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第一部 煮海 第十一章 废穿的朱重八

    一夜无话,次日便再次召集流民人众,开始一一规划安排:

    众人先规划出菜园、水塘、盐池地点,分作三组,各人平整土地、开挖水塘,时下正在五月之初,上点紧今年还能收茬庄稼,或豆菜啥的。老少人等到粪池、旱厕地方或周边收集土硝。

    刘二祖和吕祖安去虎山、龙河一带拜访几户积善人家。这些人家基本都是本土豪强、大户。因着明教在本地势力不小,自然要纠结扶持。加上行善乃快乐之本。

    嗯,这话其实很虚伪。直说吧,大凡豪强,不论暗地里多少巧取豪夺,至少明面上,还要经常做些修桥铺路、赈济灾民、护佑乡里的慈善事情,这样的大家族才能在乡里代代生存下去。

    至于那些真正把“为富不仁”写在脸上的家族或人物,只能说他们根基浅薄,不晓道理。其实无论古今,无论任何风吹草动时,都必然先要拿他们开刀祭旗的,还想富贵传家呵呵。

    第一家在龙河南岸,院子靠河岸,建有一个码头,这就一户靠水运发家的。

    主人家姓朱,说起来也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因为老爷子原名朱重八,本是个苦哈哈出身,小时侯逢上欠年,被家人施给寺庙当了沙陀。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世道乱了,连和尚都没饭吃了。二十五岁的朱重八就还俗,参加了个姓郭的义军,攻打濠州。

    起义这种事情,一般都要有官府镇压的剧情铺垫的。朱重八所在义军遇到官军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朱重八当时被敌军打伤,晕死过去。等他醒来后,却发现战场虽然还是战场,但却不再是他熟悉的那个战场了。他的对手不是大元,而是大金。他的上司也不再姓郭,改姓魏了。

    朱重八和尚出身,颇信鬼神之说,面对这种明显的战场“穿越”行为,表现得浑浑噩噩,真的以为自己是脑袋受伤走魂的缘故。何况在他看来,管你是谁、姓啥,给俺吃粮就行。

    此后朱重八摇身一变,被金国抓了壮丁,又随着金主完颜亮的军队攻打南宋,据说曾经抄掠到不少财货私藏身上。更加走运的是,他还在滁州顺手掠了一户郭姓人家的干闺女马氏。此后虽然完颜亮在采石矶被宋将虞允文击败被手下将军们割了脑袋,金**队更是连续打了不少败仗,但朱重八本人却带了马氏娘子安然北返。

    再等到战事尘埃落定,作为废帝海陵王曾经率领的部队,毫无意外地被解散安置为民了,朱重八就近被安置在岚山。从此老朱就娶了那马氏当家,在此成家乐业。

    他家马娘子很是精明,劝他利用手里掠来的私财买些舟船营运。家业就此生发起来,于是求了莒州名士帮他改名叫朱元璋。

    后来明教找到他家,朱元璋仿佛记得自己前世的义军就是明教背景,没想到转世今生,依然会遇到明教的组织。两世为人的朱元璋自然晓得明教厉害,一边奉承少些麻烦,一边也能借势多做些营生。所以一拍即合,这岚山流民营几乎有三成费用是他家出的。

    此外,朱元璋又在龙河边上也搭了个粥棚,用来赈济灾民。据说他家中诸事多是当家马氏拿主意,老朱一般不做掺乎。只是象条老狗一样守着这块虎山的营盘,保一方平安而已。

    除了老朱穿越这种事情不为人知晓外,他的发家过程却是一板一眼地被刘二祖一路说给吕祖安听了。

    吕祖安非常好奇,莫非重八先生也穿越了那么将来他还有机会当皇帝吗

    吕祖安不觉得朱重八是个好领导,就凭他“以农为本,和片板不得下海”的国策,就生生让汉家错过了文明发展的机遇期。说不得,既然吕某人比你老朱更懂这些,那你就继续呆在岚山“以农为本”,当你的地主去吧。

    吕祖安之所以敢于在老朱头上嚣张,那也是有理由的。甭管你老朱前世多显摆,可今世并没有把前世的荣光一起穿过来。按照网络语言来说,老朱的穿越绝对属于穿越族中的败类,属于最不吸引读者眼球的“废穿”族。

    他的前世社会文明并没有比今世更加先进,甚至说要更加落后才对。经过蒙胡百年散漫统治,以及理学“圈养”,老朱的前世今生都没能活出“代差”来,那他又凭什么去改变这个世界

    个人的才能和运气吗诚然,老朱如果继续在军中打拼,以他的个人能力、魅力、运道,以及所谓的“王八之气”,或许真能获得改变这个世界的权力。奈何他遇到了海陵王这种倒霉废帝,也遇到了金世宗这种开挂的皇帝。随着海陵王的势力迅速被清算衰落,老朱还没来得及在军中展露头角,就早就给洗出去了。龙困浅滩呐,他朱重八又能如何呢

    老朱能在前世打天下,是因为他最初的对手也是一批同样出身的苦哈哈,大家矬子里面选将军,彼此练手、切磋,比的是谁家的学习能力更强些。

    凭老朱的聪明和运道,他能胜出其实不足为奇。等到他开始有志于天下的时候,他的队伍已经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具备了真正横扫八方的实力。

    而当年风光无比,满世界开挂的蒙胡,经过百年**堕落后,早已不堪一击了。甚至“政令不出大都七十里”,都已经成了大元皇朝的标配。

    这才是农民义军出身的朱重八能够席卷天下的最大依仗。而这一世的朱重八,能够凭借自己个人能力、运气发家致富,称豪一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因此,吕祖安其实也没有就此小瞧老朱意思。他只是好奇,老朱穿来了,那么他的那些家庭关系是否也一起带来了此马氏还是彼马氏吗另外,他的大明朝又去哪了

    这次出来接待刘二祖和吕祖安的,却是老朱家里的大朗朱标。大约三十几岁,甚是精明干练。刘二祖将流民营的近况说了一下,朱标果然就很感兴趣,一个劲地表态要去观摩一下。

    至于借贷一事,那是无妨。老规矩出三成,因为担心吕祖安的一百贯没法营生,又建议将募资本钱提高到一百五十贯。所以他家就出五十贯了。

    利息方面倒是无妨,只是一条,若有产出,万万不可少了俺家采买份额。若有需要采购,也万万不可忘了俺家采卖份额。总之,生意的路子要给俺家留一条,至于多少,倒是不拘。

    俺朱家讲究以德服人!既然俺们能帮助的不大,自然俺们索取的也就不多。朱标这话说的相当大气,不过他若晓得眼前之人就此篡了他朱家的后世大明江山,此时不知又会想做点什么

    一句话,成交。当日中午就留下吃了点午茶、点心。然后北上虎山,那儿有两户地主。

    一家谭姓,一家马姓。据说两家世代通家之好。两姓嫡系的子弟间,若单论血缘浓厚,反而要超过两姓的一些旁支。果然就在谭员外家坐定不久,一会那马员外也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