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大道》第四十五章 以儒家神通补全剑心

    读书人在这个事情脾气不好,典佑要真的还一路同行,那儒士说什么都会阻拦。

    儒士头顶的那轮皓月,也不一般,是天上皓月之精华,投入了井底,凝聚了井水,硬被了这个儒士捞了出来,一些不剩,练了明月,不同那些剑意,拳意,出拳如皓月,出剑如明月,那就真的明月了和这位读书人,比起来差了太多,那轮明月,比别人的剑上月,天上月,眼中月都要好,天下那些剑修,武夫,练了意境有如皓月,皆因为这个年轻的读书人。

    读书人手指天上,明月悬空,遮了那大日之辉。

    古书都写了天狗吞月,但现在明月遮日,这等手段,何等神通。

    因为整个青口镇,都是这个读书人的天下。

    读书人就是这的天老爷,规则都在这儒士的掌握下。

    自身有了小天地,就是登天境二十四天之上,以自身小天地,压了这方天地,否则怎么叫站在了天上。

    儒士的这个小天地,和那位持了鬼莲,能呼出典佑真名的和尚天地比,少了些规则,典佑出拳,一样破不得。

    武夫不登天,哪能破了这个天地。

    但这个读书人脾气不好,青神姑娘脾气也不好。

    这个姑娘当年不知斩了多少小天地了,何曾在意这个读书人的天地,虽然姑娘比不得当年,器灵在了灵宝,品相是仙兵,但读书人这个天地,哪能比的起当年能动用小天地,调用大天地规则的那些妖族,鬼神。

    姑娘右手持剑,直接递出。

    小天地出现了一丝裂痕。

    但没有如玻璃碎裂。

    姑娘闷闷得很,看来剑没有当年锐利咯。

    不过没得关系。

    一剑不行,就多砍几剑好了。

    这念头,天下的剑修,似乎都一样。

    这个叫吴起的读书人,心中有些苦了,不愧是当年杀伤力只在了四把仙剑下的灵宝,就算跌落了仙兵品相,这等杀伤力,也不是一般仙兵能比。

    吴起的这个小天地,还真的挨不上几剑。

    不过吴起没有认真,认真了起来,一样输,但青神也不会占了便宜。

    吴起这次过来,到底不是打架的,要打架,就该带了那位从扶桑树摘下金乌的法家学士才对。

    何况打赢,打输,其实都是输了,也是亏了,不打架才好。

    吴起偷偷和典佑眨了眨眼。

    典佑心知肚明,何况走在了大汉王朝,面对那位立下大汉规矩的法家老祖,本来就是典佑不愿面对的,这简直就是蠢到了无可救药的做法。

    吴起小天地。

    那个法家老祖,就是大天地了。

    整个大汉的规矩,都是那个老祖订立下的,不管儒家,法家,还是山上的修士,都该遵守。

    法家老祖,就是大汉王朝的那半个天老爷。

    要真的面对了,典佑踏入了登天,青神姑娘恢复了灵宝品相,那还有一些胜算,不大,也是几乎没有了。

    典佑躬身说道:“前辈,你别动剑,我不去大汉了,我走那大唐一趟,韩小子体魄到了登天,或者能够修复,拜托前辈送小子来大唐一程。”

    青神姑娘哦了一声。

    有些言语不说,涉及了事情,也非比寻常,特别是身前还有个读书人。

    要说了,那别说大汉容不下韩太湖,整个天下,也都容不下。

    但有些事情,还是会做的:“滚开,你该走哪就走哪,和你没关系,不把这个读书人劈下来,我心情哪痛快了”

    吴起神情微苦。

    还以为这个姑娘不讲道理了,没想到如此不讲道理。

    万年前,也有个姑娘不讲道理,后来就把某些活的比较滋润的神祗,一一捶杀。

    也幸亏了没把摘下金乌的那位姑娘带来,一个不讲理,一个脾气臭,两个碰了面,那热闹就多了。

    吴起看了那貌似闭目养神,其实心湖难以挥剑的韩太湖,笑道:“韩公子,小公子,你对那镜子挥剑,多无趣啊,还不如看看这个姑娘出剑,让你知道这近万年的剑道,和条狗一样。”

    青神姑娘没有挥剑了,神情阴冷:“你们读书人,原来也会使这个肮脏的手段”

    吴起无奈啊,说道:“姑娘,读书人肮脏不肮脏,我不晓得,但吴起我绝不是个卑鄙小人。”

    姑娘冷笑到:“你们儒家有君子和伪君子之分,你算伪君子那类吧。”

    这误解就真的深了。

    吴起更无奈:“姑娘,不管你信不信,你只管出剑就是,越高越好,韩公子的心境,我会帮忙修补。”

    姑娘不信:“我凭什么信你”

    吴起言语柔和,没有不耐:“我要害你们,何必还要挨你一剑的代价,过来和你们说这些事情”

    吴起低声下气了。

    这个从井底捞起明月的吴起,作为了儒家圣人,很少对人低声下气,就算求人,也是铁骨铮铮,不低头,做不了些死皮赖脸的事情。

    吴起的学问高了,儒家太多人,都要和吴起请教。

    吴起学问高,但教了吴起学问的那个人,学问更高出了天外。

    吴起年幼,师父就没在了,所有的学问知识,世间道理,都是有和师父同出一脉的师伯代为传授的。

    师伯始终一袭青衣,笑容满面,遇事也不急,关键护短啊,能说道理的就用道理压死人,不能说的,那就动了拳头。

    只是师伯学问教的好,要真有事情,错不在了弟子,只在别人,所以师伯道理说得多。

    只是有了一次后,吴起知道,原来师伯也有不说理,根本不想说理的时候。

    原因也很简单,师伯那年过了生日,吴起给了师伯准备了好些礼物,不贵重,精心挑选的,也算了精巧,但被某个山头宗门弟子抢了,说是他师父也要过生日呢。

    受伤不轻的吴起,哭哭啼啼,找了自己的那些师兄。

    在翻了儒家书籍的大师兄,觉得礼物不重了,就没有管这事情。

    &n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