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柳依依的日子里》第134章 瞒天过海

    听了刘星宇和张扬东一嘴西一嘴的叙述,杨林枫才明白了这件事情的始末缘由。

    要想搞清楚校长肖启文办公室门口为什么会有人赶来一群牛羊这件事,那就必须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南川中学的前校长乔帆顺。

    之前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在肖启文担任南川中学校长之前,南川中学的校长是一个叫乔帆顺的人。

    在乔帆顺当校长的那段时间,可谓是南川中学建校以来最鼎盛的时期——那时南川中学的学生,最多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人。而现在,南川中学的学生还不到那时的一半。

    在乔帆顺当校长的时候,不仅仅是本乡镇的学生来南川中学上学,就连周围四县八乡的学生也来南川中学上学。

    按说在中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一个学校有一千多学生,似乎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甚至是都有些少了。但作为一个乡镇中学,尤其是在国家提倡教育资源向县城集中的背景之下,一个乡镇中学能有一千多学生,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南川中学之所以能吸引到这么多四县八乡的学生,与当时的校长乔帆顺的超强工作能力是分不开的。

    为了提高南川中学的整体实力,当时的校长乔帆顺做了两手准备。他一方面想办法让上面不断给南川中学加大财政投入,以便提升南川中学的硬件设施。

    而另一方面,乔帆顺又不断的“招兵买马”、“笼络人才”——他想尽各种办法,从别的学校挖过来很多优秀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措施,乔帆顺又增强了南川中学的软实力。

    在软硬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南川中学的升学率自然也节节飙升,因此也就自然而然的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在乔帆顺的不断努力之下,南川中学才会有了一个好的声誉,也才吸引到了那么的学生,同时也使南川中学达到它的鼎盛时期。

    然而老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用在南川中学和乔帆顺身上,也是一点都不差的——对于南川中学来说,也真的是“成也乔帆顺,败也乔帆顺。”

    由于南川中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因此原有的教学楼就不够用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校长乔帆顺就计划着新建教学楼。而也正是在新建教学楼的这件事上,乔帆顺出事了。

    新建教学楼必须要有地皮,然而南川中学现有的地皮都用完了,再新建教学楼也没地可用了。

    南川中学没有地皮了,但是别人有——正好在学校操场的西面有一大块地,但这块地并不是建设用地,而是耕地。

    要想把耕地变为建设用地,除了要把这些地买回来之外,还要有上面有关部门的批示。

    然而当时的乔帆顺“艺高人胆大”,他在“买”这块地的时候,并没有向上级汇报,而是他自己拍板决定后就直接做了。

    之所以在“买”字上加个双引号,这是因为乔帆顺虽然许诺要买这块地,但他并没有给人家买地的钱。

    这块地的主人叫乔帆风,从这个人的名字上大家大概就能看出来一些情况来——那就是这个乔帆风和乔帆顺之间肯定有某种瓜葛。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乔帆风和乔帆顺是本家,而且乔帆风还是乔帆顺的堂哥。

    当乔帆风听到南川中学要买他那块地时,乔帆风几乎都没有考虑一下就答应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南川中学的校长乔帆顺是他堂弟,人肯定是信得过的;而另一方面,则是乔帆顺许诺给乔帆风的买地价格很高。后来人们才渐渐了解到,乔帆顺给他堂哥乔帆风的买地价格,应该说不仅仅是高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