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职场》65.波澜再起(八)

    不过今日似乎与往常不同,朱标行礼后朱元璋没有像往日一样让他起身,朱标翻眼皮偷偷看了一眼,朱元璋正在伏案低头写字,难道是太认真了没听清自己的话所以朱标略抬高了嗓音喊道:“臣朱标…”

    “起来吧,朕的耳朵还没聋呢!”朱元璋仍旧低着头冷冷地说道。

    朱标听着朱元璋的语气不善,起身后恭敬的来到朱元璋跟前,躬身站着没有贸然说话。

    朱元璋抬头看了看朱标,不动声色的说道:“朕这里有两份奏章,你看一看。”说着敲了敲桌角。

    朱标在桌角拿起两份奏章,先翻开了第一份,这是一份报告苏浙淮东大旱灾情的奏章,当地府道联名上奏,请求减免当地百姓的赋税。

    朱标看完,慢慢的合上了奏章,朱元璋也恰好放下笔,“说说吧,朕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

    朱标正色说道:“父皇以天下百姓为念,每遇灾荒,必减免受灾百姓的赋税,去岁山东和北平大旱,您免了两省百姓两年的赋税,尤恐其他省份灾情未能尽数上报,还责令中书省督促各布政使司衙门查访民生,勿使一地百姓因天灾而流离失所。臣以为,循此例,可减免奏章中提到的州县百姓一年的赋税。”

    朱元璋看了看朱标,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表情平和了很多,语气也变得平缓了:“这些地方,大多是当年张士诚那贼的地盘,朕与张士诚连年大战,这些地方给张士诚供饷颇多,而且朕亲率数万大军围住张贼的时候,这些百姓不仅不响应朕的王师,还给张贼密送情报,朕大军攻城时,百姓居然还协助张贼守城,这还不算,当地百姓至今还念张贼的好,不仅有人暗中给张贼修庙建祠,当地人至今还叫他什么张王,更可恶的是,锦衣卫曾多次上报,那里有人暗中组会结党,搜罗寻找什么张王破城时未死的幼子,他们组建的那个会叫什么承恩会,直娘贼。以后逢灾,天下各地皆可酌情减免田税,苏浙淮东一律不免。”

    朱元璋对这几处地方的百姓一直有怨气,朱标是知道的,所以一直以来,这些地方的赋税在全国都是最高的,朱元璋一直不肯减免。但今日谈到此事,身为皇帝的朱元璋竟然骂了句娘,朱标听的目瞪口呆,看来这口恶气在他心中始终都没消,不过仔细想来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当年父亲曾与张士诚血战多年,很多战事自己也曾亲身经历,而且他深知父亲的脾气是睚眦必报的。

    想到这里,朱标不再力争,而是软化了态度:“这些刁民丝毫不体会父皇的苦心,他们若能与朝廷与父皇同心同德,也不会有今日的下场。”

    见朱元璋没有说话,朱标接着往下看第二封奏章,可是这一看不要紧,刚看了开头,额头就直冒冷汗,看到第一页的末尾,朱标发现一个奇怪的印记,仔细辨认之下,才确认这就是鞋印,奏章上有鞋印,这是谁留下来的可想而知,朱元璋看奏章时多么愤怒也就不难想象了,此刻朱标的手已经开始发抖,他忍不住偷瞄朱元璋,只见朱元璋神态自若的伏案奋笔疾书,全身只有手臂和那支朱笔在动。

    朱标低头接着看,短短的几页纸看的这位太子紧张极了,看完之后,他战战兢兢的双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