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玺》第十八章 观海楼

    卫康一怔,转过头看向白衣书生,却见他开口道。

    “侯爷可还记得当年那些事。”

    “先生是指”

    “五年前。”

    “五年前呐......”

    卫康看着城中来来往往的百姓,每个人早已没有了当年初来西凉时那种麻木的表情,这位白衣军师的到来,或许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西凉,但是能让西凉休养生息五年,至少让这片死气沉沉的凉地有了一丝生机。

    “我当然记得。”

    “当年先生因科举舞弊之事,惨遭牵连,还好首辅柴大人不忍埋没先生之才,将先生送往我西凉,若是当年柴大人把你送到北边,我可不会像那位李将军一般客气,只是眼馋却不敢动,早就带人去将先生抢过来了!”

    白衣书生闻言苦笑,摇头道:“将军说笑了。”

    “我并非说笑,”卫康表情突然很严肃,认真的看着白衣书生道:“西凉真的很需要你。”

    白衣书生默然,随即洒脱一笑道:“侯爷,不过在下觉得,如今大乾,更需要我。”

    卫康揉了揉眉心,有些疲惫道:“先生...说吧。”

    “侯爷,在下也是回到西凉方才明白侯爷的用意。侯爷在赌,杨老太傅也在赌,虽然在下很不喜欢将输赢托付给不确定的东西,但是看来有的时候,必死之局仍是需要靠赌,方能解开困境。”

    “所以,先生有什么打算”

    白衣书生看向北边,缓缓道:“若是强撑,凭在下和西凉侯,勉强能拖住西魏十年左右。这还是在朝堂钱粮能源源不断运往西凉的情况下。”

    卫康微微点头,又摇头。

    “那将是个天文数字,如今国库怕是无力承担,幸好这些年西凉还算有些收成,不过若是真打起来,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我说的十年,只是最理想的状况。而实际情况下,若是西凉战事蔓延五年以上,或许朝堂之上,便会有所动作,势必将这重担压至百姓身上,加上中间看不见的层层盘扣,若是再碰上个饥荒之年.......大乾必乱。”

    卫康无奈的叹息道:“内忧外患吗,先生何必吓唬卫某。”

    白衣书生笑道:“所以,西凉不能再乱,至少要再给殿下五六年的时间。”

    “先生直言吧。”

    “我将去北齐。”这位白衣书生一脸平静。

    “北齐”卫康一怔。

    “没错,”白衣书生点了点头,继续道:“如今能救大乾的,不在自身,而在于北齐,只要能说服北齐朝堂,对西魏用兵,哪怕只是重兵压境,也要震慑住西魏,使其不敢有所作为。并且还要防止北齐与西魏联合,同时进攻我大乾。”

    “而自古以来,这种求稳的方式,一般都是和亲。”

    卫康皱眉,声调突然拔高道:“大乾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下知道,”白衣书生仍是一脸平静,“所以才要在下过去。”

    “西凉.....也离不开先生。”

    白衣书生挥手打断了卫康的话,缓缓道:“大人,西凉已经不需要在下了。”他用着肯定的语气加重话音道:“不再需要了。”

    “西凉只需按照你我拿定的方略继续前行即可,大乾的未来,终究是在殿下身上。”

    “这些年我们为了殿下呕心沥血,总算是成功了,万万不可前功尽弃。”

    “安定的西凉,不是我这种魑魅魍魉该待的地方,我本就是个死去的人,那阴谋诡计叠出的北齐朝堂,才是我应该呆的地方。”

    卫康怔怔的看着面前这个白衣书生。五年前他初来西凉,自己还有些看不上他,谁知一番夸夸其谈之后,只朝西魏递出三封信,便搅的整个西魏宫廷朝堂混乱不堪,而其写下的‘定凉策’,更是让这片死寂沉沉的凉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而如今,天子初定,这位几乎算是最大的功臣,便要赶赴北齐。

    “大乾之未来,在于殿下,既然侯爷与太傅大人都敢赌,那么在下也不妨豪赌一场。”他露出洒脱的笑容,看着卫康道:“呆在西凉,不过是成为西魏的一颗绊脚石,用些力也就踢开了,而在下去了北齐,便能成为西魏的眼中钉,肉中刺,即便要将在下拔出,也非得将自己弄得鲜血淋漓不可。”

    听着这毛骨悚然的话,卫康默默开口道:“先生已经下定决心了”

    “侯爷,三岁定八十,这句话还是你教我的,既然你我都相信殿下定能成为一代英主,那即便是舍了这身性命,又算什么”

    卫康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在寒风中吹的有些刺痛,他转过头,似乎是不愿意让这位军师看到什么。

    “只要能有这五六年时间,西魏在想动手,也得等到十年之后,在下一一人之力,若能拖得大乾十年安定,自然是值得。”

    “你可不能死,你说过,将来是想要做帝师的。”

    白衣书生闻言笑道:“那的确是在下此生最大的心愿。”

    卫康长叹一声道:“我会给那位李将军修书一封,先生可先在北地手机消息,再做打算。”

    白衣书生躬身行礼道:“多谢殿下。”

    “何时出发”

    “明日吧,在下孑然一身,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

    卫康转过头,看着白衣书生,两个眼睛死死的盯着他。

    “侯爷,这都是为了大乾。”

    卫康怅然,狠狠的一巴掌拍在书生肩膀上。

    “走!陪老子喝酒去!”

    白衣书生顿时脸色发苦,满不情愿的被卫康给拖走了。

    第二日夜,一辆缓缓驶出城门,渐渐消失在风雪中。

    卫康独自站在城楼之上,默默的看着那辆马车消失在黑暗中.....

    你啊,早就已经是帝师了。

    身后黑暗中传来微弱的声响,卫康耳朵一动,开口道:“都安排下去了”

    “已经将北齐所有情报网都交付军师大人,并且暗中派了兄弟们跟随左右,确保军师安全抵达北地。”

    “嗯,”卫康淡淡开口道:“到了北地,便只挑个自幼在北齐长大的兄弟跟着,其余人都回来吧,另外军师的新身份,也得尽快布置妥当。”

    “另外,观海楼传来了一封消息,请侯爷过目。”

    卫康眼中精光一闪。

    终于来消息了吗。

    .......

    东临城侧,大海之上。

    古有诗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东临城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

    东临城位于大乾最东侧,毗邻大海,藏风纳海,位置极佳,是一座天然的海港。

    不少海外商客往来多会于此,这里便逐渐成为了一座极富异域风情的城市。

    东临城不仅以商闻名天下,在大乾人心目中,东临城更出名的,还是还孤悬海外需要乘半日海船方可抵达的观海楼。

    用武道圣地来形容这地方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近百年来,从这走出的侠客,几乎个个都能名震天下。

    观海楼上,一个曼丽的身影站在九层高塔的塔尖之上,海风微抚,衣襟摆动,好似仙人下凡。

    那女子脸上蒙着一层面纱,看不真切,不过从那秋水般的双眸可以看出,定然是个美人胚子。

    她抬起长萧吹动起来,以苍凉清幽的萧声洗净大海潮声,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又如细雨连绵若有若无,最终一首曲散,天地间只剩一片寂静。

    “好!”一个少年轻浮的声音打破了这一刻的平静。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