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第一枭雄》第八十三章河南之害,首在藩王!

    李家商队又往前走了几十里路,眼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了,于是在一片树林旁停下,把所有车辆围成一个大圆圈,作为今晚的宿营地,而后砍柴汲水、埋锅造饭!

    同时派出几名家丁,到附近查看一下,是否有什么危险!

    大灾之年,盗贼多如牛毛,小心一点总是没错的。

    饭菜很快弄好了,薛羽、李岩与家丁们一起席地而坐,享用同样的食物,丝毫没有搞特殊化!

    正吃的欢实呢,项管事突然走了过来,神色略微有点不自然。

    “两位公子,负责巡逻的人回来说,树林里面藏着不少人!”

    “哦,是什么人”

    “不太清楚,鬼鬼祟祟的,恐怕是冲着咱们的粮食来的!”

    ……

    商队一路走过来,途中也遇到过几次小毛贼,都是想偷抢粮食的,不过李家商队人数众多,又带着防身的武器呢,很容易就给打发掉了。

    如今又有一伙人,大晚上的躲在树林中,行踪还鬼鬼祟祟的,十之**也不是善类!

    “羽哥,你我两路包抄过去,将贼人一网打尽如何”

    “也好,先下手为强,不过要摸清对方的底细,千万不要错伤了无辜,营地里也要留下人,提防贼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好,就这么办!”

    或许是经常偷看《水浒传》的缘故,李岩外表斯文有礼,骨子里却喜欢打打杀杀,听说附近有贼人埋伏,不禁喜上眉梢,还把腰间青锋剑拔了出来。

    薛羽就沉稳的多了,想的也更加周全,不过真要动起手来,他却是最嗜血的一个!

    接下来,把人手分成了三股,项管事带着一股人,负责留守营地,保护车上的粮食!

    薛羽、李岩各带一股人,手持着刀枪棍棒,悄悄的向树林深处合围了过去,那里有火光闪烁,贼人们也在埋锅造饭,而且周围未设岗哨!

    看来是一群没经验的小毛贼,应该不难对付的,趁其不备,出其不意,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后生擒活捉,送到官府治罪!

    …………

    “冲啊,生擒贼人,不要放跑了一个!”

    “山贼来人,呜呜!”

    “慢动手,到底谁是贼啊”

    众人冲到了近前,才发现闹了一个大乌龙,原来躲在树林深处的,根本不是什么贼人,而是一伙子灾民!

    大约有百余人,男女老幼皆有,一个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正在生火煮饭,再往他们的锅里看,一点正经粮食也没有,都是野果、野菜、草根之类的。

    突然冲出来这么多人,还都拿着刀枪棍棒,可把灾民们给吓坏了,还以为遇到了山贼呢,大人们吓的瑟瑟发抖,小孩子们哇哇大哭!

    “两位大王,我们都是灾民,身上一点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了,实在没法孝敬你们!

    你们要想杀人出气,就请杀了小老儿吧,还请放过无辜的妇孺,求求你们了,求求你们了!”

    ……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了出来,跪在地上,一边苦苦哀求,一边不断磕头,脑门都给磕破了。

    薛羽、李岩等人很尴尬,本是来捉拿山贼的,结果被当成了山贼,这叫什么事啊

    幸好比较谨慎,没有上来就一通乱打,否则伤了这些人,那就错上加错了!

    “老丈请起来,不要害怕,我们不是山贼,是过路的客商,这都是一场误会!”

    “你们真不是山贼”

    “真的不是!”

    李岩的小模样俊美,亲和力比较强,由他出面解释了一番,总算把事情说清楚了,又见灾民们太可怜了,树林深处也不安全,于是请他们一起回到营地,下令重新造饭!

    “来人啊,多蒸一些米饭,让他们全都吃饱了!”

    “慢着,不要蒸米饭,熬上几锅稀粥给他们喝,每人最多喝两碗,千万不要给多了!”

    “羽哥”

    “这些人饿的太狠了,不能吃太多东西,否则撑坏了肠胃,会闹出人命的!”

    “还是羽哥想的周到,你们还不快去做饭!”

    “是,公子!”

    车上有的是粮食,家丁们一起动手,汲水淘米、砍树劈柴,架上大号的铁锅,很快升起了十几道炊烟……

    稀粥熬好之后,依次分给灾民们,就像薛羽之前吩咐的,大人两碗,孩子一碗,先让他们润一润肠胃,以免撑坏了身体!

    等灾民们喝过粥,略微恢复了几分元气,薛羽、李岩这才二次上前,与为首的白发老者交谈起来。

    “老人家,你们是那里人啊,为何流落至此”

    ……

    “回两位公子爷的话,我们是河南府-巩县-刘家庄人氏,小老儿刘有田,是庄子里的庄头!

    今年开春以来,老天爷一滴雨水也没给,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实在交不上税赋了,这才拖儿带女,背井离乡,想要到外省去求一条生路!

    出来没几天,干粮就吃光了,靠着沿街乞讨,挖草根、扒树皮一路坚持走过来,今天实在走不动了,要不是碰到两位好心的公子,大家伙恐怕就要饿死在树林里了!”

    刘老汉很是健谈,也颇懂一些礼数,显然是见过世面的人!

    可一番对话下来,反而让李岩更加的糊涂了。

    “交不上赋税了,朝廷不是下了旨意,减免河南百姓一年的赋税吗”

    “唉,朝廷的赋税是免了,可是福王府的田租没有免啊!”

    “你们是”

    “没错,我们都是福王府的佃户!”

    福王就藩之时,万历皇帝赐给了两万倾的庄田。

    但是福王并不满足,又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兼并穷苦百姓的土地,短短几年时间,其庄田数量就翻了好几倍。

    不客气的说,河南一个府的田地,差不多都归福王所有了,生活在上面的百姓,自然就变成福王府的佃户了。

    之前说了,为了赈灾,朝廷下令,减免了河南省一年的赋税!

    可这道命令,对于福王的庄田是无效的,佃户们该上交的田租,一点也不能少,遇到了王府里纳妃、生子、过寿之类的喜事,还得额外有一份孝敬才行!

    “小老儿居住的村庄,就是福王的私人庄园,有土地两千多亩,桑树四千多株,还有一大片山地!

    每年上交的田租银,比朝廷规定的赋税高出两倍有余,还要上交丝绸、牲畜、水果、木炭、蔬菜……各种各样的土特产!

    要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全庄上下起早摸黑、辛苦劳作,还能勉强的把这些东西交上去!

    可是今年,王府里面喜事不断,王爷一连纳了三位侧妃,还生了两个儿子,各种孝敬几倍的增加啊,偏偏又遇到了旱灾,粮食颗粒无收,树木旱死无数,庄子里就是砸锅卖铁,也凑不齐今年的田租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