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的入口,虽然经过了扩大,然而它的行程依然是曲折的。没有人能够从洞外看进来,也没有人能够真的起到接应的作用。前面探路的鬼子兵身后,有着一个被派来监视并呼叫支援的士兵。
当前面的10个鬼子兵,进入到溶洞里时。当后面的传递信息的鬼子兵的背影不能被洞外的人看到时,头顶上突然无声无息的出现了一个洞口,接着一个绳套就像是美国牛仔那样被扔下来。
被套中的鬼子兵,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身影就消失在近乎黑暗的通道之中。这时借着前面人火把的光亮,看得到刚刚那个洞口被人盖上,外面与山石之间,仅有一些细微的不仔细观察看不到的痕迹。
而这行动,居然丝毫没有惊动前面探路的10个鬼子兵。那么他们也就不会知道,他们到底去了什么什么样的地狱。
没顶上的位置,那就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别看进洞的通道不过仅仅只有20来米长,事实上那上面的机关就多了去了。一句话,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留下小命来!
10个鬼子兵,最前面的当然是端着机枪的家伙。他们全都戴着头盔,手里的步枪指着溶洞的内部。显然溶洞里的奇观吸引了他们,如同金涛和南京城里的幸存者们刚刚进来的时候完全一样。
“稳住……稳住……远山,1号战术!”
这是金涛的习惯,他往往把一些事先预置的战术编成序号。每个领队的军官,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这缩短了在战斗之中的反应时间,也使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这使诸位联想到什么,没错军舰上的演习。在未来军舰上的演习,往往是把一种战术训练到无缘纯熟的状态。陆军方面因为面对情况的复杂,往往并不容易编排这样适用性极文的战术。
然而大家该记得,中国的海军陆战队可是属于海军编制的。虽然广泛学习了友好国家的海军陆战队的经验,但中国海军陆战队,带有相当的海军特征。另外请大家注意,中国海军陆战第一旅的建立时间是80年代。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那是一支接受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某些观念的部队。
毕竟在中美蜜月之前中国的军事思想是苏式的,但在抢滩登陆上,恐怕恐怕上没有哪个国家,比玩大海军的美国佬更在行。这可能会被某些愚蠢的人,说成是崇洋媚外,而事实上这才是“拿来主义”。
因为科学没有意识形态,科学也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国界。看不透这一点的人,就看不懂中国89%高端人才外流的原因。这也再度论证,某些人的确是非常愚昧的。
“开射灯、动手!”
借着他们还在惊讶的时候,金涛已经下达了命令。
在微弱的洞壁反光里,如同蝙蝠侠一样,背靠墙壁的金涛扑了下去。这一次金涛打算要活口,至于要活口的目的,大家别问那实在是不堪的很,回头大家会看到。
墙壁上扑过来的黑影,从地下突然跃起的人影。在刚刚进了溶洞,目光还没有适应手电、火把微弱光芒的人,突然之间被大放的光明晃花了双眼。
“德一说的没错,金大阎王这混蛋的坏点子太多。这一亮灯小鬼子不就坏了,眼睛都被晃瞎了,还打个屁呀!”
所谓的射灯,那是一盏极明亮的汽灯,然后在后面加装了反光碗的土制探照灯。这当然不能与真正的探照灯相比,然而身自外面来的人,眼睛的瞳孔放大,刚刚适应了火把、手电那昏暗的光芒时,突然之间被展示在汽灯耀眼的光芒下,几秒钟之内,他们与瞎了毫无区别。
这当然不是使坏,不过是未来震撼弹部分用途的展示。但在对于未来武器丝毫不了解的,赵德一与霍远山他们眼里,那就是金涛这小子实在是太坏了。看来他根本就没打算与什么人正面交锋,如此不公平的战斗,还真让人不能不嗤之以鼻。
“呸,这小子光会使花招,我就想看看他小子有多少花样没玩出来!”
邱清泉用手挡着迎面那明亮的光芒,看着下面的人扑向那眼睛突然“瞎”掉而不知所措的鬼子兵的人的同时,向一旁与他同样动作的廖耀湘轻轻嘟哝。
“是啊,我看这家伙鬼的很,打仗很有门道。就是不知道,到了正面战场上,他怎么样!”
邱清泉与廖耀湘,一个来自于德**校,一个来自于法**校。但相对于金涛受到的80年之后的军事教育,他们的思维不能不说已经老的掉了渣。
在强光之下,眼见扑下去的金涛,两只手呈刀状。当他落地的时候,借着已经狠狠的“砍”在了最后的两个鬼子兵的脖子处。毫无意外之中,两个鬼子身体一软,就无声无息的倒在地下。
随着金涛一起扑出去的,还有其他几个兵。本着两人一个的办法,绳索套脖子,另外一个直接就伸胳膊抱双腿。下一秒,要死要活就全凭金涛一句话了。
随着递一次扑杀的完成,金涛摆了摆手。10个被打晕或者勒晕的鬼子兵,被人拖到溶洞的深处。那里依然是扒光衣服,塞进充当囚笼的地洞,先吓他们个半死再谈以后当牛作马的问题。
整个行动连一分钟都没有,溶洞里又恢复了原本的寂静。只不过这一次,金涛在溶洞极深的地方布置了一盏油灯。外面拿纸罩上,就好像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灯笼一样。
“金锁,里面完事了,外面怎么样?”
现代战争中,最重要的是作息权。姚金锁与卫俊书带着狙击队,从多个方向“包围”了这个鬼子小队,以保证他们一个信号也发不出去。而且溶洞的入口原本就在一个小山谷里,想从这儿发射枚信号弹,都得出了山谷之后,山下的人才能看得以。
如果不是怕出声音,相信这儿的鬼子兵早就不会被留下了。
“长官,他们停下来,还在做火把呢,大概还得等!”
—————————————————————————————————————“一起看文学网首发,阅读,支持作者创作”不笑生A群:35761481;邮箱:qljrjaaa@www.shuyaya.com。
—————————————————————————————————————向金涛通报完情况,树上的姚金锁抬头看看天。天空里这时已经过了下午,姚金锁感觉肚子里有点饿,他掏出他的“野战口粮”。装这东西的小包,被蚩尤甲的PALS织带系统固定在最靠近喉咙的地方。这使一直处于瞄准状态的姚金锁,能够几乎一动不动的拿出来。
这是用油纸袋包着的,使用粉碎过的马肉、老鼠肉以及鬼子的牛肉罐头炖出来的味道古怪的肉汤,再加上大量面粉。然后在干燥到半潮湿状态下,用模型套成方块并加以压力,最后加内烤制形成的“土制压缩干粮”。
这当然不是科学的配方,也不是科学的加工手段。但对于目前粮食不多,不得不精打细算的时候,也是一种处理与保存食物的好方法,最少比当年志愿军在朝鲜吃的炒面要好得多。
当然,真正的野战口粮对于金涛而言,那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无论配方、制造等等的东西,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得离开南京,得找地方“种田”。
缩在树上的姚金锁,以外人看不到的动作,掏出压缩干粮并塞进嘴里。“吃”,这就是了蚩尤军士兵的一项“分”,让别人看不出来,闻不到,听不到的“吃”,就得好好练。
带着肉味的包装,因为经过压缩没有一点膨化的效果。不过动物油脂使这种野战口粮有一种酥酥的感觉,姚金锁的颌骨轻轻动了几下,仅仅只有牙齿把它们捣碎。然后呷了一口背后“土造驼峰水袋”里的,混合着微量糖盐的水。
这味道当然不如纯水清甜,但姚金锁知道这玩意将会是自己这一生之中,喝得最多的东西了。
“他.妈.的,什么狗屁能量饮料,这味怪的!这要是一口热茶,那就爽了!”
一块“野战口粮”和几口水下肚,在姚金锁肚子里发挥出其妙的变化。他感觉自己又有了劲,而那一小块“野战口粮”,居然几分钟之后,就让姚金锁完全没有了饿的感觉。
事实上他并不懂得,那些带有微量盐、糖的水,根本就是战地葡萄糖。即能够补充电解质,同样也能够补充体液。这在山地与海岛作战时,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而且虽然是“土造驼峰水袋”,但它的携带量比之这时全世界普遍装备的军用水壶的携水量要高几倍。最少这一点上,蚩尤军使用的已经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体系了。
猜你喜欢
- 惊涛骇浪
- 欺师灭祖,残害同门视为道门败类 不修佛法,屡犯五戒视为佛门败类 身为魔门血炼宗弟子林皓明,得到了一串神奇的功德珠,做“善事、赚功德、解封印、得好处,于是魔门败类诞生了 这是老惊回归仙侠的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书老惊先打包票,肯定会完完整整的写好,所以大家尽管放心收藏!
- 赵聿宸
- 【作者声明:主角非穿越。主角在书中的一切行为都是按照作者对火影的理解认为一个忍者在原著力量体系中如何做到最佳而设定的。各位可以把它当做是原著的一个平行世界来理解。总之就是这样,再问自杀 一个火影忍者世界木叶村的的忍者努力去实现梦想的故事。但可惜他不是宇智波,千手那样的神之一族。甚至连奈良,秋道,山中
- 入戏丨太神
- 海风迎面吹在我的脸上,冬天的季风很硬还真是让我有点受不了,雅萍和志 杰在我的身边看着远处的风景,说实话,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坐船、第一次看到 真正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我站在围栏前已经无法形容现在的感受。我约了志杰出 来,本意是想借机问他学生会和学校的事情,没想到他却借此让我登上了啊海的 捕捞船,我没有做
- 日月青冥
- 文案 公海上,叱咤风云的美国黑道教父雷克斯被人用枪指着头,他居然被出身利益集团豪门的谢菲德垂涎已久?这好色还吸毒的人渣想把自己抓回去疼爱?做梦 他抓住瘾君子落海同归于尽,谁知居然遇到条藏在海底的黑龙,上演一出野兽救英雄 满心感激的离开大海回美国,没想到这野兽心智的黑龙,居然顶着雷克斯仇人谢菲德的外表
- 小强
- 》作者:weilehaowan|经典,第一章虽然对人物的介绍不多,甚至连唐建的父亲都没见出场介绍描述,但是通过孙子的听墙角,通过唐建父亲与奶奶之间的对话将这两个人物性格及母子之间的不伦关系交代的很是清楚,同时也将孙子的异样心思暴露无遗,足见作者功力深厚。此文看第一章就足见是作者用心之作,本文中虽然可
- 怒澜惊涛
- 岭南第一纨绔即将迎娶王朝第一美人,不过楚玉还未来得及高兴太久便被那传说中的仙人给抢了婆娘,从此以后,纨绔变仙尊,吊打各路仙人,直到再次抱得美人归!
- 拍岸惊涛
- 都说婚姻七年之痒,都说男人爱出轨,殊不知人性的脆弱,当不能满足彼此的欲望,出轨便顺理成章,这是一个激情向往,灯红酒绿,各种欲望奔放的都市!
- 云海涛涛
- 肆意挥洒激情的游戏人生,打破现实框架的无尽幻想!
- 花萝卜涛涛
- 这就是个可娇可御,可萌可痞的小姑娘,穷其一生痴恋大叔,得不得还得看老天开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