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赵国当官》第一百二十四章:松岳,可曾考科举?

    “竹箭有筠”宋玄在心中默念,边思忖着此题的由来。

    竹箭,江南诸山皆有,其中又数会稽所生最精。其高者不过一丈,竹节三尺,尤坚劲。

    他取过草稿,提笔蘸墨,下笔挥就“筠”字。关于“筠”字,宋玄目前只联想到汉代郑玄所作的注,筠为“竹之青皮也”。

    宋玄搁笔在案,又喝了些水。心里想到,竹无心,其坚强在肤。

    而《礼记礼器》篇章中有言,“其在人也,如竹筋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内无怨。”

    正当宋玄想到此处时,考场的云板声响了起来。这是到了郡试第一场的最后半个时辰,考钟响过之后,考场又恢复安静。

    怕是只剩下考生写诗的落笔声了,当然亦少不了叹息和吸气的声音!

    宋玄不得不将心思专注在此题,诗题出自《礼记》,只要联系“竹”与“君子”写一首咏物诗,应当不会出错。

    他在心中构思着,他是全然可以借题咏竹。箭竹经冬不凋的风采,以及岁寒益劲的气节,不正是君子正气

    人之得礼,亦犹竹之苍劲也!

    说到咏竹诗,宋玄最熟悉的莫过于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诗执着有力,以竹之顽强,言人之刚正不阿,本是极好的咏竹诗。

    然而,宋玄确实不能够将它用在此题上。

    因为“赋得”二字,郡试中所写的诗乃试帖诗,要求作的是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诗。而《竹石》是一首七言绝句,宋玄注定要再花心思去琢磨。

    猛然之际,他突然有了灵感。

    思虑再三之后,他决定动笔写下这首《赋得竹箭有筠》。

    “东南生绿竹,独美有筠箭。枝叶讵(ju)曾凋,风霜孰云变。

    偏宜林表秀,多向岁寒见。碧色乍葱茏,清光常蒨练。

    皮开凤彩出,节劲龙文现。爱此守坚贞,含歌属时彦。”

    宋玄下笔,连成一气,不多时一首咏竹的试帖诗跃然纸上。

    写罢,他又仔细审视一番。试帖诗要求用韵自然,对仗工整,其中,最难以把握的还在于用典。

    用典故又讲究个熟事用之生新,僻语用之无迹。当然也得注意,诗中的典故若是连考官都不知其出处,则是用典冷僻,名落孙山!

    诗中的“东南”,宋玄取自《尔雅》当中的,“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箭竹焉”。而“龙文”一典,则语出《史记》,“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故而取意以示坚贞不屈。

    “爱此守坚贞,含歌属时彦”,包而不露谓之含,时彦,犹言时贤,是为当世有才德的高士。

    宋玄写下这首诗,不过是借竹之坚韧,喻君子气节。

    他将试帖诗誊写一遍之后,郡试第一场的时间也剩余不多。不少考生已经交卷离开,宋玄亦不多留,提起考篮交卷出贡院。

    在考场坐了一日,宋玄出来时,脑袋胀得很。只觉得所有的精力已用完,连步伐也跟着不稳,只得顺着人群走向大门。

    “景略。”

    隐约之际,宋玄恍若听闻有人叫他。

    “景略,真的是你。”裴希拎着考篮快步上前,喘了口气,“方才,我见着背影,一直说是你,可怀信则不信。”

    “裴十二,方才隔得远,我不确定罢了,哪有不信。”赵怀信上前,对宋玄道:“景略,你别听他胡说。”

    宋玄顿住脚步,回头看到他们,一愣笑道:“真巧,你们也出来了。考得如何”

    裴希与赵怀信相视道:“这,这可得看主考官的批复。”

    “不错,咱们又何必多虑。”宋玄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随即一行结伴出贡院大门。

    &nb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