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商纣王》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王从未正眼看过我一眼(第一章)

    ?

    一道道身影形成人流,涌进秦王宫大门。

    或自信满满,或紧张不已,或平静如常。

    商鞅看着,心里颇为高兴,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大秦的一份子。

    他们会使大秦更加强盛。

    数十万才子,很快,就剩下几千人没有进入。

    他们也根本没有参加的想法,只是来看看。

    见数十万才子已经进入,便各自散去。

    楚国回到住处,为首一人暗中传音道:‘趁所有人的目光都在论才大典,加速行动。’

    ‘喏。’

    ‘先去可疑的几个地方。’

    ……

    燕国一行人住处。

    ‘可联系上了太子’

    ‘联系上了,但太子如果这样跟随我们回国,秦国可能不会罢休。’

    ‘不用在意,丞相他们已经分析过,如今秦国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内部改变,即使不满也拿我们没办法。’

    ‘喏。’

    ……

    齐国。

    ‘这是难得的一次好机会,一定要把秦国这两年来的改变都摸清楚。’

    ‘喏。’

    …………

    咸阳城中,依旧的热闹,秦王宫却渐渐安静下来。

    偌大的广场之中,数十万才子就在这里进行着考试。

    跟大商世界时一样,共七题,七个类型。

    民、吏、户、吏、刑、工、军。

    可以随意选择一题,也可七题都考。

    绝大部分才子拿到考题之时,都是一愣。

    这次人才大典,还真是前所未见!

    商鞅、张仪亲自监督,浩瀚的法力遍布广场之上,监督着所有才子。

    目光中,皆是欣慰。

    看见几道身影后,更是露出丝丝笑意。

    大秦此次,必定收获丰富。

    ……

    庄严的大殿中。

    帝子受如平常一般、日复一日的处理着政务。

    即使今天这般热闹,也没有影响到他。

    不一会。

    “启禀大王,燕国太子丹有可能跟随燕国之人逃走。”

    不知过了多久,大殿中响起平静的声音。

    帝子受丝毫不受影响,仿佛听到的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双唇轻启、淡漠的声音道:“敢逃、杀了他。”

    手中之笔在一份文书上正常写下了批示。

    “喏。”

    ……

    这一天,黑冰台不断来报,六国皆不老实,各种动作连连。

    帝子受不在意,如此好时机,这些人当然不会错过。

    轻描淡显的,下达了一个个命令。

    论才大典第三天。

    又是一个消息传来:“启禀大王,一伙人闯进了骊山深处,快到禁地。”

    第一次,帝子受双眼从政务中抬了起来,幽深的目光看向了殿外。

    “杀。”

    没有别的话,一个淡漠的字、沉重无比。

    “喏。”

    大殿平静下来,帝子受眉头微微一皱,是巧合

    还是……

    “加大对骊山禁地的保护。”半晌,声音再起。

    ……

    咸阳城中楚国一行人的住处。

    ‘怎么样’

    ‘一个都没有回来,骊山绝对隐藏着秦国大秘密。’

    ‘当年白起身死,其麾下十万杀神军消失无踪,如果白起未死,这十万杀神军定是与他在一起,这可不是小地方就能容纳的。

    秦国咸阳城周边最可能的地方,就是骊山。

    向骊山加派人手,不惜代价、一定要获得一些消息。’

    ‘喏。’

    ……

    骊山一处隐秘的地方。

    有一片颇为神秘的建筑群。

    其最深处,有着数位身影正商量着什么。

    “大王有令,一切敢胆进入骊山者,杀。”一位身穿蓝色衣裙,双眼处蒙着一条透明丝带的绝美女子平静说道。

    其他数人点头。

    不管其他原因,他们的总部也就在这骊山。

    可不想被打扰。

    不过心中那隐藏起来的丝丝好奇,再次升了起来。

    骊山深处究竟隐藏了什么

    连他们阴阳家都被严令,不得踏足一步。

    违者、死。

    哪怕是一向自视甚高的他们,也不敢违背。

    “东君大人呢”蓝衣女子玉唇轻启,带着一丝莫名的意味。

    “还在咸阳城、主持钦天监。”一道身影带着些许恭敬说道。

    蓝衣女子丝带下的双眼微动,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闪过。

    ……

    短短数天时间,骊山外围,展开了一场场暗中的厮杀。

    甚至还有着两位金仙强者,想暗中潜入骊山,也被阴阳家发现,围杀致死。

    七天时间一眼而过。

    论才大典结束了,数十万份试卷被收起,所有才子出了秦王宫大门。

    无数的议论声立刻纷纷扬起,多是讨论着七道试题。

    咸阳城更加热闹了。

    帝子受组建近两百人的批卷队伍,由四大内阁大臣为首,一刻不停的批改试卷。

    众国却好像约定好了,纷纷带着人要离开咸阳。

    七天来,他们的确是约定好了,考试一结束便带人离去。

    既然已经失去先手,那就根本不给秦国拉拢才子的机会。

    他们带人离去,一定会有很多还想等待结果、或犹豫不决的才子,跟随大流离去。

    至于那些真正不肯离去的,他们也没有办法,就随他们去。

    对此,帝子受并没有阻拦。

    短短一日,各国数十万才子,已经只剩下十一万左右还留在咸阳城。

    他们大半是秦国和众小国之人。

    秦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所以就留在了这里。

    对这个结果,帝子受等人也算是满意。

    这方世界中人很多,修炼之士更不用说,多不胜数。

    但真正有才能、可以为官的人,却很少很少。

    多是诸子百家的人才。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