”第五伦且喜且忧。
“地皇元年(公元20年)已到!我还有几年时间准备?”
……
南阳舂陵刘氏,是从来不过新历新年的。
但刘秀却必须确凿无误地记住这个日子:大汉灭亡之日!
从十一年前开始,他的兄长刘縯,就要求刘秀在今天必须做一件事。
和往年一样,刘秀穿戴好绛衣大冠,叩响了兄长的房门,径直走到正在屋中磨剑的刘縯面前,下拜后低声道:“刘伯升,尔而忘王莽篡汉之仇乎?”
“唯,縯不敢忘!”
刘縯这是在效仿吴王夫差勿忘父仇之事,他也要求刘秀不准忘记!
“地皇元年?”
刘縯审视手中的冰冷宝剑,犹如预言,又像决心,切齿道:“这会是新莽伪朝,最后一个年号!”
……
PS:月底有双倍月票的活动,大家自己斟酌什么时候投。
猜你喜欢
- 新言书
- 青春寄语,生活时尚,乡土文化,展现现实百态!
- 蒜书
- 没有绚烂的武技,没有高深的功法,这是一个穿越者逐渐改变异界生活,文化,娱乐的故事。这是一个把领地逐渐改变成现代化城市,引领异界新风尚的故事。故事中也许有些许热血,些许争斗,但更多的是一个个新事物的诞生,以及一个小村庄慢慢成长为大娱乐帝国的过程。
- 孤心书生
- 一个2008年的青年重生回到1994年做农民的故事。主角将利用未来14年信息发展自己 他的口号是:做新时代的农民,做新世纪的农民,做有品位的农民 他的目标是:做天下第一号农民,做天下第一农民首富;建设天下第一村 授权信息:转载作品 类别:现代 本月点击数:310 次 本月支持票:1 张[投票支持 写
- 闻雨
- Tags 花山文艺出版社 身兼北北方省委副书记、临海市委书记、临海市长数项重任于一身的郭醒世出身贫寒,他以进步青年的形象牢牢抓住老省委书记女儿的芳心,从此平步青云。苦心经营二十年后,郭醒世在北方几乎只手遮天。此时,他又虎视眈眈地盯上了省委书的高位,大搞政绩工程。然而事与愿违,中央决定由西北某省的省委
- 伪爷君新号
- 一袭白衣
- 书虫大大
- 西京怪化猫/书友XdVxb4038
- 2018-4-27 20:16 上传寒武纪年2018-04-26 完结文案 乖巧俊俏的陈禹心不仅是陈家收养的儿子,还是个童养婿,才读初中就被要求跟傻子姐姐一起睡觉觉!还没有天理啦!晚上逃跑偶遇学渣学长袁立夏,听了陈禹心的哭诉,袁立夏舌战养母,为陈禹心争取到了一张价值一百万的赎身契,好像不但是个坑,还
- 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