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录》第二部 干戚 第四十八章 保利超市

    总之,随着岚山经贸的高速发展,岚山商品的价格在不断竞争中下浮。此外,为了扶持南北两朝的地方工商业发展进步。大明在宋金各地开设的“保利椎场”也纷纷开业。

    为了与南北两朝官设的各地“椎场”区分,吕祖安将新型的“保利椎场”称之为“大卖场”,并正式命名为“保利超市”。要说营运模式倒是与当时宋金之间开设的椎场有些类似,买卖的同时就把商税一起收了,然后移交给地方税吏。

    但是这个时代的两地椎场,朝廷管理异常混乱。不但双方尺码、度量不一,而且贪官污吏上下其手,两地商贾被煎熬的欲仙欲死,椎场制度除了两朝官府还有兴趣维持,民间早已避之如虎。最后椎场还在营运,但主要却成了商贾们在探听南北市场虚实地方,椎场外的走私贸易才是主流。

    话说吕左使特意要新改个“椎场”名头,不就是因为南北两朝的所谓“椎场”已经臭名远播,口碑太烂了吗但是这却否定不了大宋“椎场”制度设计的先进性。事实上,若是把官方介入的那些肮脏东西剔除掉,大宋“椎场”制度的设计,又与千年之后的超市大卖场,能有多大区别

    “保利超市”剔除了官府因素,完全由民间参与发起,交易中更不存在各种强制措施。这自然不会让历来讲究雁过拔毛的地方官吏舒服,奈何人家有大明罩着,谁会吃饱饭撑的招惹麻烦

    更何况,随着“保利超市”营业规模的庞大,商税这块其实已经超出地方预期了。有这大头支撑,“保利超市”所到之处,地方官府不但不会为难,反而要优容关照,安全、物流全无问题。

    随着“保利超市”的人气逐渐聚集,出货快,进货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岚山商贾们纷纷高举吕左使关于“保利超市要造福当地民间”的最高指示,四处扩张、建设新的超市网络。

    谁跟钱有仇啊所以,比吕左使的最高指示还要高的,肯定是孔方兄对你的青睐。

    总之,各地“保利超市”都争先恐后在当地搜罗地方特产,培育地方工商制造,组织地方货源到处发送,互通有无。总之跟着俺们的渠道跑,自然有你们的彩头赚。

    不过“保利超市”也要生存的,所以想要进入超市系统,一下子在几十个地方超市里同时铺上货的话,你需要先花一笔进场费,然后才能把自己的货品打进超市系统来。若是卖出了产品大家三七分润,有时你三我七,有时你

    七我三。全看你的东西好坏,以及市场认不认你!

    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商品全给你摆放在一个位置,说是便于客商选购对比!

    这不是要了商贾的老命了吗不但货要好用,还要好看,还要便宜,还要好听,最好还要名人推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后果就是,大明商贸的整体规模、水平迅速被被推上又一个全新的高度。

    至于大明每年朝贡给金国皇帝陛下的贡品,就计划在中都的“保利超市”里交接。其实就是给了小皇帝发了一张金卡,而且可以在三十万贯的范围内随意刷卡,记账消费。

    因为有了宫廷消费的事实,中都的保利超市在安全、广告、形象代言人等费用就全免了。

    到洪武九年,大约只用了三年时间,类似“保利超市”的椎场就在中都、汴梁、洛阳、临安、建康、平江等大都市里陆续开张。自家的岚山、曲阳、北神、利国、清河那就不用说了。

    甚至内阁计划在大明每个府治都要开出分店来。南朝的明州、福州、台州、襄阳、成都、泉州、荆州、扬州等地也不会放过。大金的长安、太原、大名、许州、顺昌要不要开当然要开了。

    保利超市所到之处,也就是保利钱庄的触角之所。岚山东西好用吧想买吧想进货缺寸头啊没关系啊,俺帮您,月息一分二分而已。

    喔,您还有好东西想卖给俺呐可以啊,有啥要啥,绝对不比别家出价低。

    啊您嫌银钱来回运输麻烦不用,拿着这个。

    这啥这是银票啊。几十、几百、几千、几万贯都行。大金、大宋、大明,随便找哪个钱庄、银行都可以。您把银票给他,就能拿到金银铜钱,想要哪种也随你。方便不是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