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蜃楼》第一卷:气撼东海 45.百岳倒悬一品莲 翘首望山是武夫

    本是龙虎池中鱼,依山听道生灵气,山中甲子千余载,朝代更替十余代,终被一位下山的道长带进了凡尘,她始终记得被先生带进庙堂的那一天,白玉皇道近千丈,挺挺直上金銮殿,鎏金玉瓦蟠龙柱,天子高坐明堂下。

    皇帝孟禛是个很和善的老爷爷,却有许多神色肃穆,腰系玉带,手捧如意的朝臣向他行大礼叩拜,那时先生就跪在殿正中,与皇帝有过一段问答。

    皇帝问:“先生既是龙虎山天师,筑丹可会呀”

    先生答:“会。”

    皇帝问:“可会筑那教人长生不老的丹呢”

    先生答:“会筑。”

    皇帝欣喜,赐坐再问:“久闻龙虎山钟灵毓秀,山上皆是脱俗散仙,今日一睹先生仙姿,果不其然。听闻龙虎山中时常有龙虎齐鸣,不知先生可有在山中见过龙与虎呢”

    那时娇儿被装在一口铁缸里,被先生抱在怀中,虽说千年以来的听道闻香,让她通了灵性,可以听得懂人们在讲些什么,但毕竟尚未化作人形,瞧不到当时先生的表情,更不懂一个道理。

    皇帝要给一个人戴高帽子,还要那个人受不受得起,就算受得起,又该怎么受。

    许多人在这个环节上出错,所以才引以后世,出现了‘伴君如伴虎’的庙堂道理。

    不过先生终归是先生,面对皇帝的话,先生落座而答:“虎时常可见,至于龙,以前从未得见,直至今日见了圣上,才算一睹龙之尊容。”

    这马屁拍得百官为之动容,皇帝龙颜大悦,当着百官的面赐了先生‘金门羽客’的称号,年俸与四品五寺少卿同等,如此官运亨通,百官当中当然大有腹诽,不过有皇帝撑腰,每每有官员向皇帝参本告先生时,皇帝都会笑着说:“先生本是仙人,本就在云蒸霞蔚之中,何来青云直上一说啊”每次都说得官员们哑口无言。

    自那以后,先生就留在了开封城,开始为皇帝炼丹。

    后来,娇儿在皇宫里有了初变人形之兆,被先生察觉,那时先生在朝廷里与某位女权人物有千丝万缕的渊源,不能把身为女儿身的娇儿留在身边,于是趁着罗家老二的丧葬,就把娇儿带到了尔都,交给了三弟,罗天心斋。

    那还是娇儿第一次见到远至,肉嘟嘟的一个小娃娃,六岁的大小,又跳又闹,总是不安生,不过烦归烦,眉目间却始终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十分的可爱,那时,娇儿就始终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捏一捏他胖嘟嘟的脸蛋。

    她是通了人性的鱼仙,却与真正的人有着很大区别,先天的感情缺陷让她不能体会快乐和悲痛,也就是麻木。

    在罗家叔侄的照料下,她越长越大,水缸装不下了,三叔只能把她送到了当时还叫水鸟地的湛县草海,后来也是百姓渔夫见到了她在水里的身影,才将水鸟地改作了鱼仙泽。

    娇儿在鱼仙泽生活的那段时间非常快乐,

    有许多鱼儿愿意和她打交道,不过终归是普通的鱼,没有灵性,并且记忆力很短,促就了她没什么朋友,那段时间,先生在朝廷里失势,据说是练出来的丹药毒死了皇帝,她也感知得到先生已经死了,但是却毫无感觉,只因麻木。

    直到,她遇到了远至。

    那个不复当年乖巧可爱的大树弟弟,已经长大变成了英俊甚至是美艳的少年,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要呆在他的身边,娇儿的心里就很充实,一路走来,那种始终填埋在内心当中的麻木感也开始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就像她最喜欢的阳光普照在鱼仙泽上,温馨的沁人心脾。

    一路上,只要远至在开心,她就会觉得很开心,没有烦恼,无忧无虑,尽管她总感觉大树弟弟被很多烦恼的事情困惑着,不过她却感受不到那么深,只要大树弟弟是在笑,就代表他很快乐,这也是娇儿逐渐明白的一个道理。

    直到那一晚,滑稽又可笑的胖子要让远至去找倭人的先行部队,并且不许娇儿一通前去,远至走后,她始终难安,起初她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似乎缺少了什么,却又说不好那种感觉究竟是什么,直到看见许爷被杀,她深深的感觉许爷的死一定会给远至带去很多痛苦,于是,她在感知到危险的第一时间赶到了小巷。

    离开远至本就让她非常难受,再加上许爷的死,让她深深的体会到远至对于她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需要多少经历去沉淀,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去证明,就是确认眼神的默契,以及从来没有过的踏实感让她明白,远至很重要,她很想远至。

    那一刻,她懂得了什么叫难过。

    现在,远至需要她,她感受着自己被重视之人需要的感觉,很美好。

    凤膳阁十八层客房里,娇儿安静的看着盘膝在床上的远至,见他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一道道蒸气从他身上冒起,汗湿了衣衫,汗湿了额头,淡淡的蒸气被一股淡淡的绿色荧光萦绕着,在这股荧光之外,又有从娇儿手指间传递过去的湛蓝色光芒。

    两种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