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可汗遣使求和(归顺),这让宇文温不以为然,回想两国十余年前交往的往事,他想到一个场景。
那年,一个高富帅开着百万级跑车,在女生宿舍门口停下,他下车之后,走向一名青涩的女生,拿出一张金卡,硬塞给对方:
“从今天起,你做我的女人,没有名分,但我养你一辈子。”
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女生面无表情,看向一旁衣着寻常、手足无措的男友,昂起头,将金卡扔在高富帅的脸上,高傲的回答:“没门!”
十年后,高富帅开着千万级跑车在商务写字楼前停下,正要走进大门时,看到了当年的女生、此时的寻常上班族。
男友欠债外逃、自己被债主逼得走投无路的女生面容憔悴,见着高富帅后,无语凝噎,良久,问:“那张金卡还能给我么”
如果代入女生视角,这种感觉很不爽,不过如果代入高富帅视角的话....
还是不爽。
给脸不要脸,现在知道错了我当年诚心诚意拉拢你们,你们还以为西海那么大,随便往哪里一躲,中原朝廷就是拿你们没办法
宇文温心中暗骂,看着西海地区的舆图,琢磨起来。
十来年前,吐谷浑拒绝了周国的拉拢,选择“我行我素”,于是周军开始进攻西海地区,皇太子宇文维城为此还刷了一次军功。
从那以后,宇文温铁了心要薅羊毛,把名为“吐谷浑”的羊薅得一根羊毛都不剩。
十余年过去,吐谷浑汗国在周军花样进攻下伤亡惨重,大量部落被陇右豪强组织的“义从”(捕奴队)俘虏,男女老少沦为奴隶。
不仅如此,就连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的亲家、党项羌拓跋氏也倒了霉,还有其他站在吐谷浑这边的诸羌,同样也成了“义从”们的进攻目标。
陇右的棉花种植园急需大量奴工,而铁路的建设也需要大量奴工,所以到西海地区(泛指,不是单指西海)抓奴隶,成了陇右豪强最喜欢、最赚钱的买卖之一。
经过长年战争,吐谷浑的“国人”(贵族)们伤亡惨重,当年的强硬主战派,已经硬不起来,这些食古不化的老古董们,终于意识到周国和之前中原朝廷完全不一样。
广阔的西海地区,已经阻止不了“凶残”周军的前进步伐,周军及“义从”骑兵可以在千里距离上大范围追击,追得吐谷浑部族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吐谷浑的国人们也许想起了当年的好,想起了当年周国许诺的种种好处,悔不当初。
所以,伤痕累累的吐谷浑君臣大概是怕了,打不下去了,希望和谈(归顺),讨一个活路。
于是慕容伏允遣使抵达河湟,乞求进京面见天子,请求归顺。
当然这种行为也有可能是拖延时间,因为夏天到了,陇右的“义从”们又要开工了。
如果吐谷浑求和的事情让中枢动了心,那么“义从”们就不能对吐谷浑动手,拖上个大半年,今年就过去了。
这对于吐谷浑而言,是宝贵的喘息时间。
但是,宇文温不会上当,无论此次吐谷浑是真心归顺还是拖延时间,他都不打算给对方机会。
因为他曾经给过对方机会,对方不珍惜,居然还敢给脸不要脸,那就活该去死。
从兰州出发的铁路已经修到河湟谷地,抵达西海边,今年春末正式通车,陇右豪强们把手中的刀磨得雪亮,义从们带着武器、马匹坐上火车,“况且、况且”赶赴西海地区,就等着大干一场。
所以,朝廷要支持“义从”们加大力度薅羊毛。
吐谷浑的国土,东部西海湖区周边已经被朝廷牢靠控制住,而吐谷浑这个国家日薄西山,已经没必要存在了。
宇文温当年试图将吐谷浑作为守户之犬,守在西海地区,适当武装对方,增强力量,以便随时撕咬日后必然壮大的吐蕃。
毕竟吐谷浑是“当地人”,适应当地(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和饮食,是最合适不过的仆从军。
对方可以薅诸羌、诸党项的羊毛,以生口和畜牧制品换取中原的物资,甚至还能在河湟谷地有不错的定居点,贵族们完全能够以此合作方式过上好日子。
&n
猜你喜欢
- 逆水行云
- 借三尺明月,衔两袖青龙,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
- 大周周
- 林雪落封行朗全章哪里有林雪落封行朗名叫不眠之夜,是由大周周所著的一本言情。林雪落封行朗阅读,讲述的是夏家怎么都没有想到,那个被送去给封行朗大哥的人,竟然是选给封行朗的。当他们后悔莫及的时候,林雪落已经开始和封行朗斗智斗勇了。他的内心被紧紧的关上,林雪落想要成为那个打开他心门的人 男人临窗而立 孤寂挺
- 逆水行舟
- 醒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一代兵王游戏都市,纵意花丛,逍遥快活。
- 倦倚西风
- 丰水居士
- 练武,开头难,中间难,越往后越难 武者,顶天立地 少年宗师,一人一枪,逆行诸天,征战万界 tags:逆行诸天万界全文阅读,逆行诸天万界最新章节,逆行诸天万界丰水居士,丰水居士作品
- 周逆轩
- 神的终点,亦是尘土。
- 周抒卿
- 借三尺明月,衔两袖青龙,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
- 周问行
- 【2018阅文体育征文大赛—王者之战】参赛作品
- 庄不周
- 重生孙策,雄霸三国 本以为对手就是曹操、刘备,干掉他们就大功告成 万万没想到曹操、刘备只是小虾米,董卓也是草头王,袁绍才是真正的大佬,世家更是盘根错节,左右天下 孙家是寒门,世家瞧不上 没办法,孙策只能迎难而上,与世家斗个你死我活 打土豪,分田地;招黄巾,拉队伍;开发江南,逐鹿中原,独霸天下 老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