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476章 台上热闹,台下更热闹

    戏台前面坐满了人,后来的人就站着。再晚来的要站在凳子上,扶着前排人的肩膀。

    简易的后台里,演员们在试装,吊嗓,练碎步,忙乎着上场前的准备,只待一击锣鼓,破声而出。

    剧团由于近二十年未演出,演员的年龄偏大,都步入了中年。可是化上彩妆,全身的行头穿戴停当,就显得英姿飒爽,俊俏迷人。

    今年春节的天气很冷,也不下雪,干冷。台上的演员们表演起来很辛苦,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后台连个取暖的炉子也没有。

    没过多久,大戏开始上演了。大幕拉开,生、旦、净、墨、丑悉数登场。台上的“小丑”,蹦来跳去的,真是有趣极啦!引得孩子们尖声高呼,兴奋的喊叫着。

    锣鼓敲得铿锵激扬,长调吐得回肠荡气,水袖舞得天花乱坠,筋斗一个接一个地打,把台下人看得连声喝彩。

    每当演到精彩情节时,看戏的人都会拍手叫好,不时还传来一两声清脆的口哨,演员越唱越来劲。

    引着台前的小孩子也眉飞色舞,指指点点。你是看懂了还是真的看懂了

    穿戴整齐的小青年纯粹是来凑热闹,他们站在戏台的外围,矜持的说笑着,眼神根本没在戏台上,像是赶来与姑娘约会似的!

    而坐在中间的爷爷、奶奶,平时老眼昏花,这会儿可真是精神抖擞。他们一个个看得特入神。剧情演到精彩处,他们会由衷地鼓掌;演到伤心处,他们又会黯然伤神……

    虽然十多年没唱过大戏,可是他们对戏文唱腔早已是烂熟于心的。这看戏的氛围,才是他们最爱的节目。

    那边厢青旦翘着兰花指,细数寒窑孤苦又一年;这边厢已是抹着眼泪,泣不成声。非得旁坐的一拳敲过去,才回过神来,眯着眼自乐一番。

    也有进入境界的,双目微闭,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地和着戏台上的西皮流水。

    当然也有蹩脚的演员,不是忘了词就是跑了调,或是晕了台,手足无措得木在台上。

    台下的观众颇有点裁判员的味道,每个演员登台出场都要评头品足一番。台上的饰演包公的唱串了词,台下一连串的嬉笑怒骂。演红娘的灵巧动人,引得台下齐刷刷的伸长了半尺的脖子。

    台上演得热闹,台下更是沸沸扬扬,喧闹无比。四下都是摊贩。在地上铺快塑料布,上面堆着焦花生、炒瓜子、麦芽糖、果浅子(小糖人)…….

    捏面人的,吹糖人的,沾棉花糖的,买糖葫芦的摊子最受孩子们的欢迎,五分钱一串小的,一毛钱一串大的。

    孩子们围着摊子,挑挑拣拣,大部分都买上一两样,高高的举着,满脸的笑意。

    也有卖麻花、烧饼和糖火烧的,还有炸肉盒和壮馍的。竟然还有几家买羊肉汤和丸子汤的,他们用高粱帛围了个棚子,大大的铁锅里,热汤沸腾,香味飘出好远,借此吸引人。

    当然,也少不了孩子们的玩具。虽然现在的玩具不多,就那几样,陶制的水鸡,彩纸的风车,砸炮,摔炮,玻璃球,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看戏,孩子们不是太喜欢,但他们喜欢看热闹,喜欢那种看戏的气氛。

    大人听戏,孩子们就满场子的跑,不时的撞到人。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孩子们的嘻笑玩耍。

    有的小孩爬上了戏台,坐在戏台两边的角落,就近观赏。还有的跑到后台,偷偷的掀开帆布棚,看演员化妆换戏服,比看戏还过瘾,孩子们最好奇的就是这后台的世界了。

    上午的戏演到十二点才结束,有亲戚的被拉倒亲戚家里。离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