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赵国当官》第七章:旁观者谁?洛阳杨刺史!

    二月初九,县试再覆。

    荔湾县衙之内,李县令带领着师爷巡视完考场来到衙门休息的座亭台处。

    “杨大人……”

    亭台中,已有官员端坐其中,李县令进去后立即行礼。

    石桌前端的一位官员放下茶盏看向李县令,缓声问道:“李大人,再覆可安排好了”

    那名杨大人则是各县巡查考场的杨刺史,可是洛阳派来的大人物。

    李县令收敛心神上前,露出笑容,说道:“大人请放心,下官已然安排妥当。”

    “如此就好,我听说这次县试有一学子得了面覆。”杨刺史目光看向李县令,眉头一挑道:“那位学子现在何处”

    “就在大堂候着,大人可是要下官叫他过来”

    “荔湾县已有数十年未出一个面覆了,就召他过来这里面覆罢。”

    李县令唯唯而退。

    衙门大堂。

    今日天未亮,宋玄就和任立两人乘坐马车来到县衙。

    任立去再覆考棚后,宋玄就留在后堂等候面覆。

    宋玄将考篮里得考牌放在案上,随即在案旁坐了下来。

    他已在堂中等候了一炷香的时间,昨日休息尚可,此间倒有兴致打量着县衙大堂。

    衙柱雕有栩栩如生得花鸟彩绘,大堂中央悬挂“荔湾县正堂”的牌匾,匾额下方未县令审案阁台,阁的正方立有一屏风,屏风上又挂有“明镜高悬”的金字匾额。

    就在他打量之际,李县令走了进来。

    “学生见过县令大人。”

    李县令并不急着叫宋玄立即去杨刺史面前面覆,而是坐在他的太师椅上静视宋玄。

    “宋玄。”

    “学生在。”

    宋玄抬头见李县令眉头微微紧锁,堂中的气氛更加肃穆。在他以为要开始面覆时,李县令的沉沉的话音又传了出来。

    “可准备好了”

    终于要开始了,没有什么比等待更难熬的。

    “已准备好,谨听大人考察。”

    片刻后,李县令还未出声,宋玄微微抬头看向他。

    却巧,李县令也在看他。

    李县令见他面目依旧疏朗,哪里有面覆的谨慎忐忑之色。

    不知道是准备充分,还是根本就不知面覆是怎么回事。要是他在杨刺史面前表现不好,那可是他这个作为主考官的审人不清。

    三年任期还差最后一年了,若是被杨刺史回到洛阳给他按个察人不清的罪,别说升官无望,怕是连这七品县令的位子都得丢。

    这若是丢了官,他还有何面目面对关东父老。赋闲在家,那一亩三分地哪里养得活这一家人。

    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靠药石吊着命。老父令牌还未上灰,怕是会从棺材爬起来打死我这个不孝子。

    ……

    下方的宋玄,见李县令不知何故脸色瞬息万变。

    这时,李县令不由地沉声道:“今日面覆你可得醒着神,刺史大人可在一旁看着……”

    原来如此,宋玄心中的疑惑烟消云散。

    于是,他正襟上前,拱手道:“学生谨记。”

    不一会,他就随着李县令向衙中亭台走去。

    他见亭台四周开阔幽静,停左侧有一株桂花树,枝叶繁茂,右侧一株南天竹,正落落青翠。

    然,宋玄脚步一顿,亭中气氛却是肃穆。

    由远及近,杨刺史见一身穿白布圆领襕衫的学子,再上前,可见此子年约十六,容清举。

    “学生拜见刺史大人。”

    宋玄经李县令介绍后,上前对着那位年约四十身穿绯袍的大人行礼。

    “李县令开始面覆罢。”

    杨刺史发话后,李县令也坐了下来,并让两名衙役将桌案搬到亭前让宋玄坐下回覆。

    “《论语》言性相近,《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孟子》言性善,其旨同否”

    宋玄正襟端坐于案前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