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三水有心绕开他们,却隐约听见另一条路上脚步声更多,大概是秦王在那边。白日已经出了刺杀的事情,晚上她更不好冲撞,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再说了,其实白子楠这边的路更近些。思来想去,汝三水还是决定使自己惯用的方法,隐匿了身形,和这对鸳鸯借道。
这就免不得要听几句打情骂俏的酸话了,汝三水也是无奈。
姜文矜听了白子楠的话,不知道在斟酌着些什么,凝眉一会儿,点了点头。
白子楠咽咽嗓子,又犹豫问道:“那……先前怕失礼,未曾问过,你多大了,可曾取表字”
“十六岁,未字。”
她还尚待字闺中。他眼睛一亮,喜上眉梢,便斟酌着温言道:“姜文矜这名字书卷气了些。我初见你时,亦歌亦舞,尽态极妍。以后我叫你妍儿,好不好”
好在姜文矜并不十分在意,直接就同意了。
汝三水小心地从旁边走过,捂着耳朵,还尽量不挨着他们。可是那个姜文矜却突然一抬眼,紧盯住汝三水。
汝三水一凛,心道:“这丫头看得见我”
果然是看得见的,下一秒一枚暗器就甩向了汝三水。
这东西甩得没什么水准,速度慢,准心也差,汝三水随手就接住,也不再隐匿身形。
白子楠把自己的轮椅转过来,看见汝三水正把玩着手里那个“暗器”,那是一只鸡血白玉的簪子,形制是一朵玉兰花。
汝三水啧啧称赞:“这玉用的好,当做花瓣的脉络,血色一点也没浪费。就是当暗器很浪费。”
姜文矜急道:“还给我!”
白子楠辨认了一会:“我知道你,你是江珩身边的人,这是……”
汝三水把簪子丢回去,赔笑道:“路过,路过。”
姜文矜刚才情急,就把这簪子甩了出去,然后才反应过来自己丢的是要紧东西。没想到汝三水什么话都不说就丢回来了。
她揣好簪子,问道:“路过何必这样鬼祟我见一道黑色的人影经过,还以为是什么妖物。”
黑色的人影她方才是隐去身形的,又不是单纯地外放了魂雾。再说此时是夜间,没有日光的映照,她就算仅仅只放出魂雾,在平常人眼中也是难以察觉的。
汝三水没有说破,只笑道:“姑娘这眼睛尖。我也可以直接借道,这不是不想打扰二位的雅兴。哎,我都是捂着耳朵的,没想偷听。”
姜文矜又发问:“你从什么方向来”
姜文矜这一问,白子楠也警惕起来:“我刚刚从秦王处离开,才走了这条路,你是从哪里过来”
汝三水听话音不对,这是把她当杀秦王的刺客
她还没开口,就听见身后江珩的声音:“白兄怀疑我的人,是在连带怀疑我吗”
汝三水回头看着江珩,他居然跟过来了。
那张脸是那么的熟悉,但其实气质一点也不像梁乾。梁乾跳脱,傲气。江珩清润,稳重。
一个说完要护她,就抛诸脑后,基本的信任都谈不上。一个说完要护她,就真的完全信任她,维护她。
汝三水觉得自己好像能够解开这个心结了,因为遇到了该遇到的人。
白子楠作揖,声音和缓:“江兄误会,我没有这个意思,但毕竟她是你新招揽来的人,今日诸事繁多,家贼不好不防。”
江珩也作揖:“家贼自然要防,但白兄也莫忘了,你是客人。这些事情,留给我们江家自家处理就好,你安心做客,不必费心。”
客人,就是外人。白子楠无奈苦笑:“那是自然,您请便。妍儿,走吧。”
姜文矜推着白子楠离开,没几步远,白子楠又看似语气随意地补充了一句:“最后奉劝,江兄不要忘了她是什么人,养虎终为患。”
汝三水看着那两个人的背影,又看了看江珩:“他知道我是孑三娘”
江珩:“现在看,多半是知道了。之前他就和我说看你眼熟,肯定去查过。”
汝三水点点头,又说:“那姑娘不普通,我使了手段,她却能看见我,而且在掩饰自己能看见。”
江珩想了想:“世间能人异士众多,或许是凑巧。”
汝三水:“但愿吧。”
二人一同往泽院走,没有
猜你喜欢
- 三宫娘娘
- 端木夏美为了救好友,被至尊神器带到了异界,进入刚死不久的北国公府废材傻子小姐的身体里。从此废材逆袭,一晃变成绝世天才 天阶丹药,举世哄抢?不好意思,姐的天阶丹药都是我宠物的储备粮 至尊神兽,凤毛麟角?呵呵呵,姐来旅游时自带了异世至尊凶兽 各种异火,万金难求?啧啧,我这个小火苗是珍贵的变异种诶 斗渣姐
- 三三娘
- 这是一个关于面瘫攻和炸毛受的故事 这故事有个棒打鸳鸯的凄惨开头 他带回来的第一个女人,被自己儿子扮鬼吓跑了 第二个,被剪掉头发气哭了 第三个,被撕破连衣裙哭晕了 第四个 杜唐掀桌:施译你这兔崽子到底是来给老子当儿子的还是当大房夫人的!管得也太宽了吧—杜主编不幸一语中的,其异性恋的可能性,卒,终年30
- 三三娘
- 娘口三三周
- 从见到她的第一眼,傅知安便知道她是自己逃不开的劫,迷失在她设的“陷阱”里,走不出退不回,而这一切,他都甘之如饴。
- 靓孑
- 孑与2
- 《唐砖》简介 梦回长安,鲜血浸染了玄武门,太极宫的深处只有数不尽的悲哀,民为水,君为舟,的朗朗之音犹在长安大地回绕,异族的铁蹄却再一次踏破了玉门关,此恨何及 坟墓里的李世民眼见子民涂炭,该发出怎样的怒号?栏杆拍遍,只能见九州陆沉 胸中也充满郁闷之气,恨不能跨越历史长河,摘飞星,揽日月,让乾坤倒转 也
- 澹台孑
- 水千丞
- 孑与2
- 我们接受了祖先的遗产,这让中华辉煌了数千年,我们是如此的心安理得,从未想过要回归那个在刀耕火种中苦苦寻找出路的时代。反哺我们苦难的祖先,并从中找到故乡的真正意义,将是本书要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