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吾为皇》第二十二章:世上岂有鬼神之说

    转眼就到了下午。

    李清和余世存等人在二堂内统计划分的土地,计算土地和征兵之间的数目,查查是否有瞒报虚报的情况。

    官僚的品德是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东西,稍微放松一点,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知道能干出什么事来。

    李清也不能根治官员贪污的情况,只能尽可能的从制度上保证李清和最下层之间能够沟通交流。而不是单纯的听下面官员的汇报。

    自古以来除了类似晋朝那个小憨憨皇帝,没有一位皇帝想把普通百姓逼死的。

    关键是皇帝想征一点点税收,觉得并不是很多不会将普通百姓逼死。可是到了下面官员逐层剥削,收税的时候不知道加了多少倍。

    至于修路建桥更是等于给那些贪官污吏送钱,连赈灾这种救命的粮食官员都敢贪更不要说别的了。多数朝廷不是没钱,而是办一件事大部分都被贪墨了,真正用于做事的极少。

    于是,后来有些聪明的皇帝发现,对普通百姓不直接管理,尽量少折腾就是对百姓最大的关爱了。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汉朝的文景之治,官员尽量少管让民间自己修养生息。

    明朝的皇帝喜欢重用宦官不是没有原因的,宦官没有后代,不惧怕文官集团的报复。

    敢把民间的真实情况反应给皇帝,把宦官势力清扫殆尽,等于把自己的耳目摘除,皇帝在深宫大院内没有宦官,一旦锦衣卫类似的势力也被文官集团收拢,皇帝就是一个瞎子聋子。

    无论是一个政权,还是一个公司之类的,保证上下层沟通是极其重要的。一旦掌权人听不到或者不愿意听下层人的声音。

    那么这个组织往往已经开始崩溃了,官员就是类似打工的,你大股东什么事都不问。公司起码还有法律来监督,而官员就是法律的执行者。

    若是官员有类似张居正之类的人对国家还好点,要是个贪官或者无能之人那么王朝的覆灭就在眼前一亮。

    李清从建立政权的那一刻起,就极其注重与普通百姓和士兵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政策落实的是否彻底也极其关注,谁要是敢糊弄李清,就是在试试李清的刀锋不锋利了。

    “将军,土地分配和征兵数粮对的上”余世存高兴的对着李清说。

    “嗯,这说明我们的官员觉悟还是挺高的”李清满意的点了点头。

    “百姓明年所需的种子计算出来了吗”李清抬起头望着忙碌的余世存。

    “已经统计出来了,我们选的都是其中颗粒饱满的种子,明年肯定有个好收成”不过前提是明年不旱,但是这句话余世存并没有说出来。

    “哈哈,肯定会的”李清大笑道。

    “不过,将军我们的种子是免费给百姓还是收钱呢”余世存有些不知道怎么做,收钱吧百姓没钱。不收钱军队民生各方面的支出太大,还想补充一下。

    “无偿发给百姓,另外通知百姓,若是因为大面积的天灾将军府都会无偿发种子。

    不过若是因为自己懒惰,荒废了庄稼,那就别想从将军府里免费要粮食了”李清没有怎么考虑就回答了余世存。

    百姓多艰,李清所收的各种税收本质上也是剥削百姓,要是不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李清和那些邪恶资本家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将军心系天下苍生,邢县百姓真是有福气啊”余世存感慨的说道。

    余世存活了四十多年,见过很多嘴上说牵挂贫苦百姓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