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一百四十六章 珍惜

    五桅船船队,旗舰,人称五桅船主的张鱼正在舱内查看航海图,一名将领入内,向他禀报:船主,与我方同航向的船队搭载皇朝使团,要与回程的波斯使团一道下西洋。

    张鱼闻言抬起头问道:使团?怎么他们现在才好了,我知道了。

    将领告退,书案旁一人随后问道:张船主,皇朝使团要去哪里来着?

    听说是去波斯国,还有罗马国。张鱼用镇纸压住航海图,看向对方:一来一回,怕是要一年。

    冯盎闻言却不惊讶,因为他知道下西洋走一个来回所需时间不短,只是觉得皇朝这么快就派使团去波斯,真是动作迅速。

    要知道今年年初他乘船北上时,波斯使团才抵达广州番禺,冯盎还以为对方至少要在中原待上大半年,再怎么也得明年才启程回国。

    看着海图,冯盎感慨:朝廷看样子是要加强与波斯国的海上往来,如此,南洋贸易公司又得扩充船队了。

    那不正好?广州那么多新工场投产,不就等着订单呢。张鱼说着说着,笑起来:此去广州,张某可得去冯使君的造纸场转转,开开眼界。

    嗨,那造纸场是族里产业再说了,西阳的造纸场那规模才叫气派,广州的造纸场,不值一提。

    冯盎同样笑眯眯的说着,他跟张鱼打过交道,算是熟人,所以说起话来无拘无束。

    五桅船主张鱼非官非民,却是海上说一不二的人物,靠的不光是手中庞大船队,还有天子的绝对信任,简而言之,张鱼就是替天子处理海贸事务的大掌柜,关于海贸事务发表的意见,就等同于天子的旨意。

    冯盎作为高凉冯氏的当家之一,在海贸事务上和这位五桅船主打过多次交道,摸清楚对方的脾气后,自然要见缝插针的打听一些内幕消息。

    此次难得和张鱼同行,冯盎很珍惜这一机会,他要打听的消息,是关于吕宋的。

    涨海以东的蛮荒大岛,如今已成南洋贸易公司正在开辟的新天地,而朝廷不久前作出决定,要在这岛上设州郡,将其正式纳入朝廷治下疆域。

    州名吕州,州治吕宋,首任吕州刺史,就是出身高凉冯氏的冯盎。

    新任吕州刺史冯盎,不需要在吕州劝课农桑,因为岛上都是土人,从来没有种田种桑养蚕的传统。

    冯盎要协助南洋贸易公司在吕州勘探开采金银铜矿,向中原输送大量金银铜料,并开始腾笼换鸟,让中原移民在吕州吕宋安家落户。

    而冯盎要向张鱼打听的内幕消息,是吕宋港的定级问题。

    如果吕宋港被定为最高的甲级港,那他可不能犹豫,赶紧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在海边圈地,在吕宋城内占地皮,等着吕宋港兴旺起来后,届时即便只是坐收地租房租,就能大赚特赚。

    要知道甲级港——龙编港如今可是寸土寸金,冯盎对当初自家在龙编港置业动作不够坚决以致痛失商机感到痛心疾首。

    我记得太子殿下,多次问起吕宋的情况呢。

    张鱼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的回答,让冯盎听了喜出望外: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张船主这次路过番禺,一定要到寒舍坐坐!

    冯使君府邸,不是在吕宋么?

    啊对,对,在吕宋,在吕宋!

    。。。。。。

    高凉,冯氏聚居地,一处大院内,刚从番禺抵达高凉的冯盎,正陪着祖母谯国夫人冼氏说话。

    冯盎自辽西觉华岛登船浮海南下,在莱州转乘五桅船主张鱼的快船,从那时起半个月时间就抵达广州番禺,中途不靠岸,走完了超过五千里的海路(折算为陆上里程)。

    他顾不得旅途劳累,要将所见所闻说与祖母知晓。

    冼氏受封谯国夫人,如今年近九旬,白发苍苍,见着小孙子行事愈发干练,她欣慰不已,开口问道:杨总管在辽西可好?

    杨总管很好呢,杨夫人也很好,只是杨总管身为方镇大员,不好送礼,就只能托孙儿向祖母问候,请祖母保重身体。

    说着说着,冯盎让人捧上来一个木匣:这是孙儿在辽西采买的千年人参,据说有起死回生之效

    千年人参?冼氏看着孙儿,表情似笑非笑,冯盎见状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呃反正就是有年头的人参嘛,祖母若是身体不适,适当服用,必然痊愈。

    好好好,三郎的礼物,祖母收下了。

    冯盎见着祖母精神不错,便坐在一旁,向祖母说起此次辽西之行的所见所闻。

    高凉冯氏,原本不是高凉本地人,冯氏为燕国(北燕)宗室,当年燕国灭亡之际,大部分燕国宗室随着末帝冯弘逃亡辽东,逃入高句丽境内,却有宗室冯业带着族人浮海南下,投奔南朝,最后在岭表高凉定居。

    数百年过去,原为北人的冯氏,成了高凉冯氏,但冯氏子孙,都记得自己的根在北方。

    此次冯盎前往辽西,公私两便,既完成了公务,又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转了转,当年的燕国国都龙城,就是如今的营州州治柳城。

    燕国灭亡数百年,逃亡高句丽的冯氏已经没了踪影,而浮海南下的这支冯氏却延续了下去,如今后终于有子孙返回故地。

    而在广州当了多年父母官的杨济,如今是营州总管,杨济在广州任上多行善政,故而在岭表俚僚百姓之中声望很高,冯盎抵达柳城后,顺便拜访了对方。

    还为杨济的夫人冼氏,带去了娘家人的书信,以及高凉家乡的特产。

    身在辽西的冯盎,待得天气转冷,走海路返回岭表,途径莱州时,还遇见了率军班师的辽东道行军总管皇子宇文维城。

    官军在辽东,打得敌军抱头鼠窜,对方军中又爆发瘟疫,内忧外困之下却进退不得,宛若老妪呃咳咳,反正再来那么几次,朝廷收复辽东易如反掌。

    祖母,二兄在长安一切安好,孙儿此去吕州,不能时常侍奉祖母,还请祖母保重。

    冯盎说起见闻来滔滔不绝,冼氏看着孙子,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往事。

    想起了去世多年的夫君冯宝儿子冯仆,如今见着三个孙子之中最小的冯盎已经成才,她很高兴。

    冼氏的三个孙子之中,长孙冯魂在广州总管府任职,常驻番禺顺便打点家族产业,时不时回高凉看她;次孙冯暄在长安任职,只能靠书信和家里联系。

    如今幺孙冯盎要到涨海以东的吕州任刺史,要有一番作为,她这个做祖母的,终于可以放手了。

    夫君冯宝壮年早逝,儿子冯仆同样如此,拉扯着三个孙子主持大局的冼氏,终于盼到孙子长大成才,在新朝前途无量。

    如今岭表平靖,冯冼两家人丁兴旺产业发达,所以冼氏觉得自己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是该安排后事了。

    得益于北冰南售,年迈的冼氏在炎炎夏日有冰块消暑,不用承受酷暑煎熬,但她年近九旬,岁数摆在那里,还能活多久,心中隐隐约约有了感觉。

    人总是要死的,冼氏心愿已了,没太多不舍。

    她这一生,对得起娘家,对得起夫家,对得起丈夫儿子,也对得起孙子,所以最后的期盼,就是家乡平平安安,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乱之苦。

    握着孙子的手,冼氏提前交代:中原纷乱数百年,终于一统,你们要珍惜这太平时光啊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