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国传》第二十六章:第一堂课

    七月二号下午三点,上课铃声刚响。

    王学礼身穿一套隐性条纹格子西服,白衬衣,但是没有打领结,一双系绳黑色真皮鞋,左手拿着备课教案,笔直的紧贴着大脚,纹丝不动。

    右手却前后甩动,腰杆挺直,迈着大步朝教学楼一楼的综合大教室走来。

    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是那样的巍峨挺拔,配上他一米八五的大个子,能令人一见生畏。

    “老师好!”

    当他走进教室时,全体学生一齐起立,向他问好!

    “同学们好!请坐!”

    王学礼几步就冲上了讲台,将教案放好之后,就微笑着扫视了全场。

    “大家对新校服还满意吗”

    “满意……”

    同学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套校服还是我设计的呢

    你们满意就好!”

    王学礼非常自豪的告诉了学生们,这是他的杰作。

    九十年代,除了沿海部分贵族学校有校服之外,根本没有校服一说。

    这些从天南海北选出来的孩子,也从没见过校服。

    王学礼设计的这套校服,可不是后来饱受学生垢病的运动服,而是学习日韩设计的新潮西服,很有青春范。

    而且用料高档,面料含75%的澳洲羊毛和25%的涤纶,既兼顾了舒适性,又笔挺平顺。

    最让他得意的设计是学生胸前绣的校徽。

    同华两字的拼音首字母,扁扁的,呈扇形排列,而同华两个艺术体汉字,却上下排列,上部大,小部小。

    整个校徽,像极了一片扇贝壳,又像一只小孩脚掌,极具辩识性。

    王学礼闲聊了几句,活跃了一下气氛,抓起粉笔,在黑板上刷刷刷刷写下了“衣冠南渡”,这几个字,然后转身提问。

    “同学们,有谁知道衣冠南渡的典故吗”

    “知道,是讲的西晋时期,北方的士大夫,被胡人追赶屠杀,被迫渡江南下的故事。”

    他话音方落,就有同学抢着回答了。

    “很好!看来同学们的历史都学的很好。

    但我今天不讲历史,我只讲衣冠两字。

    在古时候,读书人和士大夫集团,对仪容衣冠,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以此来区分广大的贫民阶层。

    在诗经,中庸,大学等书籍里面,都有详细的描述。

    西方社会,对绅士的要求,首先就是要仪容规整。

    阶级一直存在,无论是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

    现在虽然说全民平等,实际上普通人和精英人士,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分。

    普通人的圈子和上等人的圈子,就像是两条平行线,是不可能交集的。

    但是有一点,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有寒门取士的传统。

    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变成上等人。

    就说我自己,我出身贫寒,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也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如今的成就。

    我现在是县人大委员,,知名企业家,这每一个称号,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荣誉,我倍感珍惜。

    所以我自觉的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习惯,仪装束整,举止有度。

    就因为我已经是全县的代表性人物,我不能给家乡父老丢脸。

    而在坐的各位同学,你们都是高智商的学生,从基因的角度上来讲,你们生来就是高贵的。

    你们只要努力学习,将来在自己善长的领域刻苦钻研,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获得无数的荣誉。

    这是社会对你们的认可,你们就是精英。”

    王学礼首先定义了精英的含义,是社会认可,而不是自封的。

    同时,他旗帜鲜明的指出,普通人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成为精英人士,成为人上人。

    他的话没有遮掩,披露了社会的本来面目,阶级是一直存在的。

    “作为未来的精英人士,你们的衣着仪容,一举一动,从现在开始,就要开始注意与培养。

    一个人有多大成就,与他的自律自强和自我修养,有很大的关系。

    懒散毛糙的人,不可能会成功。”

    讲到这里,就像是施了魔法一样,学生们一个个开始危襟正坐,认真听他讲话。

    王学礼又拿起粉笔,写了“女为悦己者容”和“以己娱人”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意思,我相信大家都知道。

    但是你是不是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做到过

    女为悦己者容,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喜欢自己的情郎,第二层意思,是指外人,欣赏自己美丽容颜的所有人。

    在这里,我却指的是你们所有的人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