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玺》第二十五章 问答

    “因此,殿下现如今,其实无需太过忧虑。这些人对殿下说的,殿下也只需牢记心中即可。”

    “治天下者为君,然乱天下者亦为君。”

    “乾史有记载,太祖当年一扫天下,雄霸中原。但晚年亦曾对臣下言‘马上得天下易,马下治天下难。’因此,所有人对殿下的期望,对殿下而言,则是只需去用心去学,去学怎么做一个好皇帝即可。”

    赵广源听到这话,只觉得如醍醐灌顶,这些日子所存在心中的疑虑如阴云般一散而空。整个人也不自觉的坐直了。

    “那我要跟谁学”赵广源认真问道。

    于永丰闻言脸上带着微笑,同样反问道:“殿下有何志向”

    赵广源顿时皱起眉头,愁眉苦脸道:“我.....我在凉地便被先生问过,我....我写的是....”他抬起头,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道:“是有吃不完的红烧肉。”

    于永丰先是一愣,骤然笑出了声。

    “殿下果真质朴。”

    赵广源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殿下,”于永丰正色道,“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殿下日后乃是一国之君,殿下的心思,便是我大乾的心思,殿下的志向,便是我大乾的志向。殿下一念所至,乃百万王师剑之所指,亿兆黎民心之所向。是故治天下者需以天下之心为心,殿下若是想有那吃不完的红烧肉,便不妨以此为志,若是真有一日能让这天下之人都能餐餐吃上红烧肉,那殿下自然便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了。”

    赵广源楞道:“这样也行”

    于永丰大有深意的看着赵广源,沉声道:“古往今来,从未有哪位君王做到过。”

    赵广源陷入沉思之中,又突然开口询问道:“那我该怎么做.....不对,是怎么学”

    于永丰微微一笑,一甩长袖,朗声道:“古之圣者,并非天生圣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殿下只需以史为鉴,熟读经书,自然会知晓其中道理。若是我今日教给殿下,那这些便不是殿下自己的道理了。”

    “治国难,殿下如今心中有些惶恐,微臣也能有所感触,但殿下须知,自古皇朝之中,无论是千古一帝,或是盛世之君,其实都是有些相似的。”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是自贤。无论是三皇五帝,亦或是历代圣君,实际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缺点,这些事史书亦有所记。但他们无论是谁,都是知人善用,选贤取才,方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代盛世。”

    赵广源听得入神,只是两人说话间,天色也是渐渐昏暗下来。

    有下人匆匆来报,说是吴长起已经缓了过来,此刻已经起身,在书房候着在。

    两人对视一眼,均觉得时间过得有些飞快,心中都有些微微不舍。

    对于永丰而言,这位殿下与之前的几位帝王都不一样,他已经微微有些能理解,为什么杨老太傅能下定决心去立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皇子殿下登基。

    而对赵广源而言,则是终于有人不再是去为他做什么,或者说,逼着他去做什么。他心里清楚,明白,无论是卫康,还是杨老太傅,亦或是慷慨赴死的梁鸿云,他们都是为自己好,能感受到,但是他们并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感受。

    或者说是,他们考虑过,但大多选择了忽略。

    天子无情,或许他们认为,以这种方式,才能让赵广源尽快的成长起来。

    而于永丰今日一番开导,总算是解开了这么多天,赵广源心中的心结。

    两人又对视一眼,赵广源有些依依不舍的站起身,于永丰也同样站起身道:“时辰不早,想来殿下是要尽早回宫。今日殿下能来祭拜恩师,微臣心中不胜感激,还望殿下牢记今日之志,无论是为了恩师,为了天下百姓,亦或者说是为了殿下自己。”

    赵广源心中一凛,努力回忆着先生与别人行礼时的模样,郑重其事的朝着于永丰行了一礼。

    于永丰则是连忙让开,连连推辞。

    临出门时,看着赵广源有些孤瘦的身影,于永丰眼神微微一闪,突然开口道:“殿下稍等。”

    赵广源疑惑的回头看像于永丰。

    只见他深深吸了口气,朝外喊道:“你先去吧,殿下吃个果子,马上便来。”

    听到外面小厮的声音越来越远,于永丰低着头将赵广源拉至身侧,在他耳边低声道:“殿下记住三件事。”

    赵广源看他如此谨慎,一时间也是屏住呼吸,仔细听着。

    “殿下此番回宫,切记三件事。”

    “其一,今日靖安公所为,并非是如他人所想,想给殿下个下马威,而是在于吴长起此人左右摇摆,徐国公此举无非是替徐家、替太后出口气罢了,震慑一番那些个对徐家不敬之人。并且殿下日后也许小心防备着吴长起。”

    “其二,殿下在宫中可谓孤立无援,若是任何人接触到殿下,想给殿下无论是什么消息,切记小心防备,若无能相信的信物,即便是平凉候的消息,也许小心防备。”

    “其三,”说到这,他眼中也闪过一丝疑惑,不过还是继续道:“这第三,微臣心中也并不十分肯定,但还请殿下务必小心戒备着杨老太傅,至少在这几年内,殿下万不要违背杨老太傅的意思。”

    赵广源有些惊鄂的看着于永丰,却见他继续匆匆道:“殿下,若我是平凉候,无论是任何情况下,都会至少给殿下安排个能出谋划策之人,但直到现在,殿下仍如被平凉候丢弃在这京城一般,不理不问,只是放手交给了杨老太傅。这些年微臣也关注过平凉候,谋定而后动,此举实在是不符合他的做法。所以......”

    赵广源努力的去记下这些话,将他们藏在心中慢慢咀嚼。

    “殿下,”于永丰声音突然拔高,眼神中带着深意笑道:“这果子虽然有些苦,但吃下去,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吴公公也已经在书房候着了,殿下也不要贪吃了,快些走吧。”

    赵光源看了眼外面的天色,抓着桌上的几个果子,塞到怀里,一脸紧张的出了门去。

    直到脚步声越来越远,于永丰仍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于大人可否告知在下,方才与殿下说了些什么在下回去也好和太傅交代。”

    一个声音自门外忽然传来。

    于永丰抬起头,一脸真挚的看着窗外,笑道:“这.....恐怕有点不方便。”

    “哦”

    外面声色明显冷了下来,于永丰这才看起来有些不好意思道:“好吧,只是阁下切勿传出去了,殿下方才走之前,突然拉着在下问道.....京城里的哪家红烧肉好不好吃,与西凉相比有什么区别,在下.....在下.....”

    那外面的人明显膈应住了,不一会便没了声音。

    屋内外一阵寂静。

    “殿下.....”于永丰盯着那微弱的烛火,喃喃道:“希望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