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随和小书生》第十一章:水浒

    青州府地处北方,与齐国交界,属于陈国的边境。几十年前陈齐两国还不像现在是从属关系,两国虽然结盟,但也经常发生摩擦,大战没有,小战不断。

    直到齐国铁骑兵围陈京,逼着当时的陈国皇帝签下了丧国辱权的属国条约,这才退出陈国境内,如今青州府属地只有当时的一半大小,还有一半依旧在齐国治下。

    战争才刚刚过去几十年,青州府的百姓还大都保持着剽悍的民风。

    所以,侠义之风在此地尤为盛行,也影响着各行各业。就连青州府士子的诗词文风也多偏向于豪迈,常闻金铁之音,甚至有好事之人还专门作诗一首来描述这种豪迈民风。

    “北地寒风啸,青州塞雪稍。

    侠客多狂傲,士子犹带刀。”

    至于小说更不用说,委婉华丽在这里根本没有销路,大开大合,行侠仗义才是正道。

    陈启心下一思量,便有一本惊天动地的神作浮现在他脑海中——《水浒传》。

    这可是侠义的代表,豪情的化身,一百零八梁山好汉个个都是侠中大者,义字当头。

    撇开书里的社会讽刺不谈,这本书被称作古代四大名著,其文笔构思,展现的大气磅礴的侠义,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

    陈启准备把最后宋江他们的悲情结局改成圆满。毕竟在这个封建时代,万一被人认作讽刺当今朝廷,那可真是平白背锅了。

    虽然这样会让原著逊色不少,但仍不失为一部传世精品。

    陈启说干就干,二话不说就往回跑。时不我待,多写一点就是银子啊。

    他回到客栈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刚才路过馄饨的摊子也早已经收了,自己房间里踩坏的地板也已经修好了,店家倒是也没要陈启赔银子。想来店家也知道自己家的地板质量不佳。

    楼下早上那一对胖夫妇上午就退了房间离开了,应该是外地的商人,临近年关也得往家里赶了。

    也亏的走了,不然面对那胖婆娘,陈启又得头疼。

    陈启去了刘二叔和糟老头的房间,发现他们两个都不在,也不知去了哪里。问了问小二,说刘二叔一早就牵着马出去了,倒是糟老头,小二也没看见他。

    陈启也不去管,急忙往房间跑,时间就是银子啊!

    “哎呀!”眼前传来一阵痛呼。

    陈启脑子里只想着水浒,跑得又急,刚好跟人撞了个满怀,他最近习武,身体素质直线上升,看起来虽然没有壮硕的肌肉,其实一般的壮汉也不如他结实。

    陈启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人已经站了起来,正低头轻轻揉着摔到的屁股,陈启见他身形略显矮小穿着长衫手里还拿着一卷宣纸,想来应该也是来赶考的童生。

    “抱歉抱歉,这位兄台,我刚才心里想着院试的事,没有注意,你没事吧”

    陈启笑着拱拱手,歉意地说道。

    “你这人,走路不长眼睛的吗!”那小书生听了陈启的话,犹自抬起脸来恨恨地说道。

    陈启这才发现这小书生长的竟颇为俊朗,他所认识的人里,或许只有那个傲娇怪高源才能与之相较。虽然眼前这小书生面色里带着一丝娘炮味,但也不失为一个翩翩俏公子。

    不过陈启对男人可没有兴趣,而且还是心胸狭窄的男人,都道歉了,还要我怎样本来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错。见这小书生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模样,陈启直接不理会他,径直回了房间。

    “你!你还算是个……读书人吗!撞了人还有理了!”

    小书生在外边不依不饶,陈启索性从仓库里拿出一副耳塞塞到耳朵里。

    顿时世界清静多了。嘁!还有这种人,比三叔公那糟老头子还小气!

    ……

    “阿嚏!”

    正在某屋顶偷看女人洗澡的三叔公打了个喷嚏。

    “是谁在骂我”

    三叔公自言自语道。

    “啊——救命啊——有淫贼!”

    因为一个喷嚏暴露的三叔公赶紧溜号。又带起一阵鸡飞狗跳……

    ……

    陈启编排又三叔公了两句,在桌子上摆开了笔墨,准备把没卖出去的《西厢记》从胸前拿出来,结果一摸,什么都没有。

    他忽然想起来那小书生手里拿的可不正是自己的手稿么,亏他还以为是那小书生的课业,那应该是那小书生倒地之前胡乱一抓抓到了手中。

    算了,陈启想了想那小书生的小气样,他也懒得去要,左右不过五六卷,让那小书生拿了去也没用,更何况在青州地界根本没人买。

    不过怎么也是自己辛苦了几天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有些忿忿,这一天倒霉催的!

    整理好思绪,陈启提起毛笔开始写……抄写“他的”第二本名著。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

    直到写到晚上,给自己泡了碗泡面,将就着吃,继续他的“创作”心里想着,唉,异世界的作者码字也是这么的辛苦……

    一连半多个月,陈启每天坚持习武抄书。

    中间他拿着水浒前两卷去找过那“侠义坊”的老板一趟,那老板看了稿,一时惊为天人,当场就要买下,陈启没有同意。

    他准备多写点再往外卖,毕竟考完了院试,没几天发了榜就要回家过年了,再来估计也得是乡试的时候了。不过陈启跟他约好了,写完了优先卖给他。

    本来陈启还在担心联保的事,结果发现自己完全是过虑了。

    在这个世界上,有麻烦的地方就一定有人解决麻烦,前提是……银子到位。

    花了三两银子,陈启成功在某“媒人”的牵线下找到了四个志同道合的“同志”……

    陈启交银子的时候总感觉怪怪的,这“媒人”干这事怎么像拉皮条一样(注:拉皮条:组织撮合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