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赵国当官》第七十一章:洛阳王渊之

    今日朱教谕授罢课后,还是一如往常那般让他们作诗,而今日要求作的便是登临诗。

    宋玄独自坐在学舍院中,石案上搁置着笔墨纸砚,纸上已然写好一首登临诗。

    他搁下笔,又想着今年年底便要到南海郡待考郡试,这钱尚未筹出来。他自忖着,这新话本得抓紧时间写出来,趁着《裴少俊墙头马上》繁销的时候刊出,便是最适宜的时机。

    左不过诗会还有三日才举办,虽然不是在城北,但城北离诗会的举办地羊城亦不远,倒不用急。

    相对于宋玄的从容,城北县令与城南县令一早便驱车赶往广府,据说是为南海郡来的考官们接风洗尘。

    饮宴上,广府地方县令徐徐入阁。

    姚县令方踏入阁中,迎面也走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两人相遇后,一同打了招呼。

    “鲍县令。”姚县令对城南县令拱手道。

    “姚县令。”城南鲍县令礼貌一笑。

    守候在楼下的侍从见此,连忙上前恭敬道:“两位大人,请上阁楼。”

    姚县令到楼上与广府的同僚打了招呼便入席,坐定后发现南海郡的考官尚未到。

    不多时,楼下传来脚步以及说话声,有几位身着儒服的中年男子相继走了进来。

    他们都是南海郡来的考官,亦称之为学士。

    他们并未入座,而是站在二楼窗台前站着相互寒暄。

    其中一名学士对旁边的一位学士笑道,“孟学士,久未晤面,甚念。”

    “余安好如初,君近况如何”

    “彭学士,没想到你也来了。”那位孟学士连忙持盏上前,笑道:“彭学士一手行楷写得雍容古雅,圆浑妍媚,在下景仰已久。”

    那位彭学士敬酒一杯,道:“孟兄此言彭某愧不敢当,孟兄的文章气势如蛟龙,才叫彭某钦慕不已。”

    往年这些学士都不曾来参与诗会,姚县令虽然久仰他们的盛名,却是直至今日才得见。

    那位孟学士疑惑地看着阁中一眼,诧异道:“王学士怎还未到”

    “想来是路上有事耽搁了。”另外一名学士应和道。

    举办饮宴的广府长官连忙过去邀请道:“诸位学士快请入座。”

    就在他们转身欲离开窗台前时,忽然有人低声道:“王学士来了。”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连忙将视线转向窗外,往下看。

    姚县令以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亦离坐去到其中一个窗台前。

    阁前大道上,停着一架四轮华盖马车,马车旁跟着是一匹周身雪白温顺的骏马,骏马上稳坐这一位儒雅的男子。

    此时,那名儒雅男子纵身下马。旋即,他走到旁边的那辆华盖轻便的马车旁,阳光将马车照得亮晃晃的,那人便在马车的帘子前恭敬地顿住。

    “那人不正是王学士么”

    “然则,那这马车中坐的又是谁”

    顷尔,王学士掀开车帘,忽然车内伸出一双手,他连忙躬身上前将其扶了出来。

    姚县令见那是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他身穿一身银白儒服,神态甚是江河,颇是一番雍容高华。

    忽然,阁上有人低呼,“那,那不是洛阳的太学博士!”

    “那人真是王学士的父亲王大人”

    “王大人竟然会来此!”

    姚县令听此,心头不由地一跳。

    须臾,一阵脚步声传了上来。阁楼上的人连忙端正身姿,一同走到阁前安静地候着。

    当地的长官当即站在前方,亲自迎接,其他官员紧随其后。

    不多时,王学士扶着王大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下官见过王大人……”

    其余官员也纷纷让行,而一旁的学士见此,已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毕竟这位王大人可是从洛阳来的太学博士王渊之。

    故而,他们在旁边小声议论着。

    “王大人桃李满赵国,在下久仰他的盛名。”说罢,他朝王大人那方拱拱手。

    “王大人松形鹤骨,今日有幸得见。”一人亦是拱手称是。

    “高山安可仰,幸见王大人。”

    ……

    王渊之看向众人,随即颔首道:“诸位不必客气,老朽回乡祭祖之际,听闻广府在此设宴,便来饮一杯。”

    他入席坐定,端起一盏酒轻啜一口。

    姚县令得知这位王大人便是当今的太学博士时,心中的紧张感更甚。王大人的到来,对于当地的学子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机遇。

    他不由地暗暗搓了一下手,看来,此行回去之后,他定然要去府学只会朱教谕一声,好给府学的学子一些提醒。

    突然,王渊之搁下酒盏,从容的声音传了出来,“不知哪位是城北的县令”

    众人听了错愕,纷纷将视线投向姚县令。

    他旁边的同僚扯了扯他的袖子,“姚县令。”

    &nbs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