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小书生》第一百五十五章:还望陈兄赐教

    李值询问陈宁如何称呼,结果陈宁没有理他,兀自坐下琢么着自己的事情。

    李值没有一点尴尬,再次热情的对陈宁这边喊道,“这位兄台,在下李值,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声音入耳,陈宁这才意识到刚刚将这位颍州的解元晾在了一边。

    他看李值人还不错,起身不好意思的说道,“在下陈宁,刚刚一时失神,怠慢了李兄,李兄勿怪。”

    “陈宁”

    李值一愣,而后惊讶的看向陈宁,不可思议的问道,“莫非是那写出的陈宁”

    陈宁也是一怔。

    他没想到这颍州的人都知道了自己这首词。

    对李值点头说道,“不错,这正是我在中秋所做。”

    李值狂喜,这流入颍州后,被无数颍州学子追捧。

    和沧州的学子不同。

    颍州学子们与陈宁不在一州,彼此间没什么竞争关系,故而对陈宁多钦慕者,少嫉妒。

    李值才学甚高,但为人耿直,说不好听点,他是一个书呆子。

    在追求学问上,他从不妒忌比他学问高的人,也从来不会瞧不上学问低的人。

    自他得知这首词后,初时几个夜晚甚至久久不能入睡。

    陈宁竟然能够写出如此好词,让李值神交已久,更没想到今日在鹿鸣宴上还对出了他求而不得的下联。

    李值一时间忘乎所以,对陈宁说道,“陈兄,你那一首纵观当世之词,能与之比肩也寥寥无几,让李值受益匪浅。

    我观后久久回味,也写下了一首新词,不知陈兄能否指点一二。”

    陈宁看向李值。

    这还真是个书呆子。

    这种场合提出这种请求,就不怕被沧州学子们赶出去

    如果这件事情直接发生,或者发生在别人身上,或许陈宁还会认为是在对他挑衅。

    可是看着李值那热切的眼神,他知道这小子应该是真心讨教。

    他看向李值,就如同是看到了知己。

    李值也注意到了陈宁的眼神和他脸上那开心的笑容。

    心道,陈兄怕是与我有相同的想法,这是我的知己啊。

    李值误会了,陈宁现在可以说甚是高兴。

    但是和李值所想的可不一样,他可不是因为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才有此心绪。

    而是因为这李值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正饿着呢,就有人送包子,正渴着呢,就有人来送水。

    他这正愁没有理由完成计划好的吹波,吹一波仙人酿的行动呢。

    李值出现在了他的世界中,如同一道光:“陈兄,请赐教。”

    久旱逢甘露!

    陈宁面带微笑抬步来到李值身前,开口道,“咏沧州,陈宁。”

    沧州的官员们经过前临安知县梁兆殷一事后,都知道陈宁和康王还有冯致远的关系不一般。

    待他来到桌前都向他致意。

    李芳也通过刚刚“师说”一事,对陈宁的印象非常的好。

    对他说道,“陈公子的本官也有所耳闻,属实惊艳,只是陈公子为何坐的如此靠后”

    陈宁笑道,“我没有参加州试,故而座次靠后。”

    李值惊讶出声,“什么”

    陈宁看向他,笑道,“李兄,不会因为我不是举人便后悔刚刚的决定了吧。”

    李值急忙摆手,解释道,“陈兄千万不要误会,只是陈兄之才,竟然没有通过州试,实在是让李值有些意外。

    不过李值还是要向陈兄请教,就像是陈兄方才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有也,陈兄在诗词一道上远胜于我,我怎会后悔”

    陈宁不是没通过,而是压根儿参加。

    不过他没有纠正李值的话,反正结果一样,他也不是很在乎。

    只是李值这番话一说出,下方众多的沧州学子,不少人都将头埋进了怀里。

    堂堂颍州解元都和陈宁请教,他们刚刚还自视甚高。

    此时,很多人开始改变了对陈宁的看法。

    他们能够通过州试,自然都是沧州的人杰。

    只是因为嫉妒乱了本心。

    在整个沧州学子都对李值的上联无计可施时,是陈宁站出来替他们解围。

    陈宁没有因为学子们对他的孤立坐在一边冷眼旁观,而是站出来维护了他们的脸面。

    这让他们中很多人开始对陈宁心生敬佩。

    陈宁不知道这些学子是怎么想的,他也不在乎他们对自己的看法。

    不过如果让他知道,他一定会奇怪这些人怎么会这么想,他刚刚随口说出下联,完全是因为冯致远。

    他看向李值,开口道,“既然这样,李兄不妨将你的新词写出来,我们一同探讨一番,共同学习进步。”

    李值开口道,“此言甚好。”

    冯致远和李芳两人也来了兴致,叫来苏园的小厮,让他们准备了笔墨纸砚还有空桌案几。

    李值胸有成词,无需多想,笔走龙蛇间已经落在了纸上。

    他写的是一首。

    看样子他刚刚说的是真的,这首词确实是因为陈宁那首有的灵感。

    待李值抬笔而起,陈宁定睛看去,心中顿时暗道了一声,好词!

    与陈宁的那首不同,李值这一首,全词大气磅礴,尽是金戈铁马之气,报效家国之心。

    描绘出一幅吴兵必胜,所向披靡,收复失地的大好蓝图。

    让人观后不由得心神激荡,热血沸腾。

    这是一首名副其实的好词,也是一首与当前形势密切结合的好词。

    临铜关,是铜门关相邻的关隘,当然论规模它远远不及铜门关百里雄关。

    是陈国侵占颍右道后建起来的一道隘口。

    过了临铜关,便是被陈国侵占的青州。

    李值这一首词,表现了吴国男儿的热血,以及对接下来一战必胜的信念,还有对收复失地的期盼及雄心。

    不只是陈宁,围在桌旁的众人看后,都不由自主的连声称赞道,“好词,好词。”

    “真不愧是颍州解元。”

    “唉,我等所不如啊。”

    席间有人偷偷看向孟适之,只看得他面色微红。

    同为一州解元,此时他却只能围观,让他心中羞怒不已。

    与他完全不同,称赞声中的李值没有丝毫得意,而是满怀期待的看向陈宁,问道,“不知道陈公子以为如何可有欠缺之处”

    陈宁又看了一遍这首,转头看向李值。

    心中有些过意不去。

    这词,他陈宁是根本写不出来。

    论作词作诗,他也做,但是他的真实水平远远不及李值,只不过脑中装了太多。

    引用一句话。

    不是我太牛逼,只因为我站在了特别牛逼的人的肩膀上。

    陈宁没有办法对李值指教,他只想说,你太优秀了,我远远不及。

    但是想一想还没完成的仙人酿的宣传,陈宁只能违背本心,对李值指教一波。

    仙人酿今日广受好评,差的就是最后一推,就是这产品背后的故事了。

    这个故事,还得他陈宁自己来。

    想到这,他看向李值,心说一声,对不住了,口中轻轻一声叹息,“李兄这首词甚好,只是略微有些瑕疵。”

    李值听后不但不恼,反而面露喜色,恭敬道,“还望陈兄赐教。”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