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龙图天下》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新政辩论 九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牧景跪坐高位上,眸子轻轻的扫过,看着一张张读书人的脸,心中感叹,这些人,读这么多书,怎么就想不明白一些事情呢。

    难道时代的鸿沟就这么大。

    不过他另外倒是有些意外,明侯府在士林之中,名声狼藉的让人退避三色,但是今日组了这个局,倒是迎来了不少人。

    今日赶赴这里的读书人,还真不少啊,多到应该是牧景来到这时代之后,最多一次读书人共聚一堂的场景。

    他还从中看到了一些老熟人的面孔。

    比如在自己左手边,那个布衣老者,一开始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多看两眼,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黄承彦

    绝对是他。

    这个老家伙,就好像一个普通读书人一般,正在一个位置安坐,淡漠的看着众人,眼中多多少少应该有些蔑视。

    他的蔑视,牧景倒是能理解几分。

    自古以来,论政辩讨,乃是读书人盛举,更是代表一种思想方向,大多都是发生在朝廷的争吵之上,民间的虽不少,但是都难上台面。

    而且没有一点资格的人,青梅煮酒论江山,那是要被笑话的。

    今天在场的,不过只是一些地方读书人,没有几个名扬全天下的人坐镇,更甚者还有一些不过蒙学之年的小童而已。

    在他的眼中,这应该是一场胡闹。

    不过牧景现在心中的奇怪是,这老不死的怎么来了渝都呢

    这老家伙不在荆州的待着,跑来渝都干嘛。

    难道专程来看看这辩政会的。

    不应该啊!

    鹿门山三大贤,司马微学识渊博,待人处事如沐春风,最得人所敬仰,庞德公身负庞氏荣誉,乃是荆州世家名门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更是清流读书人的榜样,而黄承彦,这倒是一个很奇怪的人,精通儒墨双学,思想上开放很多,但是又略显得更加固执。

    他的固执表现在他的行动上,是一个文学素养,能力不错,读书也很出众,然而性格却比较冲动的读书人。

    三大贤之中,要数他对自己是最有意见的,每次去鹿门山,总会被他怼一番。

    另外除

    除了黄承彦之外,其实还有一些熟人。

    比如当年牧景在太学的时候,所认识的太学生,虽然在太学时候的时间不长,但是认识的人也不少,当年还柔嫩的学子,如今不少都成为了天下的错了,也因为他们的年纪,而把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就是他们的作用。

    毕竟对面坐着的,都是士林名宿,是有地位有名望的读书人,读书人又喜欢排资轮辈,他们一张口,能用辈分把徐庶卫觊他们给压得死死的。

    可正在的求学的学子,倒是不怕这一点,就因为他们的更加年轻,更加的不懂事,才无所畏惧。

    读书人有一点好。

    争吵起来,不像是一群泼妇在骂街,他们就算是骂人,说的话都是没有一个脏字的,而且还能把圣贤经典给引进来。

    牧景就这样的听着,很悦耳,而且还算是给自己上了一堂课,很生动一堂课,让他的学识最少也增长了好几分。

    ……

    不过对于在场所有读书人而言,今日的这一场辩政会,倒是让他们震撼不少。

    所谓辩政,辩论政策好坏。

    新政目前还在推行之中,和地方融合,需要时间才能知道结果,到底新政是好的,还是坏,是富裕地方的,还是破坏地方的,这先都不说。

    但是有一点,他们都是第一次直观新政的所有政策条例,这让他们对明侯府全面推动起来的新政,有了一丝丝的了解。

    新政不是仅仅几条增加和改变的政策,能称得上是新政的,意思就是说,原来的那一套官方政策,已经被更改了六七成以上,甚至已经全部被改动了。

    治理地方,依靠就是一条条的政策,这些政策,形成了一个个框框,规劝百姓的行动,也引导百姓的生活。

    政策很重要,这谁都知道。

    现在大部分诸侯,沿用的都是昔日汉室留下来的旧政。

    汉室的旧政,不能说完全的落后,还是有些的适应这个时代的,而新政在牧景的意识影响之下,反而有些超前的意思。

    不能说新政就绝对是对的,能有着一个辩论,就说明了一点,他们已经找到了新政的缺点,能把新政给攻

    攻击下来了。

    政策讲究的多方面,土地,人口,户籍,职业规范,税收条文,律条制定,官吏选拔,农业种植,商户地位……

    这大部分都已经被牧景亲自改的面目全非了。

    比如行商的这一条。

    旧政而言,商户地位卑贱,行商也被看不起,税收方面的明文律条很模糊,而且对于他们的收入,也存在模糊地带,很多方面是不能保证。

    这也是无法让商业发展起来的一个因素。

    而新政上,明文律条上很多都已经清晰的标出来,对行商的各方面规范,比如税收上的规定,比如对于商户财产的一种保护。

    这就会给人一种对儒家的调蓄。

    站在读书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应该的,抓住这一条,新政就已经被攻击了不知道多少翻。

    不过徐庶他们还是有点能耐的。

    你们抓住一条,我就转移的方向,这条辩不出来,可以转移话题,他又不傻,虽说暗地里面很多人对牧景把商户看得太重有几分意见,但是这时候对于明侯府推动的新政,要有绝对的拥护。

    上面争论的响亮,下面三三两两交头接耳的也很多。

    本章节内容由手打更新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