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梅罗时代》第十七章 尊严(上)

    一秒记住【书迷楼 tw】,!

    马上就到鲁能潍坊杯了,这里插播一下李耀天和李耀国的故事。

    这一批性格各异的8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们特殊的故事,就是这些特殊的故事才造就了特殊的他们!

    说起李耀天和李耀国兄弟俩就不得不从另外一个故事开始说起!

    “文ge”后,为了培养大批现代化人才,邓小ping决定于1977年在全国恢复高考。一年后,他又决定恢复向国外选派留学生,著名的80年代出国潮从此开始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在神州大地上,国门已经打开,虽然护照审批还非常之严格,但总比从前根本不让出去要好得多。

    这时,有亲戚在欧洲的人纷纷接到旅居欧洲数十年的老华侨的邀请,开始办理依亲手续,这就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踏出去的中国人。

    80年代初那几年办理去欧洲的签证还是比较容易的,中国开放了,欧洲也表示欢迎,抱着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与一种神秘感,他们愿意让中国人来欧洲看看,可是随着来欧洲的中国人都是有来无回的情况,逐渐的欧盟开始对中国护照采取了一些严格的措施,比如说门槛提高和手续复杂了,如此一来,去欧盟不再容易,但需求又大,偷渡便应运而生。

    1983年在庞大的偷渡大军中,年仅19岁的李振华就是其中一员。

    李振华初中毕业的时候已经17岁了,由于当时那个年代初中上重点高中的指标实在是太少了,全班就只有2个名额,而李振华以第三名的成绩落榜了。

    那个时候由于洋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很强烈,很多有知识的年轻人对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充满了向往。毕业后李振华和很多人一样被分到了济南的一家国企当车间工人,车间里很多都是没有念过书的大老爷们,而李振华算是车间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了。

    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收音机,大家平时大部分的消息来源靠的都是报纸,而专门给大家读报的人就是李振华,每天读各种各样的报纸让李振华萌生了偷渡去欧洲的想法,人权,自由,和平,而不是每天过着上班,吃饭,睡觉的三点一线的生活。

    所以他开始偷学英语,寻找去欧洲的各种方法,哪怕是偷渡他也在所不惜。

    终于有一次他的一个初中同学王家伟跟他说他有一个亲戚在西班牙开了一家中国人的工厂,问他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偷渡去投奔他的亲戚。开始李振华对一年多不沉露面的王家伟操持着怀疑,不过在问了他一些问题后,王家伟都对答如流,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慢慢的李振华也就开始相信了王家伟,特别是王家伟给他介绍了其他一同准备偷渡的济南老乡后,李振华变得深信不疑。

    受过专业培训的王家伟当然不会被李振华的小问题给问倒。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