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后难为》第一百四十九章 千秋芳诞庆佳辰

    寒月踏进东次间,发现柳沅芷正玉立在窗前出神,也不知道她方才有没有听到绿萍几人说的话。

    “你看你总是这样,不多披件衣裳就站在窗前。”寒月说着,取了件披风过来给柳沅芷披上。

    柳沅芷微微一笑,“无妨,你看窗外连一点风都没有。”

    “可别大意了,仔细寒意侵体。”寒月无奈道。

    柳沅芷拢了拢身上的披风,叹道,“今晚的月色可真好啊,一弯缺月挂疏桐,倒是比那些个花好月圆来得更为好看。”

    “是啊,确实别有一番意趣。”关于这点,寒月也是颇为赞同,不知是天生的性子使然还是过往的经历所致,她总是觉着有些缺憾的东西才是美的,才能正真地深入人心,就像那些戏文话本一样,悲剧远比喜剧来得令人印象深刻。

    “对了,明日皇后千秋,你可想好穿哪件衣裳了”寒月问道。

    柳沅芷想了想,“不如就选那件湘妃色绣海棠花的吧,颜色喜庆,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寒月点了点头,这种场合中规中矩的便是最好,“那头面就配那套石榴石的吧。”

    柳沅芷相视一笑,“还是月儿你懂我的心意。”

    一日的时光,白驹过隙。明日西沉,弦月升起。

    方壶殿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殿内两旁陈设着素有“花中之王”美誉的牡丹,什么金星雪浪、凤尾花红、银鳞碧珠、菱花湛露,各色名贵品种应有尽有,真是花泽艳丽,玉蕊浮香。

    千秋宴上,珍馐美馔铺满桌,欢声笑语盈宫殿,众妃百官共贺皇后千秋。

    妃嫔们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妩媚动人的,她们有些人在平日里无缘得见皇帝,所以这等宴会在她们看来便是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的绝佳机会。只不过今日可是皇后的千秋宴,那主角自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哪里轮得到这些小角色出来抢风头她们的如意算盘可谓是打错了。

    “庄王到!”一内侍高声唱喏道。

    殿内众人闻声皆不免停下了杯盏,好奇地侧目朝外看去,只见庄王身着一袭玄色蟒袍,外披银灰色狐裘,正大步朝里走来。他身量高挑挺拔,站如劲松,脸上虽有饱经风霜的痕迹,但双目炯炯有神,剑眉入鬓,依稀可见年轻时的英俊风采。

    “庄王长年驻守边关,就连皇上寿辰、年夜宴这样的场合都未曾到场现身,怎么这次倒回来了”

    “庄王早已向皇上递交了奏章,此次回京主要是来述职的,顺带参加皇后娘娘的千秋节。”

    “哦,原来如此,我说呢。”

    ……不知打哪儿飘来的一

    段对话算是解了众人此刻心头的疑窦了。

    庄王整理了一下衣袍,而后恭敬上前跪下行礼道,“臣参见皇上、皇后娘娘。”

    “快快免礼。”皇帝笑着示意庄王起身。对于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皇帝倒是十分信任,从未生过什么嫌隙龃龉。若要究这其中缘由,想必应是庄王一向尽忠职守,甘愿为皇帝鞍前马后而毫无怨言的缘故了,“庄王一路舟车劳顿,就先入席,其他的,待明日,朕再与你商议。”

    “谢皇上。”庄王说道,“此次恰逢皇后娘娘千秋,臣略备薄礼,聊表心意,还望娘娘不要嫌弃。”

    皇后端坐上首,始终持着端庄优雅的笑容,“庄王客气了。”

    在金玉凤袍的衬托下,今日的皇后尤显雍容华贵、母仪天下之态,庄王的目光迅疾地从皇后的面上滑过,转而吩咐道,“来人,抬上来。”

    只见四名颇为壮硕的内侍抬着一个东西走了进来,那东西高约莫有六尺,宽约莫三尺不到,外头罩着一大块红布,从头遮到尾,所以根本瞧不出个所以然来。

    在座众人纷纷交头接耳猜测起红布下面的东西来,有人说是玉像,有人说是木雕,也有人说是绣屏的。

    “庄王,这是何物”帝后二人亦起了好奇心。

    庄王笑而不答,他随即走了过去,伸手掀开了红布。

    一株质地莹润、色泽艳丽的红珊瑚就这样出现在了大殿中央,众人见了都不由地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发出赞叹之声。

    庄王可真是好大的手笔!寒月不禁感叹道。

    众所周知,这象征着富贵祥瑞、幸福永恒的“瑞宝”红珊瑚生于深海,就算是那些深谙水性之人也不肯轻易下海采摘,因为往往为采一株,就会葬送许多条性命,所以红珊瑚向来珍贵。况且它生长缓慢异常,二十年才长一寸,高达两尺以上的珊瑚树就已极为罕见,更遑论眼前这株高达六尺、宽达三尺的珊瑚树

    皇后怔怔地盯着这株光彩夺目的红珊瑚,平静的眼眸中出现了一丝波动,如飞鸿掠过。

    “臣在此恭祝皇后娘娘千秋,愿娘娘顺遂安泰,福寿绵长。”庄王贺道,字字掷地有声。

    皇帝见庄王如此将其夫妇二人的事情放在心上,心中自是十分满意,“庄王有心了。”

    皇后怔愣了半晌,待她听见皇帝发了话才回过神来,浅笑着跟着说了一句,“庄王有心了。”

    接下来的整个宴席,这株偌大的红珊瑚树倒是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了,直到众人散去之时,口中还不忘讨论着,皆道庄王忠义。

    这段时日天气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